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登錄
賬號設置
退出登錄
下載APP
繁
简
首頁
資訊
視頻
時評
財經
創科
法治
文體
教育
健康
社會
任免
專欄
網刊
專題
紫荆
>
專欄
>
名家
>
劉瀾昌
劉瀾昌
0關註
+關註
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兼亞視新聞總監,現為鳳凰衛視高級政治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他的文章
@ 劉瀾昌:拜登已做了三件正確的事情,下一步他需要「政經分離」
2021-01-29
0
0
文/劉瀾昌 老拜登上場了,不少人說他是「弱勢總統」,年紀大,身子弱,卻又面臨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 不過,在短短一周,筆者驚訝他做了三件正確的事情。 第一,上班第一天,重新加入巴黎氣候協議。我到今天都沒有搞清特朗普為什麼要退出,他退出了,美國又得什麼便宜,或者說,這怎麼可以又讓「美國再偉大」。 但是,拜登的思路則很清晰,首先這是順應歷史潮流符合科學的為全地球全人類謀利益的偉大工程,美國是不應逆潮流而動。況且,這是當年奧巴馬和他經過努力獲得的成果,怎能讓特朗普說廢就廢。再就是,拜登的國際戰略也在修正特朗普的錯誤,他要和G7和歐洲重新抱團,而徳法意英也很在乎氣候變暖和「零碳」目標。拜登重回巴黎氣候協議,自然有利北約團結。相信,拜登接著要做的是,重返伊核協議,只是這方面涉及俄羅斯和中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和能源供應,拜登政府要計算一下得失。 第二,拜登做的有影響的第二件事,是和普京同意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國際輿論面前,拜登比特朗普敵視俄羅斯,老頭也沒少批評普京,但是,特朗普沒有和普京達成協議,反倒是拜登拿了這個彩頭。筆者也著實驚奇了半天。驚奇不在於拜登下這個決心,因為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非常符合美國的利益。美俄的核武器都可以把對方毀滅幾次,美國不需要新的核武反而為保管存量核武耗費資源,如果不延長這個協議,普京一不高興再搞搞新玩意,拜登也不得不搞,況且俄羅斯在超高速變軌導彈領先美國。特朗普之前的想法,是把中國也拖進這個協議,拜登則比特朗普務實,拜登趕緊處理好這個問題才好集中精力收拾特朗普留下的爛攤子。拜登的這種考慮,應該容易估計,不過筆者想不到的是他的團隊的效率,竟然上臺沒幾天就和普京通話並拍板。哥們,您還說拜登老嗎?78歲還有這個效率! 第三,就是拜登簽署備忘錄,指示聯邦機構加強打擊仇外心態,特別是禁止將新冠病毒與特定地理位置做連結,如在病毒加上「中國」與「武漢」等地標,避免種族歧視所造成的反撲。對此,臺灣輿論指,拜登此舉無疑是狠抽了臺灣當局耳光。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蘋果日報和不少「黃色媒體」,至今還頑固稱「武漢肺炎」,可見他們反中的仇恨心是多麼深重。 目前,一般認為,拜登不管他內心如何盤算,他都受制於美國當下的反中制中的「兩黨共識」。可是,拜登在這樣的氛圍下簽署這樣的備忘錄,確實令筆者刮目相看。 無疑,拜登這樣做,是站在道德高地上,是政治正確的,在當今世界走到哪都是站得住腳的。所以說他做了正確的事情。 也許,筆者猜想,鑒於美國目前嚴重的疫情,拜登抗疫,要換一個和特朗普完全不同的思路。首先是回歸醫療衛生科學層面,不再加上反中和甩鍋的政治目的。其次,是否考慮中美合作抗疫。事實上,現在也有中美機構合作研發疫苗的;再就是,拜登要收拾特朗普的爛攤子,還不止抗疫,還有經濟復蘇,社會生活重回正軌等等。拜登的團隊,是否也意識到,在這些方面,中美也要重回合作的軌道? 筆者想,恐怕美國的「兩黨共識」還一下子變不了,拜登團隊或者也大有人持抗中觀念,但是,拜登要連任,必須在較短時間穩住政局經濟復蘇,而要短期內有政績恐怕不是抗中可以得到反而是改善中美關係可立竿見影。如果拜登的團隊明白這點,但是也不要太違背「兩黨共識」,那麼,是否可以重拾「政經分離」,「凱撒歸凱撒,上帝歸上帝」的說辭。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曾任亞洲電視高級副總裁,主管亞視新聞部,現為鳳凰衛視高級政策研究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 劉瀾昌:「羅斯福」號航母若申請靠香港補給,可有條件批准
2021-01-28
0
0
文/劉瀾昌 「羅斯福」號航母在拜登上場後進入南海,這自然是老拜登的一個政治動作。 在筆者看來,這不是示強,而是示弱。拜登和美軍的本意大概有幾個: 1、老套的「航行自由」,宣示南海是公海,不是中國的內海。 2、炫耀領先的武力。「羅斯福」號航母是核動力,10萬噸級,當今世界一流的航母。 3、顯示美軍在「印太」的軍事存在,為拜登新的亞太或印太戰略做鋪墊。 但是,嚇不到中國,反而在中國網民的「直播」鏡頭之下。更重要的是,「羅斯福」號在南海只是挨打的「靶船」,是無法防禦來犯導彈的襲擊。這可不一定是東風小哥哦,俄羅斯的匕首、先鋒、鋯石等超高速變軌導彈也能伺候。所以說,示個鬼強,人家都不怕你你不就是示弱嗎? 筆者在香港,很容易就想到,這回「羅斯福」會申請來港補給嗎?它從大西洋不遠萬里,來到太平洋,又來到南中國海,估計完了折回到日本橫須賀軍港。 去年3月,「羅斯福」 到越南峴港補給,之後至少二十多水兵的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後來疫情擴散至近600多人,「羅斯福」回到美國「趴窩」多時,船長被撤職。不過,到最後都不能確定是在越南染病還是通過其他途徑傳染。 不管怎樣,「羅斯福」總是要補給,香港則永遠是美太平洋艦隊最理想的中途補給港。 香港回歸,美軍最急著辦的事,就是要求北京保留給予美軍艦補給的方便。香港曾是西方在遠東地區的重要據點,加上擁有水深港闊的優越港口條件,在二戰後以美國為首西方陣營的軍艦,便頻密地利用香港作補給點。在韓戰及越戰時,以及美蘇冷戰時代,美軍軍艦更是絡繹不絕穿梭維多利亞港。在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高峰時期每兩到三日便有一艘美軍軍艦來港;越戰最火熱時,香港每四個來訪的旅客便有一個就是美軍。香港灣仔,曾是美國大兵買醉尋樂的銷金窩。 