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登錄
賬號設置
退出登錄
下載APP
繁
简
首頁
資訊
視頻
時評
財經
創科
法治
文體
教育
健康
社會
任免
專欄
網刊
專題
紫荆
>
專欄
>
名家
>
陳勇
陳勇
0關註
+關註
現任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第十二屆及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他的文章
陳勇:中國速度 為香港輸血
2022-02-27
0
0
下筆之時,得悉國家衞健委專家組長梁萬年將來港,幚助特區政府抗疫;明天亦是青衣社區隔離設施竣工日,7天建成,是港府早前選出八個地點興建方艙醫院中最早完成的。瀕臨崩潰的香港醫療系統轉瞬出現曙光。 中央政府援港物資源源不絕,全港社區抗疫連線於十八區向市民派發物資,曾經熱炒的「蓮花清瘟膠囊」這趟也是免費的,盼望家家戶戶受益,有正藥看門口,市民能定定神。 中國速度雷厲風行,真實又震撼地為香港疫境輸入救命血。 萬箭齊發,只欠總體規劃。什麽是總體規劃?僅以醫護前線單位來看,方艙醫院、公立醫院、竹篙灣、體育館類設施等等,怎樣區分運用才達致不錯過任何染疫患者,同時保持基本醫療服務運作,令前線醫護專心、病者安心?總體規劃還應包羅運送患者、膳食安排、維持秩序、傳媒傳訊、醫療監察系統,以及期間的人性化措施。後者看似可有可無,但天使細節能有助去污名、去「竹篙灣」式被隔絕的恐懼。 我們所有人都要堅持住,繼續加油抗擊疫情!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感謝中央援建香港方艙醫院
2022-02-25
0
0
在香港抗擊第五波疫情的關鍵時刻,中央運用內地抗疫的成功經驗,全力動員一切人力和資源,為香港趕建臨時性社區隔離治療設施「方艙醫院」,為疫情帶來轉機,也盡現祖國傾力保護港人安全和健康的關愛之情。 鑑於香港醫療及隔離設施嚴重不足,確診者無奈居家抗疫,難免傳染同住家人,令疫情迅速蔓延。如今中央快而準地對症下藥,出手援建四處方艙醫院,將為本港提供約14000至17000個隔離單位,其中青衣方艙醫院更將於開工後約一周率先交付使用。 我們衷心感激祖國急民所急,成為港人抗疫戰中的大靠山,而內地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的團隊,近日冒著大雨和寒風與時間競賽,開展籌建方艙醫院工程,也令香港市民動容。 我們期望隨著方艙醫院的落成,能有效紓緩醫療系統的壓力,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我們也懇請全港市民繼續咬緊牙關,配合特區政府的抗疫措施,嚴守社交距離及加快接種疫苗,齊心止毒制疫,讓生活重回正軌。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善打中西醫組合拳 齊心合力擊退疫情
2022-02-20
0
0
第五波疫情持續,公營醫療系統爆煲,不少患者求助無援。事實上,中醫藥歷史悠久,內地以中西合璧方法治療新冠病毒患者成效顯注,特區政府應更積極諮詢及結合中醫業界力量,打出中西醫結合救治的「組合拳」,盡快遏止疫情,守護廣大市民的生命和健康。 過往數十年,中西醫結合在促進醫學發展方面碩果頗豐。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在河南省考察時,也指出中華民族幾千年都是靠中醫藥治病救人,特別是經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之後,我們對中醫藥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我們要發展中醫藥,注重用現代科學解讀中醫藥學原理,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 的確,在新冠疫情肆虐之際,國家發揮中西醫結合優勢,成功開闢新出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去年底舉行新聞發佈會,總結了中醫藥在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中發揮重要作用。針對輕型患者,中醫藥能改善患者發熱咳嗽等症狀;而針對重型患者,內地則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發揮中醫藥在退高熱、促進肺部滲出吸收等方面的療效,減緩病情發展。