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登錄
賬號設置
退出登錄
下載APP
繁
简
首頁
資訊
視頻
時評
財經
創科
法治
文體
教育
健康
社會
任免
專欄
網刊
專題
紫荆
>
專欄
>
名家
>
陳勇
陳勇
0關註
+關註
現任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第十二屆及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他的文章
來論|陳勇:來往內地關口盼望免核酸 建議自行快測取代核酸檢測
2023-01-20
0
0
持續擴大通關規模、減少防疫限制,直至全面復常,相信市民對此都熱切期待。
來論|陳勇:內地香港相向而行 團結一致落實通關
2022-12-29
0
0
2022是香港邁向“由治及興”新階段的一年,香港的凜冬已過,隨著全面通關漸近,2023年會帶給我們中國香港更多的機遇與活力。
來論|陳勇:新一屆港區人大代表攜手共撰香港新篇章
2022-12-16
0
0
陳勇表示,相信新一屆36位港區人大代表將進一步努力向中央反映港人聲音,加深香港與祖國的聯繫,為中華民族的共融復興而共同奮鬥。
來論|陳勇:“關愛隊”也需要多點關愛
2022-12-13
0
0
關愛隊向弱勢群體提供關愛服務,為“照顧者”分憂解難,而政府也要對關愛隊做出相應的關愛,這樣才能長期達致人人服務他人的正能量循環,令整個社會更加和諧,造福市民。
陳勇:善用本地歷史資源 促進了解以增愛國情
2022-10-02
0
0
香港於國家現代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不少國家大事與香港息息相關,眾多中華革命先烈、抗日英雄更紛紛在此留下足跡。
來論|陳勇:建議特區政府調整課程 強化師資 完善國民教育
2022-09-29
0
0
盼工作加速推展,及早取得成果。
來論|陳勇:抵港檢疫“0+3”促經濟便民生 與海外通關不等於“躺平”抗疫
2022-09-24
0
0
開放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循序漸進的前提是本港疫情持續穩定。
陳勇:推出大灣區教育政策 支援港人子女學校
2022-09-02
0
0
七一講話中,習近平主席寄語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而關鍵之一是更主動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0年,長居廣東省而年齡介乎6-18歲的港人已逾十八萬,惟他們於內地接受教育,選擇有限。香港家長向來重視子女教育,若能在大灣區內地城市提供更多樣的教學模式,將減少北上港人的後顧之憂,從而更投入參與大灣區建設,把握機遇。 今天,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同步開學,為港生提供更豐富的教育選擇,見證香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意義深遠。 兩校位處廣州南沙,由西九高鐵站前往南沙,只需35分鐘。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採用「中小學一條龍」辦學模式,提供香港課程,與香港教育制度接軌。學生可參與香港中學文憑試,並以此成績報讀香港、內地以至海外大學,無疑甚具吸引力,故報名熱烈,人數超過預期。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開學,則意味大灣區再添一所頂尖大學,並促進粵港兩地的科研合作。 教育有新選擇,除了滿足北上的港人家長需要,更讓下一代茁壯成長。下一代既能獲取寶貴的內地生活經驗,熟悉內地民情,又能保持與香港的聯繫,兼具國家觀念和國際視野。畢業後穿梭香港與內地,將遊刃有餘,前途更見光明,並有助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兩校開學是粵港合作的大進展,加快要素(特別是人才)流動。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報名熱烈,可見港人子女學校大有可為,香港政府應繼續與大灣區各級政府合作,推動更多港人子女學校成立。猶為重要的,是香港教育局不能把目光局限於香港,應更積極有為,制定全面的大灣區教育政策,扶助港生及港人子女學校。 以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為例,每年學費高達10至12萬人民幣,基層家庭難以負擔。要讓港生享受優質而廉宜的教育,教育局必需確立「錢跟人走」的原則,參考現有的「內地大學升學資助計劃」,把跨境經濟援助擴展至基礎教育。此外,隨著港人子女學校陸續開辦,未來將有更多居於內地的港生應考中學文憑試。教育局須盡早籌謀,於內地設立試場,免卻他們舟車勞頓之苦。 早前,我們民建聯委託香港政策研究所,就大灣區教育政策提出建議,還望政府詳加考慮,盡早推出大灣區教育政策,以應市民之呼,以讓香港更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增強發展動能。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堅持「一國兩制」 主動務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2022-09-01
0
0