1997年初,中美雙方達成協議,允許美國軍艦在香港回歸後繼續到香港進行維修和補給。但是北京留了一手,就是訂立了「逐次申請批核」原則。美軍曾爭取中國給予配額,只要訪港的軍艦不超出某個上限,便可由特區政府直接處理訪問安排。但是,中央政府堅持審批權在中央,並規定「逐次申請逐次審批」。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後,每年平均有五六十艘美國軍艦訪港。不過,期間也曾發生暫停批准事件。1999年中國駐南斯拉夫領事館被炸和中美軍機在南海相撞,中美兩軍關係凍結,美軍艦都不獲批准赴港。 2018年底,特朗普已經發起對華貿易戰,北京還批准「裡根」號航母訪港,2019年4月也批准美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兩栖登陸指揮艦20日香港補給。筆者相信,北京是希望中美貿易糾紛不影響不擴大至中美其他關係。但是,到了六月之後特朗普政府猖狂打「香港牌」,支持反修例「黑暴」行動,並通過《香港人權及民主法》直接干預香港事務,北京拒絕了美軍兩栖船塢運輸艦「綠灣」號以及巡洋艦「伊利湖」號訪港。2020年,美國特朗普政府更是瘋狂干預香港事務,甚至取消美國給予香港的特殊地位,制裁中國和香港特區官員,美軍雖然和解放軍還保持接觸聯絡,但是太平洋艦隊恐怕也不好意思申請香港補給了。 當下,畢竟有了轉折點,那就是特朗普走人了拜登上臺了。於是,美軍艦靠香港補給可以成為一個中美關係觀察的窗口。 如果,「羅斯福」提出申請,自然是一個試探。 筆者認為可以給予積極的響應。因為中美關係過去是「談談打打,打打談談」,未來也必定是「談談打打,打打談談」,你要伸出橄欖枝,我也可以和你握握手,相向而行,爭取緩和和改善關係。不過,「羅斯福」號來港補給,有兩個前提條件:第一,我方是出於人道主義立場,給予方便。第二,美軍官兵不能上岸,因為相互防疫的需要,水兵不要像上回到峴港那樣搞了個大面積染疫還不知源頭。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專欄作家,曾任亞洲電視高級副總裁,主管亞視新聞部,現為鳳凰衛視高級政策研究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來源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劉瀾昌:香港不是美國隨意開啟的提款機!中國這一拳打向美駐港領館,只能等拜登上台再處理
2021-01-03
0
0
文/劉瀾昌新年之際,外交部長王毅指:中美關係已經來到新的十字路口,也有望打開新的希望之窗。希望美國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王毅不點名批評特朗普把中國視為所謂最大威脅,並由此採取了完全錯誤的對華政策。事實證明,美方全面打壓遏制中國、企圖挑起新“冷戰”的做法不僅嚴重損害兩國人民利益,也給世界帶來了極大危害,註定不得人心,也註定會走向失敗。事實上,特朗普政府在香港問題上,也壞事幹盡,但是利益全要,無奈的是,香港還有一批漢奸配合新主子。這些原來英國殖民者的奴才,跟上新主子後奴性更強,例如像戴耀廷、黎智英等等,發動2014年的“非法占中”,2015年的“旺角暴亂”,2019年的“黑色暴亂”,搞“攬炒”,要求西方制裁香港,連香港人的最基本的生存利益也出賣給特朗普。自然,這些新漢奸奴才都是利己主義者,像黎智英公然叫喊“為美國利益而戰”,也以為可以賞得更多“狗糧”。但是,這些新漢奸奴才都是“不識時務者”,他們都錯判了形勢。這也難怪,特朗普都錯判,狗一級的低端奴才能聰明到哪里?很可笑的是,特朗普還在發動“一月六日到華盛頓特區勤王”,所以美國駐華人員包括香港的還在造謠生事,但是取利之事卻不鬆手,美駐港總領館更以為還是予取予攜,香港就是他們可以隨意開啟的提款機。孰料,2020年結束之際,想賣美駐港使館物業也叫停。美方想出手套利的物業,是美國政府持有的美國駐港澳領事館壽臣山宿舍屋地。去年9月,恒隆地產以25.66億港元低價爆冷標得,買賣原定在去年12月30日完成交易。不過,當日恒隆地產發公告,表示未能完成收購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宿舍地皮,因涉及中美外交事務,非買方能控制。當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根據對等原則,中方要求美駐華使領館包括駐港總領館,在租賃、購買、出售,或以其他任何方式獲得或處置房地產,以及實施館舍新建、改建、擴建、修繕等工程時,也必須相應提前向中方提出書面申請,並提供詳細資訊,在得到中方書面答復同意後,方可辦理有關手續。這買賣須中國政府同意!筆者頓時覺得,打向美國佬的這一拳可不輕。也打了美國一個冷不防,不知如何是好。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發言人只是稱,買賣雙方需更多時間完成行政程式,現階段不便作出評論。筆者相信,這一買賣會有變數,第一,要留待拜登政府處理。第二,如果拜登對華對港政策改變,美國政府未必會要套現離開。第三,如果中美關係回暖,如王毅所呼籲的那樣,拜登新政府重拾理性,重開對話,兩國關係重回正軌,重啟合作,那麼,那塊物業價值可能翻倍。筆者查閱資料,美領館目前還在港的擁有物業,包括中環花園道26號的領事館辦公室,以及山頂白加道的領事官邸屋地等,總值超過一百億港元。美國駐港領事館今次未能出售物業,位於港島南區壽山村道37號,是總領館的高級員工宿舍樓,現有6幢三層樓房,有室外游泳池,占地面積約1萬零522平方米。美國政府在1946年購入。去年5月,也就在中國緊鑼密鼓制定港區國安法並定於7月1日正式實施之際,特朗普政府透出消息,出於“重整海外資產配置”的需要,美國駐港總領館有意出售這塊房地產。6月2日總領館舉行正式公開招標。其時,香港輿論普遍認為這是美國外交機構準備撤離香港的一個跡象,香港的反對派也引起恐慌紛紛討論移民離港;也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美方是要套利離場。賣房產舉動顯示美方評估美制裁措施會令香港房價大跌,於是在跌市前趕快賣房。其時,香港地產界認為這一優質物業,可以賣到一百億港元。但是,也因為涉及到惡化的中美關係,尤其是美方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頻頻對港制裁,這一物業買賣不免政治化。因此,有中資背景的大公司不插手,本港一些有實力的華資財團也不想趟渾水。