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雜誌(記者彭彥)10月20日東莞報道:10月18日,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此消息傳來,如平地驚雷,令無數人扼腕嘆息。楊振寧先生,這位在科學領域獨樹一幟、成就斐然的巨擘,他的離去,不僅是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更是無數與他有過深厚情誼之人心中的無盡傷痛。

致敬莞工發展史上最珍貴的財富
生前,楊振寧與廣東高校交流密切,他更是用“唯一”來形容自己與東莞理工學院的關係。這份“唯一”,絕非一時興起的溢美之詞,而是源於他多年來對東莞理工學院傾注的深情厚誼與實實在在的付出。
1993年1月起,楊振寧一直擔任東莞理工學院名譽校長。他身體力行,4次慷慨贈墨寶,那蒼勁有力的筆跡,飽含着對莞工人的殷切勉勵,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學子在求知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他6次親臨莞工,每一次的到來,都如同春風化雨,為師生們帶來寶貴的學術經驗與智慧的光芒。他與師生們分享學習和科研的快樂,那親切的笑容、睿智的話語,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如沐春風,深受啟發。
莞工校園裏,有他親手栽種的3株名木,這些樹木宛如他與莞工情誼的見證,歷經風雨,依然茁壯成長,枝繁葉茂,象徵着楊振寧先生對莞工的美好祝願與深厚情感。此外,他還先後設立楊獎(楊振寧獎學金)、楊樓(楊振寧教研樓)、楊班(楊振寧創新班)……這些舉措,無不彰顯出他對莞工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與無私奉獻。
楊振寧先生與東莞理工學院的情緣,就像一首悠揚的樂章,每一個音符都飽含着深情與期待。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莞工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也為無數學子樹立追求卓越、勇於創新的榜樣。如今,斯人已逝,但他與莞工的情誼將永遠銘刻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莞工發展史上最珍貴的財富。
32年光陰似箭永存君心

1993年1月13日,楊振寧受邀蒞臨東莞理工學院訪問,開講世界物理學前沿學術信息,並欣然受聘為該校名譽校長,留下了墨寶“學而知不足”,被確定為莞工校訓。
至此之後,楊振寧先後於2008年2月、2009年5月、2012年4月、2014年6月和2017年4月親臨莞工指導。自此,他與這所高校便結下了不解之緣。多年來,他始終心繫莞工的發展,宛如一位慈祥的長者,時刻關注着這所年輕學府的成長與進步。
2009年5月,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進入最後的認證與選址階段,東莞市成為重要的候選城市。但項目建址周邊的群眾,對中子源的了解認知有限,許多群眾都在疑惑,甚至提出了質疑。當年5月17日,楊振寧帶着弟子韋杰博士來到東莞理工學院,走進師生和市民群眾當中開講了兩場學術講座。
2012年4月,楊振寧蒞校出席東莞理工學院20周年校慶時,與一同出席校慶活動的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工程總指揮、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會談時強調指出:“爭取到散裂中子源實驗室落戶東莞是一個深謀遠慮的遠程投資。中子源造成之後,將吸引來自不同領域的頂尖專家雲集東莞,應用該技術服務工業和做科學研究,到時候在中子源實驗室附近就需要建一個跟科學研究有密切關係的研究所或一所大學。”為此,楊振寧希望東莞理工學院“抓住這次機遇,成為與散裂中子源實驗室相匹配和互補的研究型大學”。
首允開辦“楊振寧創新班”

楊振寧始終關心關注着莞工的進步發展,在京港兩地會見校領導及師生代表17次之多。在清華大學校園裏、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裏,楊振寧聽取學校發展情況彙報,與學校領導、師生代表促膝而談,探討治學之道、暢敘莞工情緣。
在這十多次會面中,2018年莞工拜訪楊振寧懇請他支持開設“楊振寧創新班”尤其值得記下一筆。當年春天,東莞理工學院擬開設國內首個“楊振寧創新班”,意以先生的愛國情懷與科學精神,激勵引領新時代的青年學子,同時發揮學校區位環境優勢,瞄準科技產業前沿,整合國際優質教育資源,強化學科交叉與文理滲透,打造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試驗田。
會見前,楊振寧已收閱學校於數日前呈送的電子郵件專報。在聽取學校領導的簡要彙報時,楊振寧頻頻點頭微笑,不時插話提問。楊振寧認真聽取創新班的介紹後,欣然表示:“同意辦這個班!相信你們一定能辦好!”他還寄語學校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培養更多德才兼備的創新創業人才,建設國際化應用研究型大學,實現跨越發展目標。
與莞工之情緣國內國外都是唯一

“快30年了,我看見東莞理工學院的成長,我相信以後10年這所大學還將有更重要的發展。”2018年5月,楊振寧回憶初次訪問莞工,感慨地說道,“我跟東莞理工學院的關係,在國內和國外都是唯一的。”
2022年,在東莞理工學院建校30周年之際,楊振寧向學校贈送了兩冊圖書,分別是《楊振寧傳》和《晨曦集》。《楊振寧傳》記錄了楊振寧的學術生涯、科學成就,蘊涵着他的家國之思。而《晨曦集》收錄了楊振寧著寫的代表性文章,既有他放棄美國國籍的聲明,也有關於加速器、高能物理等熱點問題的專論,還有近期科學史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兼及研究生培養等多方面的社會議題,充分表露了楊振寧的遠見卓識與回報故園的拳拳之心。
楊振寧還以視頻錄製的形式表達對學校的認可,對學校發展建設的關心,並鼓勵學校要不斷努力,向前沿科技方面進軍。拳拳若親、深深眷愛;面命其切,慈愛其心。一直關心、兩尊銅像、三株名木、四次題詞、六次到訪、十七次會見學校領導或師生……楊振寧先生的每一次關懷、關心,都為莞工的建設、辦學、發展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今日熱搜
本週熱搜
本月熱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