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在惡劣天氣下提高警覺預防類鼻疽感染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八月十四日)呼籲市民在惡劣天氣下提高警覺,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預防感染類鼻疽,並特別提醒高風險群組,包括長者及長期病患者,在颱風或暴雨後應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減低感染風險。

  類鼻疽是一種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類鼻疽伯克氏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特別是濕潤的黏土。人類可能通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尤其是經皮膚損傷/傷口)、吸入受污染的微塵/水滴和飲用受污染的水而受到感染。長期病患者及免疫力弱人士有較大機會受感染。
 
  根據海外文獻和本地數據,在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
   
  因應近期本港受颱風以及連日暴雨影響,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特別是高風險群組例如長期病患者,盡量避免接觸土壤或泥水,以免受類鼻疽病菌感染。

  類鼻疽在香港屬風土病,本港每年亦有錄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截至昨日(八月十三日),本港今年錄得八宗類鼻疽個案。二○二四年共錄得23宗類鼻疽個案。因應二○二二年深水埗出現的類鼻疽群組個案,中心及水務署已採取一系列的預防及監察措施,包括在全港所有配水庫的通風口加裝高效能空氣過濾網、加強食水的餘氯含量、持續監測配水庫及用戶水龍頭食水的餘氯含量,並加強健康教育和監測感染個案。至今包括於颱風及暴雨後所進行的監測結果未有出現異常情況,而食水水質監測的結果亦一直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類鼻疽病菌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但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血液或體液而傳播。類鼻疽的病人可出現局部感染(例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長期化膿性感染。視乎感染的部位,類鼻疽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痛楚或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中心呼籲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士,如出現病徵,應盡快求醫,以接受適切的醫學診斷和治療。

  中心再次提醒市民應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
 

  • 避免接觸受污染的土壤;

  • 進行有機會接觸土壤或泥水的活動時,穿著適當的防護衣物,例如佩戴手套,並穿上水靴;

  • 高風險人士如不能避免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應佩戴口罩和手套,並穿上水靴

  • 接觸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後進行清洗或淋浴;

  • 盡快清潔傷口,並以防水敷料覆蓋;

  • 接觸土壤和進行園藝活動後,用肥皂和水洗手;

  • 注意食物衞生,不要飲用未經煮沸的水;及

  • 外遊人士可透過戶外水上活動受到感染。避免接觸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河流、池塘或湖泊)可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就更多有關類鼻疽的資料,市民可參閱中心網站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1110.html

689187d8e4b0e62e725ca68c
關註
2025-08-14
首屆香港中小幼「兩文三語」朗誦大賽暨第十一屆「曹燦盃」頒獎禮圓滿舉行
WhatsApp_Image_2025-08-14_at_9.21.05_AM_1

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辦的首屆香港中小幼「兩文三語」朗誦大賽暨第十一屆「曹燦盃」青少年朗誦展示活動(香港)頒獎典禮,昨日(8月13日)於亞洲國際博覽館隆重舉行。活動吸引全港1000餘人次參與,獲100餘所學校及培訓機構支持,歷經三個月初賽與決賽遴選,最終逾60位獲獎學子與教育界、文化界嘉賓齊聚見證盛典。活動旨在推廣中英文及普通話的學習應用,提升青少年語言表達及文化素養。

是次典禮邀得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曹燦品牌傳承人曹紅宇、北京市教育學會朗誦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兼北京市語言學會朗誦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安然擔任主禮嘉賓並頒獎。

黃錦良

黃錦良致辭時表示,語言是文化傳承與國際交流的橋樑。他提及上周教聯會首次組織近30名師生參與海口全國賽,學生以流暢普通話展現香港風采,促進中華文化多元共融。本次活動不僅展示朗誦才華,更是對學生努力與文化認同的雙重肯定。他讚揚選手抒發家國情懷、彰顯文化自信,期許晉級全國賽學子與各地選手同台競技、為港爭光,並勉勵所有參賽者珍視舞台經驗,將熱情轉化為傳承文化的動力,成為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同時感謝教育工作者及家長推動文化傳承。

