嶺大調查:逾四分一受訪者指社交媒體最不尊重外傭 學者編撰寫作指引教材 冀減少對外傭偏見

嶺大調查:逾四分一受訪者指社交媒體最不尊重外傭 學者編撰寫作指引教材 冀減少對外傭偏見

日期:2025-08-15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Lingnan University

香港的外籍家庭傭工(外傭)數量佔勞動人口約十分之一,為深入了解港人對外傭的整體觀感,嶺南大學(嶺大)英文系發表最新一項有關「外傭在香港社會的認可與尊重」調查報告。結果發現,近半數受訪者表示未曾與外傭接觸或相處,但當中有近兩成人(18.7%)對外傭持負面印象。此外,最多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是最不尊重外傭的媒介。為促進社會對外傭的正確理解與認知,研究團隊根據成果,以中英雙語編撰《社交媒體報道外傭的寫作指引》免費網上教材,供公眾參考,期望能減少與外傭相關內容所引發的偏見和刻板印象。

研究團隊於2025年5月期間以網上問卷訪問了1,007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其中近八成人(79%)年齡介乎18至49歲,屬於在社交媒體上相對活躍和具影響力的主要年齡群組。調查結果顯示,逾半數受訪者(52.6%)對外傭持正面的整體印象,一成七人(17.4%)則表示對外傭的整體印象負面(表一)。

Figure 1
表一、受訪者對外傭的整體印象是   [單選題]

首三項最多人贊同外傭具備的優點包括:「能幫忙家務」(56.8%)、「勤奮」(51.7%)及「誠實可靠」(49.6%)(表二);而首三項對外傭最常見的負面評價包括:「不衛生」(42.6%)、「不誠實可靠」(40.5%)以及「廚藝差」(34.6%)(表三),反映上述特質均為公眾評價外傭的「主要標籤」。

Figure 2
表二、受訪者認為外傭有何優點?  [多選題]
Figure 3
表三、受訪者認為外傭有何缺點?[多選題]

被問及外傭對於香港社會的重要性時,逾半數(51%)受訪者認為外傭是社會重要的一部分,亦有近三成人(29%)表示「不同意」(表四)。在家庭層面的角色方面,近半數受訪者(47.8%)認為外傭對日常家庭運作「重要」或「非常重要」;亦有逾兩成人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22.2%)(表五)。值得關注的是,過半受訪者(53.7%)表示曾與外傭接觸或相處過;四成六人(46.3%)則表示缺乏與外傭直接互動的經驗(表六)。但在未曾與外傭接觸或相處過的受訪者當中,有近兩成人(18.7%)表示對她們持負面印象(表七),反映這些人對外傭的理解或受外在因素影響。

Figure 4
表四、受訪者認為外傭在香港社會中被認定為重要的一部分嗎? [單選題]
Figure 5
表五、受訪者認為外傭對香港家庭的運作有多重要? [量表題]
Figure 6
表六、受訪者是否曾與外傭接觸或相處過?   [單選題]
Figure 7
表七、未曾與外傭接觸或相處過的受訪者對外傭的負面印象。

被問及哪些媒介的資料內容最不尊重外傭時,最多人(26.4%)認為社交媒體,其次為電視節目(24.6%)以及新聞報道(23.7%)(表八)。至於受訪者認為首三項能提升公眾理解與尊重外傭的最有效渠道分別為:電視節目(37.6%)、社區活動(31%)以及社交媒體活動(26.4%)(表九)。由此可見,受訪者認為媒體既是提升對外傭正確認知的有效渠道,同時也是傳播不尊重言論的主要來源。

Figure 8
表八、受訪者認為哪些類型的教育材料能最有效促進對外傭的尊重?      [多選題]
Figure 9
表九、受訪者認為哪些類型的資料內容最不尊重外傭  [多選題]

對於目前社會是否有足夠的教育資源促進對外傭的尊重,多於三成半受訪者(36.3%)認為教育資源充足,亦有三成半人(35.1%)表示不同意,兩成八人(28.6%)則表示不確定。值得關注的是,超過七成半受訪者(75.1%)表示,不知道任何教育公眾認識外傭及其權益的公共資源或宣傳活動。

領導是次研究的嶺大英文系副教授何雅文教授表示,本次調查結果反映,雖然公眾普遍認同外傭是社會上的重要一員,但讓公眾正確認識外傭的資訊明顯不足。媒體既是建構大眾對外傭印象的主要來源,亦是構成對外傭存有偏見的溫床,可能產生不尊重或歧視言論,從而影響市民對外傭的整體觀感。有鑑於此,嶺大英文系以中英雙語編撰《社交媒體報道外傭的寫作指引》免費網上教材,供各類社交媒體及媒介的內容創作者參考,以避免不當用字可能構成對外傭的言語歧視。該指引涵蓋兩部分,包括:

  1. 社交媒體撰寫有關外傭內容的目的指引:明確釐清撰寫有關外傭內容的核心目標,旨在引導創作者透過社交媒體平台製作具建設性、教育性並反映外傭多元性的訊息內容,包括提供信息和資源,幫助公眾了解外傭的法律權益及其支援網絡。
  2. 避免言語歧視的注意事項:針對社交媒體撰寫中常見的歧視性用語,提供具體建議以協助創作者避免重複有害敘述,從而防止刻板印象和歧視的延續。例如媒體及社交媒體創作者在報道外傭相關事宜時,可用「外籍家庭傭工」或加了「姐姐」為後綴的名詞(如菲傭姐姐、印尼姐姐)來稱呼他們;另外,亦應避免以「主僕關係」形容其與僱主的關係,因為外傭為可敬的職業之一,而非奴役。

實用建議與補充內容:引導創作者重視文化差異、善用具體案例,並鼓勵社會參與。內容創作者可透過參考該指引,有效運用社交媒體平台,展現對外傭更具尊重、包容、及多樣的描寫,並減少傳播偏見、不尊重與刻板印象的可能性。例如鼓勵寫作者了解和尊重外傭的文化背景,避免使用可能引發誤解或冒犯的語言;或者呼籲公眾關注外傭的處境,參與相關活動或支持相關組織,促進外傭權益的提升。

何雅文教授表示:「研究團隊期望透過提供免費的寫作指引網上資源,能夠提高社會對外傭貢獻的認識,改變對她們的刻板印象,並展示外傭的專業性和多樣性。此外,我們也建議在撰寫有關外傭的內容時,使用尊重的語言,避免將外傭物化或標籤化,並強調文化敏感性,促進社會對話平台的建立,以便外傭能夠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從而增進社會對她們的理解。」

了解更多《社交媒體報道外傭的寫作指引》免費線上資源,請瀏覽:外傭報導的社交媒體寫作指引 | 英文系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全國生態日:推出多項特別活動及優惠 今日起免費開放香港濕地公園
香港入境處嚴打裝修黑工 提醒僱主切勿貪平犯法
梁振英:捍衛誠信基石 嚴打各類失信行為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徵文及攝影比賽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