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香港建築師學會前任會長 何承天
編者按:1989年10月香港政府提出了包括新建機場和港口在內的大規模基礎建設計劃,據說要投資1,270億港元。這是一件同全港近六百萬居民生活和前途密切相關的大事,也是對香港的繁榮穩定有重大影響的步驟。
據了解,港府在作出這個重大決策前,沒有同中國方面磋商。中方在今年較晚時候,才開始收到港府提供的少量資料。香港居民包括許多經濟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也很不了解這個龐大計劃的詳情,不少人有許多異議和疑問。
現在,港府高官說,實施這個計劃已不能再等,想改變有關決定也已太遲。但是,從發揚民主精神上看,這樣的決策應否廣泛徵求民意?應否虛懷若谷,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然後慎重地作出決定?恐怕答案是肯定的。
本刊記者特地採訪了對這個問題有研究的一些專家、學者,或請他們寫文章,對這個重大問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希望類似的討論能有助於使這個龐大計劃趨於更加合理和完善。
去年10月,香港政府公布了在港島西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的計劃。初步匡算,興建機場的預算費用是350億港元,連同與此相關連的道路網、東湧新市鎮發展和新貨櫃碼頭等建設項目,總體規劃預算是1,270億港元。無疑,這是個龐大的工程發展計劃。它的出台,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各方人士的關注。
機場建設不能再拖
我個人以為,香港以往的城市建設,有不少成功的事例,有值得驕傲的成就。但也有弱點,較為明顯的就是缺乏戰略性的長遠眼光。很多大型工程,往往都是拖到不能再拖,等到不能再等,才開始進行。過海隧道工程,是這樣;地鐵工程,也是這樣。
我是贊成積極興建新機場的。而且覺得,這項重要的設施拖到今天才著手建設,已經是太遲了。
為什麼這樣說?我們不妨先看看我們鄰近地區的情況。目前,亞洲各大城市中,最繁忙的國際機場在哪裡?專家調查的結論是:第一是日本東京成田機場;第二就是香港啟德機場。而我們已經得知雖然成田機場已經是東京第二個國際機場,容量較啟德大,但已有了擴建的方案。就是那些在我們附近的繁忙程度尚不及啟德的台灣桃園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泰國曼谷機場,雖然是近年新建設,容量較啟德大,但也都在考慮擴建或改善設施。客觀地說,無論台灣、新加坡,還是泰國,他們機場的客、貨運量,都不及我們的啟德。他們要趕上啟德,也不是三幾年的事。但他們沒有一個是坐著靜等的,早早就作籌謀了。例如新加坡的樟宜機場,被行家們認為是世界最好的國際機場之一,根據1988年的統計,它的旅客吞吐量只有1,257萬人次,是香港該年的82%,但它也在計劃擴建。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在未來的國際經濟活動中,空運事業的發展勢在必行,競爭自不可免。
那麼,我們啟德機場的情況又怎樣呢?很多人都到那裡接過機、送過機,只要看看那裡從早到晚川流不息的車流人龍,聽聽那每隔幾分鐘就來一次的飛機升降轟鳴,也就不難想像什麼是繁忙、擁擠了。在1989年,這裡接待的空中旅客是1,600萬人次,平均每天超過4萬,而貨運吞吐為73萬公噸。為了適應社會經濟活動日益增長的要求,在未來幾年間,啟德還有擴建改善的工程要進行,如擴建停機坪,增加飛機泊位,安裝新型雷達導航設備,提高飛機升降架次數量等等。然而旅遊業、工商界的朋友從不同角度進行的預測中多認為,啟德機場即使再擴建,也難有大的發展餘地;在九十年代中,這裡會出現飽和。