WhatsApp Image 2025-08-14 at 9.20.58 AM

曹紅宇回顧活動歷程,指本屆自去年啟動以來成果豐碩。他祝賀所有獲獎者,感謝家長及指導教師支持,高度評價活動為香港推進兩文三語交流樹立良好典範,表示「相信以後可以做得更好」,並祝願參與者在後續活動中收穫成長。

金丹

典禮由香港電台主持人金丹擔任司儀並總結。她公布在逾800名決賽選手中,語言分布數據為普通話67%、粵語17%、英語16%,體現香港多元語境特色;強調為提升專業水平,活動舉辦7次線上及2次線下免費公益課堂,並成立「香港語言藝術教育人才庫」促進資源共享,同時預告香港選手將參與第十一屆全國展演(香港站)。

林思妤同學

世界龍岡學校劉皇發中學林思妤同學作為香港賽區代表分享海口全國總展演經歷,強調此行令香港學子開闊視野,通過與全國學子切磋認識自身水平。她表示「朗誦不僅是文字朗讀,更是文化的傳承、情感的共鳴、心靈的對話」,不同方言的表達展現出對語言藝術的共通熱愛,此種跨地域連接讓其對香港朗誦藝術發展充滿信心。

WhatsApp_Image_2025-08-14_at_9.21.06_AM

出席嘉賓還包括香港教聯會副主席謝煒珞校長、著名表演藝術家嚴燕生、語言藝術教育專家曲敬國教授等。教聯會表示,未來將持續聯同各界深化語言藝術教育,通過課程開發、師資培訓及跨域交流,培育立足中華、對話世界的文化使者。

WhatsApp_Image_2025-08-14_at_9.21.02_AM_1
IMG_20250813_162356
IMG_20250813_162247
關註
2025-08-14
《行政長官表揚榜》電視特輯 8月17日首播

啟德體育園開幕跨部門籌備專組以專業態度和卓越表現,成為新一輪「行政長官表揚榜」得獎隊伍之一。作為香港歷來最大型的體育基建,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公務員事務局、保安局、運輸及物流局、香港警務處及運輸署組成的專組,如何克服重重挑戰,為這個國際體育及休閒娛樂新地標開幕做好準備?讓我們一起重溫專組代表在頒獎典禮上的分享。

想進一步了解得獎隊伍的優秀故事?公務員事務局與香港電台攜手製作《行政長官表揚榜》電視特輯,將於今個星期日晚上八時在港台電視31首播,大家萬勿錯過!

日期:8月17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8:00
頻道:港台電視31

關註
2025-08-14
國家教育部部長率團訪問理大

8月13日,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先生率團到訪香港理工大學(理大),與理大領導層及科研人員深入交流,了解大學最新的創新科研工作及成果,尤其在醫學、健康及人工智能賦能醫療技術創新等前沿領域的突破性成果。

懷進鵬部長欣賞理大培養青年學子有家國情懷、有能力和有責任的辦學理念,在這樣的培養方式下,理大一代人才推進一代事業,服務香港和祖國的發展。

他亦讚揚理大是一所世界名校,通過創造價值贏得社會的尊重、通過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贏得學者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通過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與社會實踐密切結合,贏得當代理大的聲譽。

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先生(中)率團到訪理大,與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左)及校長滕錦光教授(右)等理大領導層及代表會面交流。

到訪理大的代表團由國家教育部、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局代表組成,隨團代表包括中聯辦副主任羅永綱先生、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國家教育部港澳台辦主任兼國際司司長楊丹博士、中央港澳辦四局局長陳偉先生、國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周天華博士、科技司司長周大旺先生及中聯辦教科部部長王偉明教授等。

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先生(前排左八)率團到訪理大,羅永綱先生(前排左六)、蔡若蓮博士(前排右六)、楊丹博士(前排左五)、陳偉先生(前排右五)、周天華博士(前排左四)、周大旺先生(前排右四)、王偉明教授(前排左三)、教育部國際司副司長陳大立先生(前排右三)、香港教育局副祕書長李忠善先生(前排左二)等,與理大代表包括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前排左七)、校長滕錦光教授(前排右七)、常務及學務副校長黃永德教授(前排右二)、副校長(研究及創新)趙汝恆教授(前排右一)、署理副校長(教學)曹建農教授(前排左一),以及其他理大代表和嘉賓合照。

