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登錄
賬號設置
退出登錄
下載APP
繁
简
首頁
資訊
視頻
時評
財經
創科
法治
文體
教育
健康
社會
任免
專欄
網刊
專題
紫荆
>
專欄
>
名家
>
陳勇
陳勇
0關註
+關註
現任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第十二屆及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他的文章
@ 陳勇:是誰「謀殺」了誰?
2020-12-03
0
0
文/陳 勇 我們經常比喻孩子是一張白紙,的確,學童在學習階段常處於一種對外吸收的狀態,課本的知識及身邊人的價值觀正在悄悄地潛入他們之中,潛移默化。不幸的是,香港教育尤其是通識教育科設立以來,長期因「無王管」而被別有用心的攬炒派政客和「黃師」騎劫,課堂成為了「播獨」的政治舞台。 通識科的原意是提高學生獨立思考、慎思明辨的能力,惟去年一場修例風波,彷彿翻開了教育界的地毯,把隱藏已久的灰塵污漬盡現人前。原來每日教育你孩子的老師,竟然會發布詛咒警察的惡毒言論;原來一場打砸搶燒的黑暴,會被包裝為「推動社會進步的行動」;原來教導學生認識「言論自由」的課堂,竟然是收看具導向性的視頻,再完成洗腦工作紙。 不過,蔫豬頭都有盲鼻菩薩,教協和「黃家長」一如所料力撐「黃師」所作所為,但當主流社會發現,在去年黑暴的逾萬名涉嫌違法被捕者中,竟然有約2000人是中小學生,莘莘學子連基本分析力都未掌握,已被煽動到街頭做炮灰,教育界及家長們都慨嘆香港的通識教育改革來得太遲。 還記得早前兩個中學生在政總發動「和你lunch」的港式英語,其實香港青年學生又豈止是白紙一張,他們更加是一顆種子,社會各界有責任提供土壤,讓他們打穩知識基礎,裝備自己,也讓國家情懷、民族大義在他們心中扎根成長。我們的下一代,將會是伴隨著國家邁向更高層次高質量發展的一代,一旦沒有學識卻政治上腦,究竟是教協聲稱的當局「謀殺」了通識科,還是攬炒派黃絲「謀殺」了我們的下一代?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編輯:潘麗麗
@ 陳勇:「攬炒」議員終「自炒」 撥亂反正續有來
2020-11-13
0
0
文 | 陳勇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決定」),訂明立法會議員因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拒絕承認國家對香港擁有並行使主權、尋求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事務,或者具有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等行為,不符合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要求和條件,一經依法認定,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員的資格。而特區政府亦即時宣佈早前參選立法會被裁定提名無效的楊岳橋、郭榮鏗等四人即時喪失議員資格。 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出決定之前,反對派議員就以「鬧辭」要挾。但事實上,早在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就已基本法第104條做出解釋,確定「擁護基本法」和「效忠中國香港特區」是參選和出任立法會議員的法定要求和必要條件,做出虛假宣誓或在宣誓後從事違反誓言行為的,應依法承擔法律責任。只可惜,反對派政客一直忽略基本法的規定,在議會內製造混亂,阻撓特區政府施政,在議會外宣揚暴力,縱容非法行為,更有甚者,利用議員身份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如今被DQ,再次印證了追逐「攬炒」只會「自炒」。 基本法雖然訂明了有關擁護和效忠的規定,但香港本地的《宣誓及聲明條例》、《立法會條例》等一直缺少「違反立法會誓言」的具體定義和循此取消議員資格的具體程序。是次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訂明了參選和擔任立法會議員應有的「愛國者標準」,並賦權特區政府執行有關標準,將基本法的規定落到實處,更彰顯了「行政主導」的原則,對香港政治重回正軌、恢復正常有重要意義。 紫荊研究院民調顯示,62%受訪者認為不真誠擁護基本法者不應擔任立法會議員,有近半受訪者認為議員「拉布」涉嫌違反就職誓言應被DQ。是次行政長官向中央提出DQ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的請求,是順應民心的舉措,但須知,市民對反對派區議員「煽暴」、「播獨」亦同樣有強烈不滿。可喜的是,行政長官已經表示,特區政府正研究修訂本地法例,落實港區國安法第六條的規定,清理包括區議員在內的全體公職人員中不擁護基本法和效忠香港特區的人士。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不是一句口號,筆者相信,類似的撥亂反正措施將陸續有來。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編輯:潘麗麗
@ 陳勇:主動融入「十四五」發展大局 把握經濟「雙循環」新機遇
2020-11-11
0
0
