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志忠
日前接受新城廣播電台節目“名人堂”梁鎮堂先生訪問,談談香港樓市前景。筆者除了每周於媒體定期發表文章外,已經近兩年沒有公開接受訪問,源於過去幾年樓市走勢疲弱,樓價跌勢明顯,網上到處充斥唱淡言論,作為資深投資者,角色並不討好,還是盡量避免拋頭露面為佳。然而,近期新樓成交𣈱旺,二手樓筍盤被迅速消化,樓價有谷底反彈之勢,尤以中小型住宅更為明顯。可是市場仍然出現高唱樓價大跌7成言論,對於此等非理性“為想跌而唱跌”的搏流量見解,筆者認為應該出來糾正錯誤觀點,還讀者一個真實樓市狀況,也冀望市場有更多理性的聲音出現。
如何中肯評論樓市,起碼要有基本的數據支持。根據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 顯示,樓價開始見底回升,CCL最新報141.92點,指數較2025年3月財案前的134.89點低位升5.21%,2025年至今樓價暫時累升3.11%。以現今樓市走勢分析,預計至今年底樓價將會有4%以上的升幅。主持人問本人如何預測樓市走勢,對經濟前景有什麼看法,以及是否合適的投資時機?其實,筆者並不擔心住宅市場,樓價已在谷底開始回升,如果有自住需要的話,更加要盡快入市買樓;筆者較為擔心的是商業地產方面,由於商業物業整體借貸負擔過重,引致某些中小地產商及投資者出現財困情況。商業地產今後將何去何從?
坊間有太多不利傳聞,不斷誇大財團如何被銀行Call Loan,不良資產將被沒收及拍賣等等。本人認為樓市並非那麼不堪,只是市場過於悲觀,不斷唱淡引致“愈踩愈深”。環顧世界各大城市,尤其是同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紐約、洛杉磯、新加坡,或澳洲、東京、杜拜等城市,過去幾年住宅樓價幾乎都上升了幾成,商業市場也是相對平穩,並沒有像香港這樣大跌5至7成,香港作為IPO集資稱冠的國際都市,是全球最安全的資金避風港,商業樓價如此暴跌實屬不正常。筆者覺得現今正是趁低吸納的時機,在銀行不肯貸款的情況下,商業物業依然錄得不少成交,證明市道開始復蘇。不過,從香港整體經濟大局出發,必須進一步激活大碼物業的交投,支援商業地產讓其回歸正常,等於支持香港經濟。因此,港府政策仍然有優化空間,筆者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落實承造商業按揭印花稅可“因減得加”
一、建議金管局重新宣布銀行按揭貸款指引,就是銀行可以承造商業樓宇按揭為樓價的7成。為什麼現今銀行只錄到極少商業按揭個案?筆者認為金管局有必要指示銀行定期呈報按揭宗數,避免某些職員特意不去辦理按揭事宜,影響樓市正常交易。須知道批核一個商業物業成交,等於將一個物業轉換給更有實力的新業主,新承造的按揭理論上比舊的健康很多,不良資產轉變成優質資產,對香港絕對是好事,也有助刺激經濟,帶動各行各業向好。
二、減少2,000萬元以上物業印花稅,由徵收樓價的4.25%減為3.75%。筆者多次形容這是一個“因減得加”的方案,表面上看每一個物業的成交,是減少了0.5%的印花稅收入,但是此舉可讓市場重拾信心,能增加物業的交投量50%至100%,從而讓政府稅收因為寬減而變得增加。另一方面,也讓商業地產有更多買家支持,商業樓價得以止跌回穩,既可幫助財困的業主減輕債務,又可讓庫房收入增加,是一舉兩得的雙贏局面,當局務必認真考慮。
(作者係香港山西省政協常委及召集人、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常務副主席、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