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博士、校長滕錦光教授及一衆理大領導層陪同下,訪問團參觀了理大工業中心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其間理大學者介紹和展示十個醫學、健康和人工智能相關領域的創新科研項目,充分展現理大在推動「醫工結合」及人工智能賦能醫學科研成果,如何引領新世代醫療發展。

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先生參觀校園,並與理大領導層及科研人員交流。

這些項目包括:協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可進行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和常見眼疾篩查的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機;無輻射三維超聲脊柱側彎評估及無線掌上式超聲波脂肪肝和肝纖維化評估設備、人工智能賦能癌症精準診療的虛擬增強磁共振影像系統;支持中風患者遠程復康自動化管理功能的移動式外神經肌骨系統;可應用於醫學影像重建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影像增強與復原技術;多肽新抗原疫苗技術平台─賦能精準癌症免疫治療;針對精神疾病客觀診斷、治療及病因解析的一體化人工智能、基因組學和生物醫學創新技術,以及人工智能驅動新結構抗生素候選藥物開發平台。

理大學者介紹科研項目。

林大輝博士歡迎國家教育部率團到訪,並對代表團給予理大發展的肯定和支持表達由衷的感謝。

會上,他闡述了理大的發展計劃,包括短期目標躋身世界大學排名前50名、成功申辦香港第三所醫學院配合香港發展成國際醫療創新樞紐、推動理大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升格爲私立大學,並以全國最佳的私立大學為目標,以及繼續在內地不同城市設立技術創新研究院,對接地方產業需求,把理大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的高速發展。

訪問團與理大代表進行會議交流。

林大輝博士就申辦新醫學院一事作進一步闡述:「理大不僅注重科技創新,善用人工智能,更強調培育有同理心、關懷病人的醫療人才。理大擁有豐富的醫療相關辦學經驗、有科研實力、執行力和團結力,定能如同肩負國家重大航天任務時不負重託,圓滿完成任務。理大會出錢、出力、上下一心、不怕困難,特區政府可以安心、放心把籌辦香港第三所醫學院的任務交給我們。」

國家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先生(左八)、羅永綱先生(右六)、蔡若蓮博士(右七)、林大輝博士(右八)、滕錦光教授(左七)、王偉明教授(右五)及黃永德教授(左六),與展示科研項目的理大學者合照,包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計算器及數學科學學院副院長(環球事務)及電子計算學系教授楊紅霞教授(左五)、梁顯利長者健康視覺教授及眼科視光學院科研眼科講座教授何明光教授(左二)、生物醫學工程學系講座教授鄭永平教授(右四)、醫療科技及信息學系系主任兼教授蔡璟教授(左四)、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教授(左一)、電子計算學系計算機視覺及圖像分析講座教授張磊教授(右三)、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系主任兼教授趙燕湘教授(右二)、醫療科技及信息學系系統生物學與人工智能學講座教授章偉雄教授(左三),以及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兼馬歇爾醫學微生物學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馬聰教授(右一)。

滕錦光教授強調,理大在醫療教育方面擁有近半個世紀的豐富經驗,多年來培養了逾五萬名醫療專業人才,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放射治療師等,支撐着香港醫療體系的發展。目前,理大擁有1,300多名醫療相關教研人員,以及逾90個相關實驗室及教研設施。理大將全力支持特區政府籌建香港第三所醫學院,為提升國家和香港的醫療服務水平,以及建設香港為國際醫療創新樞紐貢獻力量。

隨着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的落成,他期望把理大的科研人員和設備搬入北部都會區,讓大學的科研將來無縫對接大灣區的城市產業與市場,並建立一所人工智能賦能的教學醫院。

關註
2025-08-14
為什麼EMSC有這麼多部門?

黑色暴雨警告現正生效,保安局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EMSC)已經啟動,跨部門監察市面情況,協調資源應對緊急事故。市民出入緊記注意安全。為什麼EMSC內除了有保安局、紀律部隊、天文台和新聞處同事,還有其他局和部門的同事呢?就讓局長為大家解惑!

關註
2025-08-14
1 / 5
<
>
查看更多 >
政務 機構 個人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