此外,針對康復患者氣虛等症狀,中藥療法也有固本培元之效。 今次第五波來襲,公營醫療系統承受前所未有壓力,更加突顯了中西醫結合抗疫的重要性。目前,中醫藥界已積極動員中醫師為市民提供遙距診療服務,也發動製作保健湯包及提供防疫中成藥,免費贈予有需要人士。但除了上述工作,我們相信香港中醫業界,包括全港約8千名註冊中醫,可以在疫戰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內地以中西合璧療法,在新冠疫情中打了漂亮一仗,特區政府應不失時機,更進一步凝聚內地和本港中醫藥界專家,全方位納入中藥治療和經驗,在最大程度上造福香港750萬市民,儘快打贏第五波。 (文章管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真誠為香港人民服務 變革向前 達至良政善治
2022-02-17
0
0
再次對所有投入和支持抗擊第五波疫情的公務人員、義工、市民和官員表示萬分感謝!對習主席、韓副總理、中央和內地人民的關懷和全力支援表示萬分感謝! 之前我們經歷了止暴制亂以及由亂及治,現在我們在全力拚搏,止毒制疫,我們同樣應該有信心,更加團結,因為我們是中國香港。 香港正式進入「愛國者治港」時代,政局氛圍亦回歸和平理性,而兩場選舉的順利完成,亦確切地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幫助特區管治者,推動良政善治,能夠真正做到,為香港人民服務,為市民謀幸福,可以安居樂業,盡快解決貧富懸殊和醫食住行的民生問題,從而能大大增加對特區政府的認受性。 正如駱惠寧主任所講,良政善治是一個過程,要實現這個願景,落實《港區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只是其中第一步,我們仲有好長的路要行,好多工作要做,當中包括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機制,同時,還要致力推動改革,解決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我們認為,極有需要健全的制度及機制之一,就是必須優化官員制訂政策的機制,改變「做了當做好」的心態;另外,必須解決的深層次矛盾之一,就是部分港人與內地仍存有一定隔膜,和不信任的情況,這方面,必須全面加強推廣《憲法》和《基本法》的宣傳,增加對國情認識,促進互相了解,消除隔膜誤解。但是,施政報告對這兩方面,都只有蜻蜓點水式的提及,而未有好具體深入的改革措施。 本港過去被高度政治化,政治風波不斷,任何宏大遠景及政策,都被反對派陣營阻撓及拖垮,特區政府長期處於逆境,施政受到嚴重掣肘,舉步維艱。 完善選舉制度,將攬炒港獨派和反中亂港份子,掃出管治體制,特區政府因而再次掌握行政主導權,增強施政能量,令以往不敢硬碰的民生議題,例如進一步放寬海外醫生來港或垃圾徵費等政策,都敢於推動;而即使這份是本屆政府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特首本人亦敢於提出不少長遠大計劃,例如北部都會區。可見,官員「想幹事」的心「返番嚟」。 然而,「想幹事」與「會幹事、能幹事及幹成事」,並非必然關係,而「幹成事」更需要部門首長及公務人員戒掉「講了當做了,做了當做好」的不良習慣。當局應對新冠疫情的連番出錯,便屬典型「做了當做好」的例子。 我進入立法會雖然只有兩個多月,但過去因為社團及地區活動,與不少官員都有很多接觸及合作;其實,特區官員都十分勤力盡責。但每每推出政策時,經常被批評為離地?我認為,並不主要關乎官員的個人能力,而是工作方式及心態。市民好似成日見到官員好忙,忙開會、忙寫報告,然而,這些忙,大都是坐在辦公室的忙。 我們經常接觸內地官員,對他們有一種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們對地區民情、民生狀況、居民的想法,以至生活習慣,都十分熟悉,原因之一,是他們非常着重基層調研,會定期走入人群,與居民面對面接觸,了解及熟悉他們的生活情況,現正憂慮甚麼,愁甚麼,亦因而,能夠從群眾角度出發,提出的解決方案,夠貼地,大大減少全世界都有的官僚作風。 所以,我們好盼望特區各級官員都要多走訪社區和基層,並且,不限於問責官員,更鼓勵中高級公務員都應多落區,視察民情,因為他們同樣有份參與政策制訂,以及在執行政策過程中,知道如何將影響市民的情況,減至最低。 