「一帶一路」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既是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也是由中國智慧提煉出的國際合作新模式,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促進兩條經濟走廊上的不同國家和地區緊密合作,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互惠共贏。 8月31日,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視像出席由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並發表主題演講,指出「香港是共建『一帶一路』的積極參與者、貢獻者,也是受益者』」,充分肯定香港角色。 韓正副總理還對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出四點希望: 首先,「繼續主動作為,推動與共建國家開展更多務實合作」,是提綱挈領,強調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應有態度。香港得天獨厚,「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沒有內地城市可比擬。國家更於「十四五」規劃明確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支持源源不絕。我們要善用優勢,主動出擊,化為成果。 「做強專業服務,打造『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以及「加強人文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則是指明香港運用「兩制」獨特優勢來發揮所長的兩大方向。前者是「保持普通法制度,發展高增值航運服務業,完善金融服務與合作」,促進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後者是「發揮對外文化交流窗口作用」,增加與各國人文交流,促進民心相通。我們要維護法治,令專業服務平穩發展,鞏固優勢,並運用各種文化軟硬件,例如西九龍文化區完善的配備,推出豐富多采的節目,吸引各地人民到訪。 最後,「深化與內地合作,更加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醒我們「一國為根」。我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不能只是「單打獨鬥」,而應「加強與內地省區市合作,創新合作方式、提升合作水平,共同開闢『一帶一路』市場」。「兩制」差異造成優勢差異,惟以「一國」有機結合香港與內地各自優勢,便能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 實現上述「四點希望」來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內則符合國家、民族和香港根本利益,切合一國兩制宗旨;外則造福各國人民,共享繁榮。我們民建聯、新社聯定當竭盡所能,利港利國利世界。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國民教育由下而上 強化內容立竿見影——淺談香港推行國民教育(三)
2022-08-25
0
0
大學曾有一門基礎課程,探討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國文化對世界各國,尤其對年青人的影響。荷里活電影、迪士尼樂園、美式快餐、牛仔時裝、超模、NBA、世界500強……幾乎代表了二十世紀最優越、時尚、先進的文明產品。Hyper-reality,夢幻比現實還更真實,人人趨之若騖。 近年來,中國硬實力和軟實力都突飛猛進,東升西降之說已不新鮮。然而,黑暴事件突顯了香港教育界及學術界在這方面的脫節、滯後。從小被錯誤的歷史觀誤導,對祖國又缺乏正確認識,年青人實難抵禦各種陰謀與陷阱。 國民教育要收立竿見影之效,需滲透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中。 第一,教育局、教育機構、中、小學及大學,要有清晰的教學目標,更新優化課程內容,去蕪存菁。第二,因應不同科目,中、小學、幼兒師資培訓須加入國情與文化內容,在日常課堂施教,由科組負責人推動及監督。第三,評核要求及評分佔比,需配合課程目標與內容,達致教、學、評一致。第四,正規課程以外:校內課外活動、早會、週會、學術日、遊學、比賽;以及校外比賽包括學科、音體藝、朗誦、辯論、閱讀、寫作、STEM、傑生選拔等,適切地融入國情內容,調整得獎標準及增加項目。第五,循國際試例如IB、IGCSE等申請香港各大學的非聯招學位,應加考一項國情筆試,這相類於教育局由2023年9月起,BLT(《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及格成為公營學校教師入職條件之一。筆者有朋友多年前修讀PGDE(教育文憑)課程,電腦應用重考合格才獲頒畢業證書,事理同出一轍。既然運用公帑資助大學生學費,非聯招考生有責任應考,或作為入讀後升級的條件。 國民教育推行經年,優化現有策略措施,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陳勇-紫荊雜誌_紫荊網
現任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第十二屆及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