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閱兵儀式有助學校推行愛國教育-紫荊網

觀賞閱兵儀式有助學校推行愛國教育

日期:2025-08-27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2025年9月3日,我國首都將隆重舉行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儀式,這是國家莊嚴紀念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時刻。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而言,此次閱兵不僅是國家實力的展示,更是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契機。結合香港特區政府推行的愛國主義教育政策,筆者強烈建議香港各學校在當天上午組織全校師生員工齊聚學校大禮堂,共同觀看閱兵儀式,以此強化國家認同、培養家國情懷。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徒步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抗戰勝利閱兵具歷史與時代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是全體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團結禦侮的偉大史詩。80年後的今天,我國通過閱兵儀式展示國防現代化成果,既是對歷史的致敬,也是對和平的珍視。對香港青少年而言,觀看閱兵有助於他們理解國家發展的艱辛歷程,認識今日繁榮穩定的來之不易,從而增強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愛國主義教育是香港特區的中心任務

香港特區政府自從2020年中暴動過後,明確要求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和發展的認知。教育局更進一步要求學校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課程及課外活動,強調“認識國家、認同身份、維護國安和貢獻社會”的教育目標。組織觀看國家重大慶典活動,正是落實這一政策的具體實踐。

觀看閱兵儀式有助學校推行愛國教育

觀看閱兵儀式可強化師生對國家歷史的認知。閱兵儀式不僅是軍事展示,更是鮮活的歷史課堂。通過觀看閱兵,學生可以直觀瞭解抗戰歷史和國家發展成就,補足香港青少年對國家近代史認知的不足。

觀看閱兵儀式可培養師生的集體榮譽感。全校師生共同觀看閱兵,能營造莊重肅穆的集體氛圍,增強師生對國家的情感認同。這種儀式感有助於形成“我們都是中國人”的集體意識。

觀看閱兵儀式可激發師生的愛國熱情與責任感。閱兵儀式展現的國家實力與民族精神,能夠激發香港青少年的愛國熱情,鼓勵他們思考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從而樹立貢獻國家的志向。

如何引導師生觀賞閱兵?

首先,要提前策劃與動員。學校應在開學初制定詳細計畫,通過班會、家長信等方式說明活動的意義,爭取師生、家長甚至校友的關注和支持。

其次,要結合多元教學活動。觀看閱兵後可組織師生討論、徵文、繪畫等活動,引導學生表達感受,深化教育效果。小學人文科、中學歷史科和公民科教師可結合閱兵內容講解抗戰歷史與國家發展。

接著,要營造莊嚴氛圍。9月3日活動當天,學校可懸掛國旗、播放愛國歌曲,增強儀式感。學生穿著整齊校服,教師打扮也要端莊,保持肅穆,體現對國家的尊重。

最後,要關注情感引導。教師需適時講解閱兵中的歷史符號(如英模方隊、老裝備)與精神內涵(如敬畏歷史、自強不息),引導學生理性愛國,避免墮入狹隘的民族主義漩渦中,強調祖國提倡“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

惟部分人士可能質疑此類活動的“政治化”傾向,但愛國主義教育是世界各國普遍推行的價值觀教育。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是教育應有的責任。活動應注重教育性而非形式化,強調歷史與文化的內涵,而非單純政治宣傳。

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是國家凝聚力的體現,也是香港教育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的契機。讓香港青少年與全國人民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對未來的投資。通過觀看閱兵,我們希望激發年輕一代對國家的熱愛與責任感,培養他們成為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與國際視野的新時代公民。讓我們以莊嚴之心共同觀看閱兵,銘記歷史,珍視和平,共創未來,攜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己之力。

 

作者:創知中學校長、中國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委員  黃晶榕博士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羅皓天 校對:但紅玲 監製:廖國良
粵港澳大灣區禁毒高峰會下月在港舉行
香港舉行跨部門海陸空反恐演習
10組主題花壇亮相長安街沿線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香江回響:“一個兵”的烽火穿越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