最後,恒隆地產雖然出價僅是市場預估的四分之一,卻也中標。不過,美國於1948年購入時,僅付出31.5萬港元。即使是25億港元賣出,也是升值無數。事實上,美國在港置業,在港英治下一直享有外交優惠。香港回歸後,英資財團逐漸撤出,相當部分利益轉移給美國。事實上,現時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館,不受美國駐中國大使館領導,而是直接隸屬美國國務院,規模龐大,過千雇員。揭露“棱鏡”計畫的前中情局人員斯諾登指,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內設有美國中央情報局分站。中英關於香港前途談判時,美國悉數掌握,精准把握住獲利套現時機。1949年及1950年,美國政府共花約121萬元相繼購入的一批物業,1981年12月至1983年5月即中英香港問題談判的第一階段都賣出,總收入達5860萬元,較買入時大賺約48倍。該時期內,美國政府還賣出1886年獲港英政府免費批出的半山建屋地段第524號,獲利4600萬元。不過,在政治上,老美比英國佬看得遠。美國顧及“在港商業利益、香港作為美軍情報崗哨和戰略港口的作用,很可能因香港回歸而喪失,但這些利益和作用並非不能搬到鄰近地方代替”,故美方當年沒有應英國政府請求公開介入中英談判及表態支持英方,避免破壞中美關係。到了中英談判將近定局,美則改為大手“掃貨”購入房地產。1992年中,美國國務院共斥資約1.06億元,打包式掃購半山麥當勞道豪輝閣共13個全層住宅單位連天台以及14個車位至今,用作美領館員工宿舍。如今市值已較買入時大賺近7倍。按香港法例,外交領事、國際組織的處所在買賣及租賃時,均免繳印花稅。美國國務院1992年買入半山豪輝閣13個全層住宅單位時,就獲免稅優惠,避稅約300萬港元。不同於大多外國駐港領館連館址只能以高昂市價租用寫字樓的小部分單位,而美國政府因過去港英政府的關係,在港不僅擁有大面積的獨立領館建築,而且享有特權。筆者相信,如果拜登改善對華關係,美在港利益好說,否則,關閉美駐港總領事館也不是不可能。美駐港總領事館是歷史遺物,不是與中國對等設置的領館。既然美國不承認香港的特殊地位,那麼也沒有在港設館的邏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劉瀾昌:山東艦過台海直追美艦?且看南海是誰家的天下
2020-12-23
0
0
文/劉瀾昌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20日順利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引起台軍恐慌,台軍高層稱不僅進駐衡山指揮所“坐鎮”,還派遣了6艘軍艦、8個架次戰機對山東艦進行所謂的“全程監控”。孰料,所謂“全程監控”鬧成大笑話,山東艦誤認為遼寧艦。台灣媒體也是把重點放在“搞烏龍”上面,其實,台軍早就不在話下,台海的軍事格局台灣的活動空間只會越來越少,不足掛齒也。筆者最為關注的是,山東艦過台海,直追兩天前過台灣海峽的美軍“馬斯廷”號驅逐艦。19日,美國“馬斯廷”號驅逐艦也穿越了台灣海峽。美軍說,是進行所謂的“航行自由”。這已經是美艦今年第12次穿越台海。 到了北京時間12月22日,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沖闖南沙島礁鄰近海域,解放軍南部戰區第一時間組織海空兵力對其予以警告驅離。南部戰區發言人強調,“美方這種行徑嚴重侵犯中國主權和安全,嚴重破壞南海地區和平穩定,我們表示堅決反對。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堅決履行職責使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南海地區和平穩定。”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對外表示,美艦的行動,展現美國對自由與開放印太地區的承諾。美軍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之處執行飛行、航行及其他任務。因此,筆者要談談,南海到底是誰家的天下?第一,且不說山東艦航母戰鬥群到過南海,大大增強了我軍在南海的海空實力。就是山東艦航母戰鬥群沒有過來,犯我南沙島礁鄰近海域的“麥凱恩”號驅逐艦,即在第一時間被我軍跟監並警告驅離。各位看官,南海遼闊浩渺,三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麥凱恩”號驅逐艦在其中不就是一滴水,但是,它來犯境,第一時間被發現,且第一時間我軍海空力量趕到。而且,筆者注意到,近年來,美軍可能是囿於軍費不足,軍艦維修跟不上,往往來犯境的都是單艦,被我“群毆”。第二、特朗普的“印太戰略”已完全失敗,被小兄弟們看穿美軍實力在走下坡路,而中國軍隊實力不斷上升,可不能“選邊站”。現在,有美軍數據稱,水面戰艦比中國少37艘。筆者覺得,這可能是美軍向國會要軍費的招數,實際上他的航空母艦還是世界第一。奈何美國真的是債台高築。新的2021財年的國防預算沒加幾個錢。第三、中國的海空加導彈實力,已經在南海有相對的控制權。在全球範圍內,美軍還處於領先地位,但是有我們的“東風小哥”招呼,南海的實際控制權在我手中。第四、最近網上有說,我在南海填的島“易攻難守”,這是很要不得的讕言。首先,填出來的都是國土,再難守也要守。其次,“永不沉的航母”難道還不如打得沉的航母?再次,南沙“三大三小”,互成犄角,成了南沙的中流砥柱,再與西沙和海南島南北呼應,使到南海九段線才有了實際意義。南海填島,堪稱中國21世紀超越萬里長城的最偉大工程,中華民族子子孫孫都要固守並繼續合理擴展。“易攻難守”,是放屁的漢奸語言。(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編輯:嚴駿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劉瀾昌:中日須有大智慧避過“釣魚島陷阱”,中國相比50年前已握有更多主動權
2020-12-18
0
0