舉個簡單例子,未落實政府處所例如街市,必須強制掃安心出行的政策前,如果有走訪地區的習慣,了解到市民特別是長者,有冇使用智能手機?唔知咩叫安心出行二維碼?好多處所都有貼呢個二維碼圖案,知唔知點用?此等等情況,就會知道,推行任何強制措施前,必須確保長者已備有智能手機,亦要先教識他們使用,更要安排足夠前線人員在街市等門外,提供協助。如果只是任由街市個別執行,結果就會造成混亂,亦產生民怨。 新時代下,我們已具備客觀條件,落實好行政主導,達至良政善治。我們仍需要官員有主觀意願,改變為官心態,「莫以善小而不為」,落區一兩個小時,有助解決深層次的大問題,多落區,就會早知道菜價何時會貴。如果關心的議題,推動政策的措施,與民心民情接軌,小問題就不會積累成民怨大問題。因此,我們盼望,官員對於制訂政策的機制及心態,不論收集民意的渠道、向公眾解說政策的工作,以及落實決策的程序,都要有所改變和改革。 另一個我想提的,是如何更好地襄助「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正如我開初發言時提到,現時仍有部分港人,與內地存有一定隔膜和不信任,我認為,部分原因是他們對國情不認識,接收關於「一國兩制」、《憲法》和《基本法》等資訊,都是偏面的認知。因此,我們必須讓生活在兩制的港人,都有一個全面及正確認識國情的機會,並且,必須面向各階層,以多元化形式,推動愛國教育,才能有助增加對國情的認識,促進互相了解,培養愛國情懷。 十分感謝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在推廣及宣傳《憲法》及《基本法》方面,都已有所加強,但當局的合作範圍及對象,大都限於政府部門之間、學校,或大型的NGO團體,以至接受訊息的階層,並不全面。其實,現時不少地區團體、同鄉會,甚至議員辦事處,都有好廣泛的渠道及強大網絡,包括我所代表的人大政協和全國團体代表界別,都能更好地協助政府接觸各區、各族群、各階層的市民,因此,我期望當局應多邀請這些團體,參與局方的國情推廣工作,讓相關推廣宣傳能更落地、更廣泛。 除了擴大受眾對象,當局更要考慮多元化的宣傳手法,派小冊子、舉辦講座或展覽,雖具成本效益,但要講到能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電視節目才是最佳的「入屋」之選。我們留意到,無綫電視早前拍攝的專題紀錄片《無窮之路》,不單獲得很好的口碑,更被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公布,被選為2021年度20部「優秀海外傳播作品」之一,可見這部紀錄片得到國家的高度肯定。 《無窮之路》的確是一個好的宣傳手法,我建議,特區政府應考慮與更多媒體合作,針對不同專題拍攝特輯,例如高鐵運輸發展、科技創新、城市建設、環境保護等議題,進行探討,讓港人以至世界各地,對中國的發展,有更新和深的認識。 最後,建議政府必須也更好地照顧及支援大灣區港人的工作,特別是現時已有約50萬港人在內地生活、就業或學習,特區政府也要重視他們的需要。我們民建聯早前建議在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都設立特區政府官方機構,加強支援當地港資企業及香港居民,並向有興趣前往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的港人,解讀好大灣區政策,我們希望政府能更加重視。 此外,除了增設駐內地辦事處數目,政府更應提升處理內地事務能力,包括提升駐內地辦事處的職能,以便更好地支援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和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而要有效提升職能,應考慮擴大駐內地辦事處主任的人選範圍,若有熟悉國情、省情和巿情的賢能愛國者,有助提升處理內地事務的能力,即使並非公務員,當局亦應開放思維,選拔任命。 最後,朌望大家團結一致,盡快成功抗疫。 以上為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勇于20220217 13:25在香港立法會的發言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習主席指明方向 團結一致止毒制疫
2022-02-17
0
0