文/陳勇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第十四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和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與過往不同,今年的「建議」在「五年規劃」之外更定下了「中國2035年遠景目標」,繪製了未來十五年中國的發展藍圖,意義更為重大。「建議」第四段「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所確立的「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在新的國際和國內情勢下,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奠定了未來十五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基調。 「內循環」的重點,是推動經濟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以擴大內需。新冠肺炎在海外肆虐,中國內地率先戰勝疫情,恢復經濟,勢將成為最具潛力的市場。未來香港企業應瞄準內地市場,搶佔市場之餘,亦能協助內地提升商品和服務的水平。「內循環」的另一重點是「創新驅動」。「計劃」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將落馬洲河套區港深創科園提升到國家層面,為創科發展相對落後的香港提供了追趕機會。 「外循環」中香港可扮演的角色更多。貨幣自由兌換、資金自由進出、廣受承認的普通法體系等,都是「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特區所獨有的,是內地任何其他城市都不可取代的。中美關係緊張,中企紛紛撤出美國市場,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已經成為內地企業募集國際資本的重要平台;數字人民幣的推行,為鞏固香港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帶來了機遇,香港亦可為數字人民幣國際化做出巨大貢獻。在「內循環」和「外循環」中,香港都可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香港納入國家發展規劃可謂情理之中,但卻總是被反對派抹黑為「香港邊緣化」、「被規劃」。事實上,區域經濟社會融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存在「被規劃」,香港若不主動參與,事事落後,自然會被邊緣化,怨不得別人。 五中全會通過了「建議」,而將「建議」具體化的「十四五規劃發展綱要」還有待國務院起草和明年全國「兩會」的審批,需要兩三個月才能定案。特首此時前往北京爭取中央支持,積極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選對了中關鍵時機,為融合發展開了個好頭。只有積極主動,把「十四五」規劃的措施迅速落實,才能避免再次痛失發展良機。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編輯:潘麗麗
@ 陳勇:背靠祖國大靠山 融入「十四五」藍圖
2020-11-06
0
0
文/陳勇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當中提到統籌國家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又強調要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正值環球經濟不穩,中國也正面對自身挑戰之時,國家依然心繫港人予以支持,特區香港理應重整旗鼓,積極融入「十四五」規劃藍圖,尤其要加強與灣區城市的互動溝通,發揮好「核心引擎」的功能。 自去年爆發反修例黑暴,香港社會動盪不安,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有立竿見影之效。惟不少人受了「台獨」和外國勢力蠱惑,受了縱暴攬炒派的唆擺,竟然誤信外國是「樂土」,喊着移民「逃亡」云,有些人甚至無視昔日國家被列強欺淩的歷史,倒戈相向,乞憐外國制裁中國。 事實上,國家才是香港的最大靠山,早在「十三五」時期,國家已力推香港扮演「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合夥人」角色,參與「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奈何,縱暴政客長期挑動政治紛爭,甚至發動黑暴禍港,才令香港內耗撕裂,不進反退。 港人必須痛定思痛,才能走出困局。今次五中全會意義重大,儘管國家面對巨大波動的國際形勢,但仍堅定提出「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又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調最重要是靠內需、靠自己,足以證明國家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 國家在面對自身挑戰時,仍然處處為港人打開發展大門。「蘇州過後無艇搭」,港人應善用好祖國大靠山,趕緊在「十四五」開局新形勢下,尋找定位,發揮所長,從低谷走出來,聚焦推動經濟復甦。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編輯:潘麗麗
@ 陳勇:借鏡深圳擺脫「泛政治化」困局
2020-10-29
0
0
文/陳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接受深圳衛視專訪,透露自己每次到深圳,深圳市領導都很「同情自己」,因為在內地「說做事就做事」,就能做到了,而在香港卻要 「排除萬難」。一句話,道出了特區政府管治的不易,也點出了近年香港困局的根源之一:「泛政治化」。這裡的「泛政治化」,是指無關政治的議題,被政治上對立的派別當作政治鬥爭的工具,集中體現為「為對抗而對抗,為反而反」。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為中國發展定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工作都服務於經濟建設」的總路線。而習近平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四十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中所總結的深圳建設「十大經驗」之三,便是「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社會各界凝聚共識、發展經濟,為深圳特區的高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 反觀香港,政府近年推行的不少政策,即使是為 「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也會遭遇反對派的政治抹黑。