文/劉瀾昌每當中日關係轉暖的時候,釣魚島的陰影就會出現。這是筆者自上個世紀以來關注中日關係發現的一個規律。而這定時炸彈,就是美國人埋下的。這是美國離間中日關係的一個戰略武器。在中日共同推動RCEP簽署,迎來中日關係出現一個難得的回暖勢頭之際,更要防止美國的“黑手”作祟。這是筆者昨天文章所說。並希望各位朋友出謀劃策,為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獻計。筆者今天的題目是:《中日須有大智慧避過“釣魚島陷阱”》。這有三個關鍵字: 第一,“釣魚島陷阱”。釣魚島問題,美國50年前將其“行政權”交予日本,但是卻說主權到底歸中日何方沒有意見。這,不就是埋下讓中日相爭的“陷阱”?而事實上,半個世紀以來,這始終是中日之間的一根“刺”。 第二,大智慧。何為大智慧?也許,這也是富於爭議性的問題,而且是一個變動發展的問題,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是,筆者回過頭來看,深深感到當年鄧公的決策就是大智慧。 1978年10月25日,鄧小平訪日本並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准書簽字儀式後的記者招待會上, 一位日本記者提出了中日雙方早已約定的在這次中日雙方都不涉及的問題——尖閣列島的歸屬問題。 鄧小平非常輕鬆地說:“‘尖閣列島’,我們叫‘釣魚島’,這個名字雙方叫法不同,雙方有著不同看法。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我們雙方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這次談《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時候,雙方也約定不涉及這一問題。倒是有些人想在這個問題上挑一些刺,來阻礙中日關係的發展。我們認為兩國政府把這個問題避開是比較明智的。這樣的問題放一下不要緊,等十年也沒有關係。我們這一代缺少智慧,談這個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下一代比我們聰明,一定會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筆者在今天不斷思考當年鄧公的話時,會聯繫到他其時對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另一段話:“坦率地說,在現在這個動盪的局勢中,中國需要同日本友好,日本也需要同中國友好。儘管你們交的是個窮朋友,但這個窮朋友還是有一點用處的。” 聽到“窮朋友”時,福田連連表示:“不是,不是。”在《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准書儀式上,鄧小平還主動擁抱福田,福田對鄧小平的這一舉動大為吃驚,顯然是缺乏思想準備,因此表現得有些慌亂,不知所措。 鄧公的大智慧,首先基點是我們“窮”,其次我們改革開放需要藉助日本的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再次,不能因為釣魚島影響中國的復興。 各位,1978年,中國的GDP僅為1495億美元,日本是10084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6.7倍。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 2019年中國GDP是日本的2.8倍。這就是鄧公當年決策正確的歷史證明。 筆者想,抗日戰爭毛澤東的大智慧是“論持久戰”;中國改革開放及中日恢復邦交,鄧小平的大智慧就在“釣魚島問題留給下一代”。鄧公為中國贏得改革開放的良好的國際環境,同時“留給下一代”的策略使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越來越佔據主動權。 第三個關鍵字,大智慧是中日雙方的,我方要有大智慧,日方如果“不夠”,我方要“幫助”。要幫他們認識。海峽兩岸的中國人自美國將釣魚島的“行政權”交付日本之後的50年,保釣運動風起雲湧,更重要的是找尋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數據,完完全全證明釣魚島列島歸屬中國,為台灣省宜蘭縣管轄。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簽署,釣魚島隨台灣等割讓與日本。而二戰日本投降,依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將侵佔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但是,美國將琉球、小笠原群島、原日本託管統治區域置於美國的戰略託管之下,也同時將釣魚島納入託管範圍,並作為靶場。1960年《美日安保條約》簽訂,美國承諾保障日本國土安全,但當時未寫明包括釣魚島群島。直到2014年4月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推行重返亞太,才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晤以後的聯合聲明指出,“尖閣諸島”完全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不過,美國在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但承認目前由日本管轄,且美國有義務保衛,“反對任何憑藉單方面軍事行動改變現狀的企圖”。 1972年5月,美國將釣魚島列島的行政管轄權隨同沖繩管治權一起交還於日本。對此,兩岸政府堅決反對。對於這些歷史事實,日本國內也有尊重歷史的學者認識到,並且呼籲日本政府放棄在釣魚島上糾纏,因此昨天筆者提到也有來自美國對日本的警告。筆者相信,菅義偉政府作為安倍政府的繼任,必然會堅持日本原來的固有立場,甚至為了政權的鞏固,以及明年大選自民黨保有執政權會在釣魚島問題上採取更激烈的立場。所以,中日關係要避過“釣魚島陷阱”,不為美國的黑手所離間,球主要在日本菅義偉政府手上。我方要幫助菅義偉也有“大智慧”思維。同時,我方也要適當給菅義偉好的“台階”,讓他也知道美國的壞。 事實上,中國承鄧公蔭庇,用幾十年時間贏來了在釣魚島上更多的主動權,包括綜合實力,大型海警船,強大的海空力量,以及實實在在的“常態化巡航”。所以,也可以更遊刃自如在當今條件下也“大智慧”釣魚島問題。當下的基點,筆者認為,第一,還是不急,還是可以“下一代處理”;第二,突發事件冷處理。總之,就是不讓美國黑手得逞。(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編輯:嚴駿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劉瀾昌:反華急先鋒美國國會兇相畢露!通過7405億美元新國防授權法案打壓中國
