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綜合症要終身吃藥?-紫荊網

多囊卵巢綜合症要終身吃藥?

日期:2025-10-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在大學學習計算機的馮苒時常自嘲,說自己這個“碼農”老得快。痤瘡、脫髮和數月的月經缺席,都被她一股腦兒歸結於學業壓力。直到20歲那年,她拿到了多囊卵巢綜合症(以下簡稱“多囊”)的確診報告。

多毛、痤瘡和脂溢性脫髮,這些看似常見的煩惱,其實是“高雄激素”(指體內雄激素水平異常升高——記者注)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北京婦產醫院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金婧告訴記者,“高雄激素”、排卵障礙與卵巢多囊樣改變,正是多囊卵巢綜合症的三大臨床特徵。

作為最常見的婦科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多囊的群體患病率為6%-20%。10月10日,記者前往北京婦產醫院採訪金靖時,她剛出完一下午的內分泌科門診。“今天來我這就診的患者,近1/3都是多囊。”

對於多囊的治療,患者普遍存在認識誤區。

不管不行,多囊不只是“不孕症”

“那我不生孩子,是不是就不用治療了?”這是馮苒確診後冒出的第一個念頭。

對此,金婧提醒:“很多人以為多囊只是影響月經或生育,但它的危害遠不止於此。”除了月經不調、脫髮、肥胖,多囊還容易合併糖脂代謝異常,增加遠期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需警惕的是,長期的排卵障礙可導致子宮內膜過度增殖,最終導致子宮內膜增生甚至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增加。金婧記得一位30歲出頭的多囊患者,長期不來月經,卻從不干預,最終確診為子宮內膜癌。

這並非危言聳聽,多囊需要及時干預和長期管理,“我們可以通過口服短效避孕藥(如優思明、優思悅、達英-35)或者孕激素(如黃體酮、地屈孕酮)來調節月經,保護子宮內膜,從而降低遠期子宮內膜病變的風險。”金婧介紹,現在常用的治療藥物對大部分患者而言副作用較小,安全性較高。“我們必須重視多囊,但是也不用太過緊張。”

雖不能治癒,但可以對症治療

“多囊病因不明,所以沒有有效的治癒方案,目前是以症狀為導向進行有效治療。”金婧坦言。

也正因此,馮苒最初對短效避孕藥非常抗拒,“它只是讓我定期來月經,又不能改變我內分泌的根本問題,我總不能吃幾十年吧!”

作為一種複雜的內分泌疾病,多囊的發病機理複雜,與遺傳、環境、壓力等多個因素相關,目前沒有“一刀切”的治癒方法。然而,這不意味着患者必須終身依賴藥物。

馮苒對於治療手段和周期的擔憂,也是很多患者的共同考慮。針對這種普遍顧慮,金婧明確表示,“儘管沒有針對多囊的治癒方案,但是只要你遇到多囊誘發的問題,大夫都能給你解決”。

她進一步解釋,多囊的治療目標不是“一勞永逸”,而是“長期管理”,根據現階段的問題“對症下藥”。“比如說糖脂代謝異常的患者,可以用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抵抗;月經不規律或子宮異常出血,可以調月經;‘高雄’的患者通過口服避孕藥幫助她降低雄激素,能有效改善多毛、脂溢性脫髮和痤瘡;如果有生育要求,可以考慮促排卵治療。”馮苒所理解的調整月經,其實本身就是重要的階段性治療手段,目標是控制已出現的臨床問題,預防遠期併發症的發生。“有些患者停藥後月經能恢復正常,有些人則需要長期反覆用藥,症狀也可能會階段性好轉,甚至隨着年齡增長逐漸減輕。”

長期健康管理從“好好生活”開始

“我有一位病人,(體重)從190斤減到130斤,月經自然恢復,自己懷孕了,血壓、血糖也恢復正常,現在什麼藥都不用吃。”金婧分享的案例並非個例。減重、規律作息、低糖低脂飲食、適量運動,都是有效管理多囊的生活化方式。“當然,減重也需要方法,需要在科學指導下循序漸進,切不可操之過急。”

同樣受到多囊困擾的大三學生喬林,在停用短效避孕藥的半年內,儘量保持作息規律,並嘗試游泳等溫和的運動,“春天的時候去複查,指標比之前好。”馮苒也有類似的體會,“多囊有的時候像是我身體的‘晴雨表’,提醒我該休息了”。她發現,當自己處於放鬆、情緒良好的狀態時,月經也會隨之規律。

金婧告訴記者,情緒和內分泌常常會相互影響,有的患者會因為肥胖、脫髮等症狀感到自卑,此時積極地自我調節就至關重要。“如果能在生活方式上堅持長期管理,必要時配合藥物防止併發症,那麼多囊一輩子也不會帶給你什麼不好的後果。”

“多囊不可忽視,但也無需過度焦慮,心理上一定要放鬆。”金婧強調。它的出現提醒患者關注身體健康,重視生活方式的調整,建立定期婦科體檢的意識,並在需要時進行藥物干預。科學管理,好好生活,多囊就不會影響生活。

來源:中國青年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梅肯 監製:連振海
各界翹楚齊聚香江 2025紫荊文化論壇明日在港啟幕
第七屆立法會今日舉行年結記者會
法國盧浮宮今日重新開門
天文台今早錄得今年入秋以來最低溫度18.4度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