上屆政府推動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可以提供七萬多個住宅單位,卻被反對派政治化為「東北失守,邊界溶解」;對深港家庭和香港不少行業有諸多益處的 「一地兩檢」,被反對派政治化為「割地兩檢」。這些政策其後或僥倖得以推行,但也因此而延宕,更嚴重的,是一次次的政治操作令「泛政治化」從議會逐步擴散至社會民間,並在去年「反修例」事件中激烈爆發。 三年前,在本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習主席在演講中直指香港有陷入「泛政治化」的現象,只可惜時至今日,連無行蹤記錄功能的港版「健康碼」也被抹黑為「監控碼」,可見這一問題並未得到改善,反而到了更加嚴峻的地步。 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深圳、上海、新加坡等競爭對手紛紛在部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香港若再不從「泛政治化」的泥沼中脫身,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成為「大灣區與外界的閃耀紐帶」,恐怕會再次錯失發展機遇,淪為一個失去競爭力的小城市! (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編輯:潘麗麗
@ 陳勇:港深兄弟同發展 共握大灣區機遇
2020-10-15
0
0
文/陳勇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大會上,強調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要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習主席為深港未來發展指明方向,港人必須重整旗鼓,握緊灣區機遇。作為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的深圳,在40年來由一個小漁村搖身成為一個GDP總量達2.69萬億元的國際化大都市,其後更當上國家創科事業先鋒,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之都。深圳的輝煌成就,印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也為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參與國際合作方面,奠定了穩健的基礎。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主席進一步表明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期望。中央政府充分肯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同時還指明推動三地經濟合作的方向,包括在城際鐵路建設、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河套深港科技創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以致促進粵港澳青少年深度交融等各個範疇,深化交流合作。 深圳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反觀僅一河之隔的特區香港,自回歸後連番因政治爭拗錯過良機,如今面對習主席親自謀劃的大灣區發展機遇,港人不能再猶豫不決,作繭自縛,倒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熱情融入整個灣區藍圖。我們尤其要和深圳成為兄弟城市,在互相尊重和錯位發展的基礎上,同發展,共進步,一起取得團隊勝利,為祖國作出貢獻。(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編輯:潘麗麗
@ 陳勇: 降低珠澳大橋使用門檻 提高大灣區經濟效益
2020-10-05
0
0
文/陳 勇 受到新型肺炎的影響,不少政策計劃都被防疫抗疫措施打亂。猶幸祖國比其他地方早一步走出疫情,已經開始重啟經濟。與此同時,廣東省政府就立即為香港帶來一個好消息。粵方將提出進一步降低港珠澳大橋使用門檻,並研究逐步全面放開香港、澳門單牌車經大橋珠海口岸,出入內地。 截至去年底,港珠澳大橋車流量平均每日逾4100架次,相等於設計大橋時所預計的40%,可見當中有巨大潛力仍待釋放。有見及此,港區人大代表於今年兩會期間提出開放大橋的使用限制,有關建議得到廣東省政府正面回應。廣東省近日回覆,認為有關建議對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內地與港澳交流合作,有正面作用。經粵港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後,將根據香港口岸及連接路的承受能力,陸續增加大橋口岸粵港小汽車指標數量。 而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研究制定香港單牌機動車進入內地行駛的政策措施」,廣東省政府亦就相關政策與各方達成初步共識。香港單牌車入出內地擬率先在橫琴突破,之後將逐步有序地擴至珠海、廣東等地。一旦相關安排落實,不單有利打造大灣區生活圈,更有助大灣區人流物流,令灣區的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 對於不少粵港兩邊走的人來說,上述安排實在是一大喜訊。逐步開放港澳單牌車入粵,不僅可以增加大橋使用率,便利港澳市民,更有助粵港澳在「後疫情」時期攜手合作,加速發展大灣區。得到國家全力支持香港重啟經濟,只要我們做好抗疫工作,與粵澳早日開通健康碼,我相信香港一定可以盡快恢復經濟。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編輯:潘麗麗
@ 陳勇: 公務員宣誓合情合理 有助釋除社會疑慮
2020-09-30
0
0