2020-12-13
0
0
文/劉瀾昌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現已通過,根據法案內容,2021財年美國國防支出為7405億美元,比上一財年略有增長,其中,超過6300億美元將用於國防專案基本預算,690億美元用於海外軍事活動。重點是,該法案矛頭處處指向中國。 美國國會參議院84票贊成、13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了。美國國會眾議院8日以335票贊成、78票反對通過。該法案還須由特朗普簽署後才正式生效。由於對其中部分內容不滿,總統特朗普此前多次威脅否決該法案。但鑒於國會參眾兩院均以超過各自席位的三分之二通過法案,即使特朗普否決,國會也可以推翻否決,使法案成為法律。特朗普日前因對美國1996年“通訊規範法”的第230條不滿,揚言將否決“國防授權法”,不過,該法中包含的抗華條款並不存在爭議,而且可以通過構建法律框架來促使拜登政府針對中國,並且限制他修改特朗普的對華政策,所以,相信特朗普下臺前仍會簽署。美國國會眾“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包含了建立“太平洋威懾倡議”,支持臺灣維持足夠自衛能力等至少十個對抗中國的方面。筆者認為,這再次說明,遏制中國是美國“兩黨共識”,不可掉以輕心。該法案授權五角大樓建立“太平洋威懾倡議”(PDI),2021財年首年撥款22億美元,用於增強美軍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姿態和能力,試圖聯合美國盟友和夥伴來威懾中國。不過,這22億美元,是不是太少了,筆者都要為美國國會臉紅,可能連美軍的自由航行的油料錢都不夠! 法案還支持美國幫助臺灣發展“有能力的、有準備的、現代的”防衛力量,使之保持足夠的自衛能力,並要求美國國防部每年發佈進展報告,以否認競爭對手對抗防衛夥伴的戰略目標。對香港,則禁止向香港警方出口防衛物品和服務以及彈藥。法案要求保護國防工業基地和供應鏈,包括:擴大國防部禁止從中國進口某些敏感材料;禁止國防部從中國進口特定的印刷電路板;要求國家安全戰略增加關於藥物、生物製劑、疫苗和關鍵醫療設備的條款,還要求提供關於美國藥品供應鏈易受外國攻擊的報告。要求公開報告在美國經營的中國軍事公司。要求美國總統評估如何阻止中國工業竊密活動。 要求保護聯邦投資科技和至關重要的國防技術免受外國對手攻擊,具體包括:要求大學共用參與國防資助研究的個人資訊;限制資助與孔子學院有合作的大學;要求聯邦撥款接受者披露外部資金。要求美國在國際金融機構的代表尋求由中國提供的融資條款和條件的更大透明度。法案居然,還說要尋求中國從世界銀行援助計畫中“畢業”,以切斷世行對中國的發展援助。美國霸淩嘴臉多醜惡!第十個方面,法案要求國防部長在向外國部署新的武器系統或部隊之前,將擁有風險的5G網路、服務或軟體(包括華為和中興)的東道國正在採取的保護步驟通知國會。對於這個報告,筆者覺得,固然美國反華分子不甘心今年的挫敗,繼續在遏制中國上做文章,不過,第一,黔驢技窮,沒有什麼新招。第二,捉襟見肘。美軍費想增加更多,可是國庫空虛,債臺高築,心有餘而力不足。特別是22億用於“印太戰略”,不是國際笑話嗎?說實話,特朗普的“印太戰略”一敗塗地,就是因為窮,拿不出更多錢來經營“印太”,小兄弟們也看在眼裏明白在心,也只有那個澳洲總理傻傻呱呱跟著跑,還有印度在邊境鬧點事。亞洲國家都說“絕不選邊站”。RCEP的簽署,就是打臉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知名時事評論員編輯:嚴駿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 劉瀾昌:失語就要挨駡!最可恨的還是內部暗箭,還有那「韜光養晦一百年」……
2020-12-07
0
0
文/劉瀾昌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在筆者母校演講,透露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一段話,落後就要挨打,貧窮就要捱餓,失語就要挨駡。 在香港生活,由於聽西方那些惡毒的謾駡,比內地多得多,所以更易有共鳴。什麼叫「戰狼外交」?太可笑了。 趙立堅用了那張澳洲士兵殺害阿富汗小孩的漫畫,難道不是事實嗎?澳洲總理莫里森覺得澳洲人丟臉了,要跳出來,也算是江湖禮數,可是關法國什麼事,也要跳出來「搭把手」。有內地教授說,法國此舉再次證明西方國家在國際關係與政治議題上使用了「雙重標準」。其實,這也說得太輕了,沒有火氣。 澳洲、法國這些小兄弟,什麼時候敢批評美國的霸淩主義?歐洲還是靠美國保護,北約是美軍說了算,他們在重大問題上還是看美國眼色行事。他們的標準其實就是美國的標準,他們做的就是小兄弟的作為。 法國在種族和宗教矛盾上處理得一塌糊塗,已經多次因為漫畫涉及伊斯蘭宗教領袖引發屠殺事件。馬克龍還不吸取教訓,先管好自己吧。這,可是好心的奉勸。 在香港,天天都可以看到西方醜惡的政客對中國的抹黑、謾駡、攻擊、詆毀,香港很多老左派早就看不下去了,筆者也寫過文章:「禮尚往來,來而不往非禮也」。我們憑什麼要忍?眼下也是忍無可忍!前香港基本法委員會主任喬曉陽最近談港區國安法時頗激動說,對美英插手香港,已經是「一忍再忍,忍無可忍,不能再忍,再忍下去就要犯歷史性錯誤」。 樂玉成說,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要知道,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更沒有到別人家裡去挑事。現在恰恰是別人到我們家門口耀武揚威,對我們的家務事橫加干涉,還喋喋不休地對我們進行辱駡抹黑,我們無路可退,不得不奮起自衛,堅定捍衛國家利益和尊嚴。顯而易見,「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是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 香港很多左派朋友說,在「挨駡」這個問題上,往往內奸比外敵更可恨。例如,最近莫名其妙,北京的新京報要圍剿李毅,然後一批小蒼蠅跟著嗡嗡叫。你有勁,為何不去和特朗普打,不去和台獨打,要在背後給為國家說話的戰將捅刀子,真是討嫌! 說實話,在香港聽外國媒體說「戰狼外交」這個詞,有時還不如這些小蒼蠅叫得歡。 筆者還想起了過去一個教授級的外交名嘴,常常推銷他的「韜光養晦一百年不變」的理論。過去,筆者常常責疑,有這般形而上學的嗎?一百年,中華民族都實現偉大的復興了,還要韜光養晦嗎? 他現在不在了,也許看到國家的持續發展,國力一天天強大,更重要的是你再忍人家也要打你,他可能會改變看法了。不過,對美國總是看低自己一頭的大有人在,於是,外交部對外發言硬氣了這些人就怕得罪了人家。人家本來是看得起平起平坐的對手,你偏偏要說「奴才站慣了」。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編輯:潘麗麗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 劉瀾昌:拜登應知道,美軍從上甘嶺領教到金城大捷後,越戰就聽話不過17度線
