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約・香港”國慶音樂會:甬港共譜家國交響-紫荊網

“東方之約・香港”國慶音樂會:甬港共譜家國交響

日期:2025-10-20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看到家鄉的樂團來香港演出,格外親切,而且第一次在現場聽到這麼有‘鄉韻’的《梁祝》,仿佛感受到甬港兩地的血脈相連”,來自寧波的觀眾王先生動情說道。10月19日晚,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六周年,“東方之約・香港”國慶音樂會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溫情上演。香港弦樂團藝術總監、國際著名小提琴家姚珏傾力發起邀約,特邀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林大葉執棒寧波交響樂團與香港弦樂團,以三地藝術力量共譜“激情·永恆·和諧”的跨時空音樂史詩。

甬港首聯動 絲弦賀華誕

“書藏古今,港通天下”的寧波與中西文化交融的香港,同屬重要國際港口,文脈同源,情誼深厚。寧波交響樂團團長童銘表示:“此次音樂會是寧波交響樂團成立十周年以來的香港首秀,可以說既是十年藝術積澱的成果展示,更是甬港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踐。”

音樂會以精心遴選的曲目描繪中華優秀文化與世界文明交融的動人篇章。上半場首先以關峽《第一交響序曲》的恢弘旋律奏出“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時代強音;何占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作為中國交響樂民族化里程碑的代表作,以越劇音調為基底、交響技法為支撐,通過“草橋結拜”“樓台會”“化蝶”等樂章,詮釋中華文化的生命智慧與東方美學;下半場貝多芬《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則以木管模擬鳥鳴,弦樂勾勒溪流,傳遞對自然的禮贊,用五段“流動音畫”呼應“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思想。

音樂會的三部作品共同構建“激情奮鬥-文化傳承-自然和諧”的藝術脈絡,既彰顯香港中西融合的文化特質,也映照中華民族從革命建設到生態文明的發展歷程,最終在交響聲中實現人類共同情感的共鳴。

梁祝溯文脈 燈火聚同心

當晚最受矚目的亮點,當屬小提琴家姚珏與寧波交響樂團首度合作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這部寧波文化名片與姚珏有著深厚羈絆——她的祖籍正是在寧波,早在30多年前就成為首位錄製發行《梁祝》錄影帶的小提琴家。“時隔多年再奏經典,多了歲月沉澱的感悟,用《梁祝》連接故鄉與香港,是對文化根脈的追溯,也是對甬港情誼的禮讚”,姚珏演出後動情地說。

音樂會最為感動的時刻出現在最後一首返場曲目《燈火裡的中國》,來自東華三院小學聯校合唱團、九龍塘宣道小學合唱團、沙田兒童合唱團以及姚珏教授創辦的香港弦樂團、亞洲青年弦樂團、姚珏天才音樂學院等多支團體近250位學生參與其中,引發全場觀眾大合唱,燈光與樂聲交織,將音樂會氣氛推向頂點。香港弦樂團助理樂團首席周葉瑋感慨地說:“孩子們的聲音很純淨,是青春的符號,舞台上下合唱的瞬間像跨越年齡、地域的文化聚會,讓人非常激動。”

這場音樂會不僅以音樂聯結地域,以文化共鳴凝聚家國情懷,更象徵中華兒女銘記歷史、傳承文化、共創未來的同心同德,傳遞出區域協同發展下藝術資源互聯互通的時代意義。

雙向促交流 文化揚天下​​

寧波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始發港,兼具歷史底蘊與開放活力;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融的國際都會,始終是連接內地與世界的重要橋樑。兩地同為重要國際港口,不僅在經貿領域往來密切、協同發展,更在文化根脈上同宗同源、一脈相承。當來自故鄉的交響樂團與姚珏領銜推動的演出相遇,當熟悉的“鄉音”與動人的樂韻在香江之畔交織共鳴,這場音樂會更添一份跨越地域的“家”的溫情,也讓甬港兩地的文化羈絆愈發緊密。

香港弦樂團一直踐行“中西對話”理念,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方式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讓更多具有中國標識、香港印記、國際水準的作品在國際舞台奏響。此次力邀寧波交響樂團赴港舉辦音樂會“東方之約·香港”,就是“引進來”的成功實踐,而11月10日即將啟程的意大利巡演,則繼續為香港弦樂團的音樂足跡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2025年適逢中意建交55周年,小提琴獨奏與弦樂團版《梁祝》的旋律又將響徹歐洲舞台,“化蝶”的傳奇與意大利歌劇巨匠普契尼筆下《蝴蝶夫人》的著名詠歎調形成中西浪漫主義的雙重共鳴,串聯起香港影視音樂與時代金曲、中國民歌、意大利拿波里歌曲與經典電影配樂,“兩只蝴蝶”的音樂效應必將在羅馬、佛羅倫薩、古比奧等多個城市綻放文化傳承與藝術創新的風采,用生動的語匯向世界展現敢闖敢拼的香港精神以及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天源 校對:郭孟琦 監製:連振海
各界翹楚齊聚香江 2025紫荊文化論壇明日在港啟幕
第七屆立法會今日舉行年結記者會
法國盧浮宮今日重新開門
天文台今早錄得今年入秋以來最低溫度18.4度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