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出新的歷史偉業——從“十四五”看中國力量-紫荊網

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出新的歷史偉業——從“十四五”看中國力量

日期:2025-10-22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時代長河奔涌不息,中國號巨輪即將駛過又一個不平凡的五年。“十四五”期間,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用新的偉大奮鬥創造出新的歷史偉業,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

保持戰略定力:在應對變局中夯實發展根基

複雜形勢下,一條穩健的上揚線,彰顯大國保持定力、堅韌前行的發展之路。

“十四五”時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連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三個大台階,其中前4年平均增速達5.5%,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持續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

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立足點在於走好自己的路,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綜合國力。”

面對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面對逆全球化思潮、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面對明顯增多的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

5年間,這一戰略定力,在實踐中綻放出耀眼光芒。

“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逼近140萬億元,經濟增量預計規模超35萬億元;2024年糧食總產量突破1.4萬億斤,較2020年增產740億斤;製造業增加值5年增量預計達8萬億元,總體規模連續15年領跑全球;科技創新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核心驅動力,2024年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十三五”末增長42%……

今年9月2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這是對已有實踐的總結提煉,又是對未來發展的啟示引領,為“十五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根本遵循。

這背後是樸素而深刻的邏輯: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中國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了,對世界而言就是貢獻。

堅持自立自強:在守正創新中塑造競爭優勢

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第一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建成運營,第一座中國空間站“天宮”全面建成運營,第一次按照國際通行適航標準研製的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

66a2118ce4b05e12380504ee1
首航試驗中的中國海軍福建艦。

多個“國產”和“第一”在“十四五”時期湧現,這些閃耀的成就,成為東方大國自立自強、牢牢把握發展主動的鮮活註腳。

近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科技革命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把準時與勢,“十四五”規劃綱要鮮明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2024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規模比“十三五”末增長近50%;核電、高鐵、船舶與海洋工程等裝備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載人航天等領域創造多個全球“首次”和“第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10%左右……“十四五”期間,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創新這個“第一動力”更加澎湃。

法國《回聲報》刊文說,中國科技已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人工智能、5G、生物技術等將成為推動中國前進的新動力。

立足自身,把國內大循環暢通起來,才能不畏國際風雲變幻,鑄就勢不可擋的中國力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對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作出頂層設計;《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發布,着力促消費、穩投資……

5年間,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深挖超大規模市場潛力。2021年至2024年,內需對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達86.8%,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接近60%。

2025年7月1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研究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提出“五統一、一開放”的基本要求:統一市場基礎制度、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統一政府行為尺度、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

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中國加強塑造競爭新優勢,把未來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深化改革開放:在持續攻堅中增強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必須用好這個重要法寶,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十四五”規劃綱要把“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列為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列為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

向改革重點攻堅要動力、求突破——

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致力於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推進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健全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體制機制……

全面深化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攻堅期。5年間,一批戰略性、創造性、引領性改革深入推進,錨定重點任務、抓住關鍵環節。

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300多項改革舉措漸次推出,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中,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2025年4月,新版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再次“瘦身”;5月,民營經濟促進法正式施行;9月,部署在10個地區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免費學前教育秋季學期起逐步推行……瞄準痛點難點,深化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

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改革開放重大舉措。“十四五”期間,海南自由貿易港成型起勢,全島封關運作將於今年12月18日啟動,將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68807c25e4b0e62e7257ea481
這是海南洋浦國際集裝箱碼頭(2025年5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

2021年至2024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年均增速達8.1%,其間累計進口消費品7.4萬億元,貿易夥伴更加多元;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深化外貿、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持續舉辦服貿會、廣交會、進博會等經貿盛會;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深入推進……

“十四五”以來,從繼續推動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到更加注重製度型開放,中國在開放合作中汲取新動力、重塑新優勢、開闢新天地,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更多確定性。

產生於過去的現在,孕育着偉大的未來。

“十五五”即將啟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個堅持自立自強的中國,將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闊步前行;一個掌握發展主動的中國,將為全球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梅肯 校對:李天源 監製:連振海
第七屆立法會今日舉行年結記者會
法國盧浮宮今日重新開門
天文台今早錄得今年入秋以來最低溫度18.4度
國台辦: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將邀請台灣同胞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