文/陳勇 少數公務員在去年修例風波期間,參與違法示威被捕,引起社會關注公務員是否能保持政治中立,甚至是否真誠抱持愛國愛港之心,服務香港。因此,政府計劃10月開始,安排公務員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特區,若有不從,將有處分,而新入職者更不獲聘用。 根據港區國安法第六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參選或者就任公職時應當依法簽署文件確認或者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新安排之下,拒絕宣誓可視作違反相關法律。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指,新入職公務員需簽署聲明擁護基本法,作為聘用條件一部分,至於現職公務員簽聲明的安排,則待收集意見後才落實。 分務員被視為「鐵飯碗」,是因為政府作為全個最大僱主,不會輕易解僱員工,但不代表政府會縱容包庇不真誠效忠特區之人。特別是經過去年的暴力示威,有少數公務員參與違法示威,破壞社會秩序;甚至有少數害群之馬出現港獨傾向,反映團隊內出現問題。這已經不只是違反公務員守則,更是違反基本法及港區國安法,我們絕不能容忍。 修例風波以來,暫有43名公務員因涉參與非法公眾活動被捕或被起訴。作為香港特區公務員,擁護基本法、效忠特區是最基本的履職條件,團隊更需要上下一心,執行特區政府的政策。有關宣誓安排,正正為了撥亂反正,規範公務員其言行需與身份相稱,絕對合情合理,以免有人打著自由的旗幟,以公務員的身份,作出攻擊政府、抵觸基本法的行為。作者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 陳勇:倡設失業救助金 派消費券振經濟
2020-09-26
0
0
文/陳勇2020年施政報告下月出爐,面對肺炎疫情和全球經濟步入深度衰退,特區政府必須急民所急,包括設立「失業救助金」及向全港市民派發消費券或現金津貼,向陷入財困的市民伸出援手。同時,港人也應支持當局為香港經濟的長遠復甦做好準備,尤其大灣區經濟融合規劃發展不能停下腳步。 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作為外向型經濟的香港,無論是出口或訪港旅客都銳減,經濟飽受重創,本港6至8月的失業率逾6%,近24 萬打工仔失業。我們理解政府早前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共涉款約1600億元,而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亦涉款240億元,但鑒於全民打疫苗預計要到明年才能完成,可預計市民告別疫困財困的日子尚有漫漫長路。 面對各行各業打工仔被減薪或裁員的慘況,特區政府在非常時期合理地動用庫房儲備,紓解市民生活壓力,也是應有的責任。新社聯呼籲當局重視各界對設立「失業救助金」的共識,盡快制訂已在國外證明有效的救助金措施,發揮及時雨的功能。此外,參考港澳和內地等發放消費券所產生的提振消費效果,當局也應根據早前派發現金一萬元的機制,再次向全港市民派發不少於5千元的消費券或現金津貼,以助中小企重拾生機。 當然,要長遠令香港經濟殺出重圍,除了政府的努力外,港人也要善用「一國兩制」的特殊優勢,支持當局推動大灣區經濟融合規劃發展。畢竟疫情總有結束的一天,惟倘若部份港人仍執迷於排斥內地的所謂「本土」、「港獨」思潮,只會自縛手腳,窒礙香港踏上復甦之路。作者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 陳勇:反對派逃避責任踐踏法治
2020-09-24
0
0
文/陳勇 自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港區國安法後,不少自詡抗爭派、勇武派的亂港分子紛紛走佬。除了偷渡台灣不成反被內地海警逮捕的「十二瞞逃」,近期所謂流亡者中最引人矚目的便是前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發言人張崑陽。他早前於網上發文指泛民立法會議員如果接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延任一年,就是「執迷不悟」和「分裂民主運動的罪人」,自己作為抗爭派一員會與戰友「齊上齊落,共同抗敵」。但話音剛落,他就拋棄了香港的「手足」,潛逃海外,更自稱是「正常離境」,反咬大公文匯「抹黑」。 「違法達義」的始作俑者戴耀廷曾指出,違法達義是通過違反法律並接受懲罰的方式,彰顯法律的不公義,以道德力量影響民眾,從而實現社會進步。在「雙學三子」案中,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賀輔明亦強調,公民抗命要求示威者預期及接受懲罰。如果「抗爭派」真要實踐「違法達義」的口號,反對他們口中的「惡法」,不論是港區國安法或《公安條例》,均應該留在香港,接受法庭的審判,承擔刑責,但如今卻一個個爭相「流亡」,逃避法律的制裁,這又如何稱得上是公民抗命呢? 可能為了避免市民注意到「違法達義」論的破產,近日反對派開始轉移視線,不斷炒作「十二瞞逃」的話題。抗爭派的朱凱迪和鄒家成先是請了一班「疑似」逃犯家屬的人高調召開「家屬記者會」,要求內地移交逃犯給香港,其後又高調報警,要求警方交代各人被內地拘捕的過程,公開事發前後海事處的雷達資料,還指責是香港警察「勾結」內地公安,使「十二瞞逃」被送中云。但事實上,棄保潛逃的十二人均是在內地水域被捕,因涉嫌偷越邊境罪由內地調查機關刑事拘留,基於「屬地優先」的刑事管轄原則予以管轄,符合法律,也符合常識。朱凱迪、鄒家成、梁晃維之流若是「真抗爭」、「真勇武」,為何不拿出「入poly,救手足」的精神,北上深圳救「瞞逃」,而是留在香港行禮如儀地寄中秋卡片送溫暖? 無論是棄保潛逃放棄「違法達義」,還是背離「勇武」選擇行禮如儀,都是《港區國安法》通過後,「抗爭派」攬炒路線徹底破產的體現。筆者還是奉勸各位「抗爭者」,早日告別過去,重獲新生。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陳勇-紫荊雜誌_紫荊網
現任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第十二屆及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