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台14場舞台劇上演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點亮上海-紫荊網

7台14場舞台劇上演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點亮上海

日期:2025-10-20 來源:新華社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從林風眠的仕女圖、關良的“戲曲畫”到當代廣東畫院集體創作的《金色灣區》、攝影家鏡頭裡真實而鮮活的社會百態……800餘件/套珍品跨越山海,從大灣區來到黃浦江畔展出,講述砥礪前行、突破創新的故事。

圖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現場。新華社發

作為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暨“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18日在上海啟幕。文化周通過美術大展、舞台演出、非遺“藝術天空”戶外演出、藝術教育、國際演藝大會、國際對話等活動,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文化創新活力與多元魅力。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開幕儀式上的表演。新華社發

廣東美術百年大展氣勢恢宏,在上海美術館內佔據了整整三層展廳、約2萬平方米展廳面積,展覽內容包括七大板塊和多個嶺南藝術名家個案研究展,鋪陳出一部氣勢恢宏、風雲激盪的藝術史。

“把廣東美術百年大展這份厚重的文化禮物帶到上海,不僅是回望,更是展望。”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說。

“從歷史到當下,廣州、上海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重要舞台,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守護中華文明精神命脈。”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說。

18日晚,廣州歌舞劇院排演的舞劇《英歌》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鏗鏘音樂、剛健戰舞、穿越百年戰火記憶的家族故事,瑰麗豐富的非遺元素……該劇以一位年輕非遺傳人的視角,解讀中國人的家國情深。

舞劇《英歌》在上海演出。新華社記者孫麗萍攝

英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被稱為“中華戰舞”,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為一體,是潮汕地區逢年過節常見的民間舞蹈。其高潮處吶喊與螺號聲四起,令人血脈僨張。

舞台上,潮汕木雕、鐵枝木偶、寫滿祝福的潮州油紙燈籠等,與當代舞台的光影視效一起,構成了亦古亦今的中華文化秀場。

圖為舞劇《英歌》演出劇照。新華社發

“很美很感動,充滿愛的力量,讓我們更理解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中華文化的深厚博大。”帶孩子觀演的上海觀眾林女士說。

據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週期間,7台14場舞台劇目絡繹上演,均為粵港澳大灣區近年的原創精品。

來源:新華社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郭孟琦 校對:李天源 監製:連振海
各界翹楚齊聚香江 2025紫荊文化論壇明日在港啟幕
第七屆立法會今日舉行年結記者會
法國盧浮宮今日重新開門
天文台今早錄得今年入秋以來最低溫度18.4度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