2020-12-05
0
0
文/劉瀾昌當今中美博弈,我方首先需要瞭解的不是美國總統,而是美軍,而要客觀全面的瞭解美軍,當然要計算它的導彈,無人機加航母。然而,最有啟示的還是實戰的戰例。筆者近日說過,與特朗普角力,就如打過了上甘嶺,還打過了金城大捷。以特朗普的接任人拜登的78歲的年齡計,他對韓戰和越戰都應該略知一二。中國志願軍挺過了上甘嶺,最終收穫金城大捷,停戰協議簽署。筆者特別想強調的是,美軍之後打越戰,中國警告不能越過17度線,美軍聽了。韓戰時,北京警告不要越過三八線時,他可沒聽。吃一塹,長一智了。這回,就看拜登如何吸取特朗普的教訓了。在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最殘酷的上甘嶺戰役屢屢被提起。志願軍約3.7平方公里的陣地承受了200多萬發炮彈炸彈的傾瀉,陣地山頭被削低兩米,志願軍官兵依託坑道與敵反復爭奪山頭陣地,傷亡一萬一千多人,但斃敵傷敵二萬五千多人,重要的是美軍司令範弗裏特主動發起的“攤牌行動“被粉碎,朝鮮戰局從此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上。金城戰役則是朝鮮停戰前的最後一戰,是志願軍主動發起的大捷。1953年6月,即將簽訂停戰協定前,南朝鮮李承晚集團竟強行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建議再教訓敵軍,毛澤東批示極為必要。1953年7月13日,志願軍最大規模的陣地攻堅戰金城戰役打響,直到7月27日朝鮮戰爭停戰簽字儀式在板門店舉行才結束。志願軍突破南朝鮮軍4個師防守的正面寬達25公里的堅固陣地,向南推進178多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防線,殲敵7.8萬餘人。志願軍的最後一戰,讓美軍刮目相看,志願軍比起剛過鴨綠江時完全“鳥槍換炮”,不但有了“米格走廊”, 卡秋莎火箭炮等重型武器取代了“小米加步槍”,甚至在進攻中展現步兵坦克協同作戰。美軍親眼看見中國軍隊越戰裝備越強,越戰後勤供給越好,越戰戰鬥力越提升。中國軍隊不會被戰爭打垮,反而必在戰爭中壯大。筆者相信,這是美軍在韓戰中的最有益的經驗,也是他們在越戰中不敢逾越17度線,不再犯韓戰錯誤的原因。筆者一直認為,特朗普主動發起對中國貿易戰,就如同當年在上甘嶺的“攤牌行動”,中方也經歷了相當沉重的考驗,但是,中國也像當年一樣挺過來了。而到了今年,新冠疫情襲擊全球,特朗普完全手足無措了,到4日染病高達1420萬,死亡27.6萬。這,難道不比當年金城戰役後急於簽停戰協議的局面狼狽嗎?拜登應該知道韓戰,也應該知道越戰,知道雖然和中國博弈,但是首先不能戰,其次也明白中國人的特性,就是越戰越勇,越戰越強。歷史的教訓不接受,到頭來自己吃虧。反之,和中國人相處好了,82還可以競選連任。(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編輯:嚴駿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 劉瀾昌:從王在希的「兩統辯證統一」,看武統的「兩大難點」
2020-12-01
0
0
文/劉瀾昌王在希將軍,也曾擔任國台辦副主任,現在是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他最近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很多媒體選了他講的「民進黨不可能在台灣長期執政」 ,其實,王將軍的重點,應該在「和統和武統的辯證關係」上。 這,也是在軍委主席習近平在近日全軍軍訓會議上要求高級指揮員要集中精力「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後,筆者看到的首篇重要文章。其重點,當然在「三研究」上面。 民進黨其實是一個很自私的党,陳水扁首次執政就迅速異化。過去民進黨批國民黨「黑金」,但是你沒見阿扁一家是多麼貪婪。2016年的選舉,民進黨的要員丟了一個裝有三百萬台幣的手提箱在高鐵,也就不了了之了,蔡英文用「芒果幹」掩蓋了過去。不過,政黨輪換了又如何?統一的基點,還是在大陸。 故此,王將軍的講話的重點在「和統」與「武統」的辯證統一。他說,不能簡單地把和平統一和武力統一割裂開來,更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一方面,要看到不動用武力手段,光憑政治談判、民間交流、惠台讓利,是不可能實現兩岸統一。另一方面,即使將來迫不得已對台使用武力,也要堅持政治談判,堅持做台灣人民工作,堅持把爭取台灣民心作為各項對台工作的重要任務,不能顧此失彼,不能絕對化。 他說,鑒於和平統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武力統一代價較大,我在前不久再次提出是否可用「北平模式」,即以戰迫和,以武促統,兵臨城下,不戰而屈人之兵。因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兩岸同胞的傷亡,它本質上是另一種方式的和平統一,是「和統」與「武統」的完美結合。 王將軍是軍人,他看台灣問題必然重視軍事實力,他其實也是在「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筆者相信,他有不少話沒有展開說,尤其是「武統」的難點。筆者粗淺認為至少有兩點是不可忽視,是需要深入探討: 第一,是政治承諾的道義高地問題。 第二,是能源問題,石油運輸問題。 在中美建交有三個聯合公報,其中上海公報有這樣一段話:「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 在中美建交公報,也有這樣一段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重申上海公報中雙方一致同意的各項原則。 