首先我們民建聯、新社聯對所有投入和支持抗擊第5波疫情的醫護和公務人員,義工,市民和官員表示萬分感謝!萬分感謝習主席,韓副總理和國家、內地人民的關懷和全力支援,尤其陸續抵港的專家組和支援隊。夏寶龍主任昨日也在深圳主持召開支援香港抗疫工作的會議。 我們香港有資源,有戰勝沙士非典,以及止暴制亂,由亂及治的成功經驗,現在目標明確, 在國家全力支持下,會更有決心和信心止毒制疫。 要全面實施戰時機制,所有官員主體責任清晰明確,更加要靠前指揮,我非常相信,當官員直接現場面對急需救助的市民尤其是老弱婦孺時,一定能想到方法幫到他們。 進行抗疫總動員,動員所有公務人員和義工、市民和調動所有資源。中西醫並舉。追上病毒,加快檢測,加快隔離,加快救治,搶救每一個生命。 我所屬的人大政協和全國團体界別的選民和我們民建聯的議員一直都提了很多的好建議。都有第一時間轉達給政府相關部門。 疫情當前,我們呼吁社會各界及全港市民團結一致、齊心抗疫,配合特區政府和國家的抗疫政策和工作。我們民建聯、新社聯等已經一路組織和投入數以千計的義工,並將繼續組織好義工隊,參與後勤支援,亦會繼續盡最大能力向居民派發和轉送抗疫物資,與全港市民一起抗擊疫情,一齊爭取動態清零和最終的勝利。 以上為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勇于20220217 10:30 在香港立法會的發言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中央雪中送炭援助抗疫 香港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2022-02-17
0
0
本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自爆發以來,愈發難以受控,現時單日確診個案激增至4000多宗,加上初步確診已經過萬宗!本港經濟受阻滯,市民健康受威脅,在此危難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就支援香港抗擊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並委託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轉達對香港疫情的高度關註和對香港市民的親切關懷,充分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央政府「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上。 俗話說「錦上添花易 雪中送炭難」,無論是沙士、黑暴或新冠病毒,只要香港遇到危難,中央必定有求必應,排除萬難拯救香港走出困境。僅是這兩年抗疫工作,中央先後派出內地核酸檢測支援隊,興建港版「方艙醫院」,在全球新冠疫苗緊缺時,及時為香港提供充足疫苗……在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後,中央又再次派出檢測隊來港,並援助香港興建火眼實驗室以提升檢測量,諸多舉措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重視以及對港人的關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香港特區政府要切實負起主體責任,做到三個「一切」和兩個「確保」的要求,不僅為香港抗疫工作指明方向和目標,亦是為「疫境」中的港人打了一劑「強心針」,鼓舞全港市民發揮「獅子山」精神,同舟共濟、不屈不撓、逆境自強。 人間自有真情在。疫情爆發後,確診數字呈「幾何式」增長,檢測站大排長龍,地區人士無懼危險維持現場秩序並為市民答疑解惑;有確診者等待入院,因為床位不足被迫居家檢疫,社會團體自發購買藥物和蔬菜進行支援;社會各界盡可能地捐贈快速檢測包、口罩、酒精等寶貴的抗疫物資,再由一眾義工和各界團體、基層組織等人員一起完成包裝和派發工作…… 下一步,在中央的幫助下,香港必須進一步提升檢測能力、建設社區隔離和治療設施、提供防疫抗疫醫療物資、保障鮮活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祖國始終是香港最堅實的後盾,只要香港人團結一心,只要香港和祖國水乳交融,相信香港抗疫成功指日可待!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立法規管假新聞 切斷謠言傳播鏈
2022-02-15
0
0