因此新機場已不是面對可建或不建的選擇,而是必須建,早建對香港早有利。
新機場應有自己的地位和特點
現在的啟德機場,有很多不足之處。它位於人口稠密的市區,飛機起降的聲浪對市民的滋擾很大。由於它距鬧市中心過近(機場到尖沙咀的直線距離才五公里),長期以來令九龍大片地區極有商業價值的樓宇不能向高處發展。
自70年代以來,政府和私人財團分別都提出過建新機場的研究、建議,但或擱淺,或未被採納。現在公布的赤鱲角規劃,是在對好幾十個選址方案進行比較篩選後確定下來的,有不少優點。
從一般機場建設要求看香港未來新機場的規劃,可以發現它自有香港特點。
香港地方小,很難有現成可供大型建設使用的平地。這裡的許多用地,都是靠填海填出來的。每填一地,不是蓋樓,就是賣給發展商,在經濟效益上不可能有大量儲存。香港又是國際性的商業大都會,大型機場不可能建在市區附近。因此,繼續通過填海獲得機場用地(過去啟德已是這樣),並且使它遠離市區,是香港未來新機場的必然選擇。
赤鱲角的選址,符合了這些要求。由於它所處的地理位置,飛機對市區不會造成噪音干擾,對生態環境的消極影響也小。陸上交通網絡的銜接在今天的科技條件下,是可以做好的。當然,為連接這個機場而建設的配套運輸網絡需要支付較多的費用,但這代價不是白支付。道路網的建設對沿線地區未來經濟的發展,會有長遠的經濟價值。
現在,在深圳、澳門已有兩個大型機場的建設在進行。廣州的白雲機場聽說也有計劃擴建。我以為,這對地域性的航空網絡而言未必不是好事。客觀地看,世界各大城市如東京、倫敦、紐約等,都有多過一個、甚至兩個以上機場的,比比皆是。香港在這片地域性航空網絡中,應該有它自己的地位,也就是成為一個航空中心樞紐。這是因為香港擁有擔當這個角色的許多便利條件,在對外聯絡的便捷、服務的周到乃至已有的經濟活動配合上,它都有不少別人難以取代的優勢。新機場的建設,也是為了使香港能繼續保持固有優勢的一種努力。
建新機場對未來經濟發展的影響
在赤鱲角新機場發展策略公布後,財政方面的承受能力如何,是備受關注的一個熱點。有人覺得,花1,270億港元去建機場、港口,造價太昂貴;也有人懷疑,這1,270億港元的預算,實施起來,未必夠用,也許會突破。
事實上,興建新機場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的確有值得重視的影響。300多億港元數字當然不少,但是否太昂貴,那要看從什麼角度衡量。顧問公司的報告顯示:香港如果沒有足夠的航空設施,由此而帶來的經濟損失在1996-2010年的十五年中,會是1,000億港元。這些損失不僅表現在客貨運數量得不到增長,更重要的是商業活動會因航空服務未能滿足而轉移。
至於預算可能會突破的問題,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本人在房屋委員會工作,就碰到過不少這類事。某房屋的造價,在完工時的實際數值比規劃和投標時增大了不少。房委會一般認為,如果這個增幅,是在通貨膨脹系數以內,那還是合理的,可以接受的。因為投標時的物價指數與完工時的情況已經不同了,樓價也升了。實際造價跟隨通脹率上升,說得過去。但如果實際造價的增幅,超過了通脹率,那就不一定合理,房委會也就要求承建方作出解釋。
應該看到,赤鱲角的選址,與香港未來發展的總體策略是吻合的。如果我們考慮到香港未來的都市發展路向是逐漸西移,新興的工業區將會相對集中於西部發展,新的海港也在西部,那麼,新機場選定在赤鱲角,自然有配合整體發展的意義。
新機場建設不但工程龐大,而且使用期跨越1997年,因此,中國政府的支持是很重要的成功因素。我們期望著這項對香港未來發展深具影響的事業能進展順利。
【延伸閱讀】關於大型基礎建設計劃的討論
https://res.youuu.com/zjres/2024/6/17/uCbwTwT2hzeBi3UuGgkjLJ7TM3FQIsCOIZQ.png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