中美第三份公報「八一七公報」,著重解決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的問題。其中第四點:中國政府重申,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國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宣佈了爭取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國提出的九點方針是按照這一大政方針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進一步重大努力。 其第五點則說:美國政府非常重視它與中國的關係,並重申,它無意侵犯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無意干涉中國的內政,也無意執行「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政策。美國政府理解並欣賞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中國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和一九八一年九月三十日中國提出的九點方針中所表明的中國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台灣問題上出現的新形勢也為解決中美兩國在美國售台武器問題上的分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其第六點:考慮到雙方的上述聲明,美國政府聲明,它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灣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數量上將不超過中美建交後近幾年供應的水平,它準備逐步減少它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在作這樣的聲明時,美國承認中國關於徹底解決這一問題的一貫立場。 事實上,美國一直違反三個公報,尤其是「八一七公報」。特朗普執政四年尤其今年,台灣成為美國的最大武器買家。 內地朋友也許說,美國做了初一,我們為何不能做十五。香港的朋友則多數會說,我方不能老將「武統」掛在口,反被美方抓住做藉口。自然,該出手時就出手,尤其不能讓台獨得逞。但是,解決台灣問題,是一場涉及全球層面的大博弈,我方必須有理有據,佔領輿論高地。 筆者理解,「兩統的辯證統一」,也要注重:武字不需老掛在口;悶聲發大財,只做不說,也是高境界。 關於能源問題,這是更重要的問題。「馬六甲困局」不能不再提。中國目前對外石油依賴,高達百分之七十。當要圍困台灣,不戰而屈人之兵時,也不能不考慮「馬六甲」管道被切斷。 那麼,石油等能源儲備,說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起碼要半年的儲備,適當時甚至要有九個月到一年的儲備。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編輯:潘麗麗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 劉瀾昌:扛過了特朗普,還怕拜登嗎?儘管拜登想「建群」來打
2020-12-01
0
0
文/劉瀾昌 拜登上台,不少人抱有期望。當然中國人是先禮後兵,不過還是要料敵從嚴,且有必勝信心。 特朗普的硬仗都扛過來了,拜登再陰柔,再抱團,也不須怕。 29日,本欄的文章是:《「軍售台灣」是張廉價又賺錢的牌,拜登也會樂此不疲》。 這是有根據的,不是臆測。28日,週六,「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在演講時聲稱,軍售台灣還要繼續來。酈英傑當然清楚,老闆已經換了。特朗普必定下台,新老闆是拜登。可是,他堅信「美國新政府會持續此模式」。他說,對台軍售在美國是跨黨派共識。 注意了!「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共識」,這是美國政客當前在談到對華政策時最常說的一句話。 這,也應該是,中國人觀察美國對華政策不可忽視的一句話。 打台灣牌,軍售台灣,筆者周日的文章說,就美國而言,這是張廉價而又賺錢,性價比高的一張牌。其實,想深一層,這還是二百多年所有反華勢力最陰險毒辣的一招,其本質就是「以華制華」,讓中國人打中國人。 可恨的是,台灣當權者不認自己是中國人,以做漢奸為榮。 儘管美國政客都說對華政策是「兩黨共識」,不過,拜登和特朗普的打法還是有很大不同。最顯著的一點是,特朗普「美國優先」退群來打;而拜登呢,是要「建群」來打。 特朗普在任四年,什麼群都退了,有人說他最傻是退了圍堵中國的TPP。 拜登則說,要用美國占世界經濟百分之二十五的力量,再加上世界其他國家共百分之二十五的力量,憑藉佔據全球GDP一半以上的分量,塑造從環境到勞動力、貿易、技術以及透明度的規則,不讓中國主導未來的技術和產業發展。 拜登的這句話,就是他未來對華政策的核心。 這裡,有戰場想定。有戰略目標。也有戰術和策略。 拜登看起來,的確比特朗普陰柔。 不過,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說了,沒有多少國家願意加入缺少中國的聯盟。他呼籲拜登制定框架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係。 李顯龍點到了拜登的死穴,現實是RCEP已在了,拜登是要加入RCEP呢?還是重回TPP呢? 筆者的觀察是,不管是特朗普的退群,還是拜登要建群,他倆其實都面臨一個困境:美國在走下坡路,力有不逮。 美國的霸權鞏固,要靠軍隊,靠科技,靠經濟實力和美元霸權。 同時,美國還須進行利益收買。美國從全球得來的利益,一部分要分配給國內民眾,使相當人陶醉,樂於享受「美國第一」;同時,也要將一部分給或者回饋小兄弟,就像江湖的大佬那樣「帶攜」,使這些跟著走的國家認同「美國優先」。 可是,美國早就債台高築,企圖靠不斷印美鈔來擺平收支,但是這一套也被全球警惕了。囊中羞澀,拿不出錢來收買小兄弟,正是特朗普的困境。