有云「謠言止於智者」,但隨著科技水平提升,社交媒體興起,愈來愈多假消息或電腦改圖幾可亂真。由黑暴至疫情期間,社會假資訊泛濫,無論造謠者是惡作劇還是處心積慮煽惑群眾,都在社會做成混亂恐慌。為保障公眾利益,特區政府必須研究規管「假新聞」,尤其針對危害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和公共衛生的造謠者作出嚴懲。 第五波疫情嚴峻,雖然政府多次強調現階段無計劃封城,惟封城傳言滿天飛,超市即現搶購潮,貨架被一掃而空。事實上,自2019年黑暴至逾兩年的抗疫戰,坊間也湧現大量假資訊,有人因而恐慌性囤積衛生紙、有人誤信全民檢測樣本會被「送中」等。更荒唐是有人對所謂「太子站死人」、「新屋嶺強姦事件」等失實指控深信不疑,進行激進違法行為,社會嚴重撕裂。 謊言大師戈培爾曾指,「謊言如果重複一千遍而又不許別人戳穿,許多人就會把它當成真理。」在資訊爆炸年代,特區政府不單要戳穿謊言,更要主動防範媒體或網絡被操縱而造成對社會的危害。新一份《施政報告》建議立法研究規管「假新聞」,民政事務局早前在立法會指,希望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研究,包括參考世界各地經驗,檢視是否需要立法。 當然,有人關注一旦立法規管「假新聞」,會導致媒體自我審查,削弱新聞自由。但必須重申,世界上沒有凌駕法律之上的自由,香港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明確保護港人依法享有言論和新聞自由,惟任何人和機構也不應借「新聞自由」之名,行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之實。虛假資訊猶如病毒,對社會帶來深遠禍害,當局必須盡早規管,切斷謠言傳播鏈。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香港有求祖國必應 全力支援跨越疫境
2022-02-11
0
0
第五波疫情愈演愈烈,隨著確診數字不斷攀升,特區政府的抗疫安排心有餘而力不足,社會各界民怨持續累積。在此關鍵時刻,國務院港澳辦代表中央主動表明「香港只要有求,祖國必定有應」,香港市民生活物資「一定會得到及時、充足的保障」。中央再次出手挺港,為我們打下抗疫強心針,期望在兩地專家共商對策及中央強力支援下,本港能早日跨越疫境。繼止暴制亂後,再止毒制疫。 本港爆發第五波以來,香港各界處於「捱打」狀態,有專家預計3月會達致疫情高峰,直到第3針接種率達一定水平,確診數字才有望回落。有分析更指若疫情未見緩和,需要考慮封區封城。儘管社會各界建議特區政府主動請中央出手支援的訴求響徹雲霄,惟特區政府反應一直「慢幾拍」,造成多輸局面。 疫情持續,首當其衝是醫療系統。確診個案每隔數天倍增,各區急症室嚴重超負荷,甚至影響其他緊急治療服務。抗疫安排不到位,市民當然輸,多個採樣站大排長龍,甚至湧現「排隊黨」趁火打劫,還有的發國難財;市民要進入隔離設施也等了又等,有確診者甚至數天還未獲送院,身心壓力爆表。 部門疫戰表現進退失據,也癱瘓了香港經濟民生。本已疲弱的行業更加難有起色,政府提供援助也是杯水車薪。連串社會隔離措施,也打亂營商環境和市民生活,結果勞資關係、家庭關係的緊張程度日增,不少人手停口停,情緒已到臨界點,一觸即發。 內地成功抗疫的經驗證明,在短時間內完成全民強制檢測是有效做法,特區政府不在第一時間果斷尋求中央支援,結果各人皆輸,何苦?如今國務院港澳辦主動表明將會同國家衛健委、國家疾控局,與特區政府及粵深政府開會共商抗疫策略,特區政府必須不失時機,陳明全部實況,充分依靠中央政府的緊急支援,快速檢測,快速隔離,快速救治,反守為攻,反敗為勝,盡快為第五波畫上句號,達至動態清零,重新符合通關條件。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躺平」消極亂軍心 「動態清零」遏疫情
2022-02-08
0
0
近年「躺平」一詞在網絡流傳,沒料到在本港第五波疫情大爆發之際,也有人否定恆之有效的「動態清零」方針,擺出一副「躺平」的消極態度。明明香港抗疫成效遠高於西方,卻鼓吹仿效歐美以經濟凌駕寶貴生命的取態,宣稱「與病毒共存」雲云,完全是在疫戰中開倒車,削弱全民抗疫的軍心士氣。 這兩年來,我們國家實施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的總方針,及時切斷傳播鏈。事實證明,這策略符合中國實際情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為世界各國讚嘆。同時,香港應對前幾波疫情的成功經驗,也一再證明「動態清零」有效可行,符合香港民心民意和根本利益。 