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青年商會和香港家庭調解協會聯合公布《2025學齡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照顧者心理需要調查報告》結果-紫荊網

獅子山青年商會和香港家庭調解協會聯合公布《2025學齡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照顧者心理需要調查報告》結果

日期:2025-08-1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由獅子山青年商會主辦和香港家庭調解協會合辦的SEN SEN相惜計劃之《2025學齡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照顧者心理需要問卷調查》發布會於8月10日在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舉行。“SEN SEN 相惜”計劃的發起源自於全港超過6.5萬名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及其家庭所面臨的挑戰。作為SEN學童的主要照顧者,家長們長期承擔著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並協助他們融入社會的重要角色。然而,六歲之前被視為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黃金治療期,但社會對相關治療的認知和不同選擇仍然不足,令許多照顧者感到迷惘與壓力巨大,故獅子山青年商會及香港家庭調解協會發起是次《2025學齡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照顧者心理需要調查報告》。

是次調查於2025年3月至8月期間進行,成功在全港各區抽樣訪問341份有效問卷,涵蓋128名非照顧者及213名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的有效回應,旨在全面探討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面對的心理壓力、資源需求及社會支援現狀,現由獅子山青年商會及香港家庭調解協會共同發布調查結果。

近三成SEN照顧者每日照顧超過14小時 近三成有傷害自己念頭 兩成更有傷害他人想法 壓力爆煲情況令人關注

調查顯示,受訪照顧者以媽媽為主,多數需長期親自照料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情緒壓力方面,超過七成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長期焦慮和沉重的情緒壓力(70.9%),更表示照顧過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時間與精力透支”,“影響睡眠品質及難以平衡工作與家庭”。當中近六成(59.2%)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透露每日投入逾7小時或以上照顧兒童,當中更有三成超過14小時(29.6%),嚴重影響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個人生活與工作。更令人憂慮的是,近四成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35.7%)曾因壓力出現“傷害自己”的想法,近兩成特殊學習需要(17.8%)照顧者甚至曾因壓力出現“傷害他人”的想法,有九成七(97.2%)照顧者認為現行社會支援“不足夠”,反映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壓力爆煲及欠缺社會支援情況令人關注。

學齡特殊教育需要照顧者對用藥有迷思 有機會錯失最佳改善時機 怕影響兒童日後生活及學習進展

調查發現接近四成二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42.3%)認為即使被精神科醫生診斷需要接受藥物治療建議下仍對用藥持懷疑態度,認為接受藥物後常有副作用,包括“食欲下降”及“失眠”,近七成三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73.2%)認為藥物治療未能有效改善其特殊學習需要學童行為問題、學習表現及其社交能力,部分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因“家長教養觀念有分歧”(37.1%)及“外界有標籤觀念”(47.4%)影響他們決定是否給子女用藥的決定,有機會錯失最佳改善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情況的時機,影響兒童日後生活及學習進展。

不同專家呼籲:從家庭到社會的多層次支援

香港家庭調解協會總幹事梁淑瑜指出:“是次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問卷調查反映照顧者極需情緒及壓力支援與實質資源,在中心的臨床親子調解個案中,去年有102個特殊學習需要個案,他們的衝突多源自打機問題及學業問題,建議家長尋求專業的親子調解及心理情緒諮詢及輔導服務,有助於改善照顧者與學童的家庭關係”。梁淑瑜在發布會中分享親子調解五步曲:

1.停一停:如果特殊學習需要照顧者在壓力很大時先暫停,減少情緒衝動。

2.察覺當下:幫助接受孩子的獨特,需要與挑戰,不過份苛求或逃避。

3.情緒調節:平衡心理壓力,提高韌性,降低焦慮和憂鬱感。

4.改善互動:讓照顧者用更平和的態度回應孩子,減少衝突。

5.榜樣力量:透過自己的冷靜示範,教孩子學會自我調節。

梁淑瑜呼籲:“不要等到大家關係很差時才處理,應盡早尋求親子調解服務,化解家庭內部的矛盾,增進親子間的理解與支持。”另外梁淑瑜指出“建立照顧者互助小組非常重要,透過同路人分享平台,照顧者能獲得情緒支持與交流,幫助減輕心理壓力”。

獅子山青年商會會長岑浩然表示:“是次“SEN SEN相惜”計劃旨在提高社會對特殊教育需要(SEN)兒童及其照顧者的關注,並全方位支持照顧者的身心健康。計劃結合專業指導、社區互助及身心放鬆活動,協助照顧者和SEN兒童共同面對成長中的挑戰。同時,透過此計劃推動社會大眾提升對SEN的理解與接納,促進家庭與社區的和諧共融,致力打造一個包容友善的社會環境。”

註冊心理學家程衞強表示:“調查顯示特殊教育需要照顧者面對不少壓力,建議有情緒困擾時可尋求專業心理諮商與情緒輔導服務,以改善精神健康。針對照顧者的親職管教問題,可嘗試學習靜觀,作為情緒調節與壓力管理的有效方法,幫助照顧者提升心理韌性,舒緩壓力,從而建立更健康的家庭環境。”另外針對問卷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照顧者迷思關於用藥迷思,程衞強表示:“建議特殊教育需要學童配合行為治療,加上藥物治療效果更佳,可改善孩子的行為和學習能力,促進正向行為”。

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及政治研究會主任歐陽鳳盈表示:“香港菁英會社會民生及政治研究會一直致力關注社會民生問題,是次調查顯示特殊教育需要照顧者面對不少經濟壓力,建議政府及相關機構增加特殊教育如現金津貼和醫療費用部分減免,這可有效緩解特殊教育需要家庭的經濟壓力。另外,推動社區與學前至學齡兒童服務的連接,縮短學校教育心理學家輪候諮詢服務時間,將有助進一步支持家庭的日常生活需要,改善整體照顧環境,推動社會共融與和諧”。

立法會議員顏汶羽:“我一直關注特殊學習需要家庭的支援不足。過往衞生署推行的評估券成效值得肯定,我建議把這套機制推廣到醫管局,務求整合醫療與教育層面的特殊學習需要評估,減少家長經濟的負擔。另政府亦應優化並增加特殊學習需要訓練津貼的資助額,讓照顧者能更易取得專業訓練與支援。此外,建議增設家長/親屬資源中心,提供同路人支援、資訊與情緒互助,填補現時社會對照顧者支援的空白,最後建議政府考慮讓“樂齡教育科技基金”擴展應用範圍,除了長者外,亦可支援特殊學習需要家庭使用相關科技與服務,開拓新市場,令更多家長和孩子從中受惠,實際改善日常照顧的便利性。”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李天源 監製:連振海
梁振英:捍衛誠信基石 嚴打各類失信行為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徵文及攝影比賽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外交部發言人推薦中國如意橋引世界驚歎!俄媒:中國式挑戰地心引力奇觀
鄧炳強率跨部門訪深 推進口岸建設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