菲律賓的杜特爾特早就揭了特朗普的底,現在李顯龍說拜登不要搞沒有中國的群,不也是怕拜登只會拿別國當槍使還要交保護費,但是小小的利益均沾都沒有。澳洲和新西蘭都是「五眼聯盟」成員,但是衡量一下利益,還是要加入沒有美國的RCEP。 看來,拜登的「2個25%」的戰略,說易做難。 可以再回顧一下,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到特朗普的「印太戰略」。 十多年前,奧巴馬執政的第一個任期就提出了「重返亞太」,之後將其包裝為「亞太再平衡」推出,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遏制不斷增長的中國在亞太的影響力,成為美國國際戰略的一部分。其中,奧巴馬亞太政策的第一條支柱,是經濟政策,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奧巴馬將將其視為「不能由中國主導書寫世界貿易規則」的成果和武器,沒有想到特朗普三下五除二就「退群」了,而另外的11國在日本領頭下繼續成立了CPTPP。 奧巴馬亞太戰略的另一條支柱是軍事:將美軍海外六成的兵力部署在亞太。這一戰略意圖非常明顯,就是針對中國。特朗普上任後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更是明確指出:透露,美軍當前在印太地區共有2000多架飛機、200艘艦船潛艇、超過37萬職業軍人以及為軍隊服務的人員。事實上,這是奧巴馬的成果。但是,特朗普執政後,口頭說重視亞太軍力,實際是實行「收縮戰略」。特朗普為何這樣,因為國庫空虛。 特朗普上台後在 2017年11月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2018年5月30日,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改名為印太司令部。直到去年 6月1日,美國國防部發佈《印太戰略報告》,該戰略才確立。從邏輯上講,「印太」其實包含在亞太之中,奧巴馬的亞太戰略其實包含「印太」,但是特朗普的「印太戰略」主要從海洋戰略上演繹,使美國構建安全體系將太平洋和印度洋作為一個戰略整體,印度也成為美國拉攏的戰略夥伴。 越南公安部公安歷史與戰略科學局局長、少將杜黎支在他的文章《越南面對亞太安全結構的影響》談到,中國的地緣戰略有四個方向,最好是向南,這是中國突破美國「第一島鏈」的唯一途徑。具體共有3條路線穿越東南亞:一條是通過老撾,再到柬埔寨,再到南海。其餘兩條穿過南海,被稱為「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美國人非常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他們希望封鎖中國的「南大門」。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制定了「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他還說,奧巴馬政府軟弱,對中國作出了許多讓步,美國未能阻止中國在南海「非法」建造一系列人工島。 不過,「印太戰略」阻攔一帶一路不見成效,中國與東盟的經貿保持快速增長。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疲於奔命,穿梭亞洲主要國家遊說反華,可惜成效不大。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投注數千億美元進行各種基礎建設,反觀2019年6月美國防部公佈印太戰略具體內容,一看就知道比較多的是外交口水、理念,具體的行動相當少。美國去年為了加強對抗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曾提出藍點計劃用私人企業投資方式募集資金的方式,協助印太區域開發中國家發展基礎設施,但講完也就完了。 印度呢,應該說也算是特朗普印太戰略的最大成果。每每中印邊境糾紛,後面都有美國的影子。印度靠美支持謀取邊境利益,亦為美國反華服務。不過,印度也有獨立性。2014年,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即推出了「東向行動」政策:「印太地區對印度的未來將是不可或缺的,東盟—印度夥伴關係將在該地區發揮決定性作用」。莫迪要在配合美國和謀取本國經濟發展利益尋求平衡,也未見印度允許美在印度部署軍事設施。 總之,忙乎了半天的「印太戰略」至今其實沒有形成氣候。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至少還有個TPP,特朗普的「印太」其實還是的虛虛,除了澳洲五眼聯盟,沒有其他抓手。 此外, 特朗普的「美國第一」非常自私,其以美國為中心構建印太安全新秩序,原來印太地區國家之間現有各種雙邊、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如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東盟國防部長會議等都拋棄了。而且,在印太地區,美國不準備建立像北約一樣各國平等的同盟關係,而是區分三六九等,以美國為中心「畫圈圈」,分核心圈、次核心圈和周邊圈。 最重要的是,特朗普捉襟見肘,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要奢望,軍事上的投入也有難度。特朗普壓榨日本和韓國,要他們增加分攤軍費,以及大量購買武器,其實積怨甚深。日本和韓國在美國大選開票期間,沉住氣,不吭聲,其實就是等著特朗普下台。 拜登團隊很多是奧巴馬團隊,拜登用布林肯做國務卿,他是前白宮副國安顧問,他們是奧巴馬亞太政策的制定者,也都受到過特朗普的羞辱。故此,都相信拜登上台,必定以牙還牙,羞辱回特朗普,所以拋棄「印太」,重回「亞太再平衡」是大概率。 不過,中國又壯大了,而美國的債台更高了。 所以說,扛過了特朗普,還怕拜登嗎?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編輯:潘麗麗來源:微信公眾號劉瀾昌拆局
1
2
3
下一页
劉瀾昌-紫荊雜誌_紫荊網
香港資深傳媒工作者,時事評論員,曾任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高級副總裁兼亞視新聞總監,現為鳳凰衛視高級政治顧問,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