不過,正當本港與內地通關稍現曙光時,第五波疫情因有機組成員違規而一發不可收拾,有人趁勢煽動所謂「與病毒共存」,聲稱新冠病毒「流感化」,又揚言Omicron「殺傷力低」,可望變成風土病云。但事實上,不少傳染病專家警告,病毒變異方向不從人願,殺傷力不一定會因為傳播力增加及普及而弱化,尤其是香港承擔得了每天可能有數以百計的生命被奪去的代價嗎? 行軍最忌謠言四起,軍心渙散,打疫戰也一樣。近日,國家衞健委新冠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也針對香港疫情,重申「動態清零」適用香港,關鍵在精準防控。當今香港上下最重要是擴大全面強制核酸檢測,更快更全面地找出傳染源;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有效追蹤;以及把抗疫責任落實到每個社區層面。 中央不僅鼓勵香港牢控疫情,同時答應隨時提供支援。隨著新一輪抗疫措施出台,香港社會應堅定「動態清零」的意志,大幅減少外出,提升疫苗接種率。如一旦盲從西方,「躺平」應戰,病毒必將快速大規模擴散,到時不單要付上大量人命代價,也會給香港經濟民生帶來更大和更長遠衝擊,後果只會不堪設想,現在背水而戰,祇有團結一致,在中央和內地支持下,更堅決的落實動態清零抗疫。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全民強檢加強追蹤能力 動態清零還會遠嗎
2022-02-07
0
0
本港第五波疫情進入大爆發階段,連日來確診數字激增至300多宗,不明源頭個案亦愈來愈多。高傳播能力的Omicron加上高殺傷力的Delta,兩種變種病毒株同時夾擊,嚴重威脅香港市民的生命健康,亦對本港經濟民生造成重創。疫情不容樂觀,始作俑者是逾百條無法查找源頭的本地隱形傳播鏈,而為何會有隱形傳播鏈的存在?歸根結底是因為香港遲遲未有推行全民強檢。政府一直強調確診數字「清零」,事實上達至「動態清零」才是重中之重,惟港府不見大規模爆發就不採取果斷措施,在疫情面前十分被動,導致現況難以受控,已經錯過「動態清零」的最佳時機。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抗疫兩年,本港竟有人揚言考慮跟隨英美等國實行「與病毒共存」策略,真是置港人性命於不顧!眼下病毒傳播倒是十分「快、準、狠」,折騰本港兩年,市民對新冠病毒可謂是恨之入骨。各界對全民強檢的呼聲愈來愈高,筆者亦十分讚同和支持本港推行全民強制檢測,雖然在本港實行禁足有困難,但只要每位市民秉持「長痛不如短痛」的態度,積極配合、參與檢測,定能找出源頭個案、消滅本地隱形傳播鏈。回顧本港幾次爆疫,皆因「外防輸入」等措施存在漏洞,讓病毒有機可乘,有此前車之鑒,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戰役中,不容有失、必須快速且精準。因此筆者建議,在全民檢測後,須在「安心出行」添加追蹤功能和實名制,避免現時費時又費力的粗略圍堵,達至事半功倍的精準追蹤,在發現確診個案後能夠快速找到其密切接觸者和次密切接觸者,並迅速為他們進行檢測和隔離。這樣一來,病毒就沒有絲毫傳播機會,「動態清零」還會遠嗎?不過,港府早前承認檢測人手不足,故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宣布採購「自我快速抗原檢測包」,擬推行「一次」全民自我快速檢測。雖然利用快速檢測包進行自我測試在國外很普遍,但對本港是否真的有效?且不論政府是否能夠確保每一位香港市民都能收到檢測包、掌握採樣技術並配合進行自我檢測,處於潛伏期的患者僅靠一次檢驗亦不一定能測出陽性,所以性質同全民強檢是不同,但若市民積極配合,相信都有一定效果。檢測包下月陸續抵港,在這段時間市民若想降低感染風險或減低感染後患重症、後遺症及死亡的機率,就一定要相信科學、積極接種疫苗了,尤其是長者的疫苗接種率亟待提升。數據顯示香港首針接種率已達近80%,但8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卻只有30%,面對多個嚴峻疫情,長者、長期病患者及老人院內人士盡快打針,避免病情惡化。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陳勇-紫荊雜誌_紫荊網
現任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第十二屆及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