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學者研發戶外環境高效耐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城大學者研發戶外環境高效耐用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日期:2025-11-03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PR_photo01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科學團隊在光伏能源領域最近取得新突破,成功研發適用於戶外環境的高效耐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有望助力太陽能發電廣泛普及,並推進全球各地達至碳中和目標。

由城大李兆基講座教授(材料科學)任廣禹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分子工程技術開發出分子尺度的自組裝單分子層原位交聯策略,使自組裝單分子層結構更加堅固耐用。團隊以此技術製備的倒裝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能提升其穩定性及效率至同類電池的最高水平。相關研究成果已刊於《自然》期刊。

此前,在倒裝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中,往往因空穴選擇性自組裝單分子層的不穩定性而影響電池實際應用。城大團隊今次以新技術製備的倒裝式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除了能在高溫85°C下保持穩定,符合業界國際水平外,更能在-40°C到85°C下循環運作700次,並保持逾98%的初始光電轉換效率,為世界領先水平。

任教授表示,配以新技術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由原本的25.8%提升至26.92%,在高溫85oC下連續運行1000小時仍不衰減。

他指︰「一般的單分子層組裝在電極上,只要在加熱或照光情景下,鬆散的單分子層就會搖晃,導致鈣鈦礦分解。由城大團隊新研發的『可交聯共自組裝單分子層』通過引入客體可交聯分子填充空隙,經簡單熱激活即可實現原位交聯增韌。」

任教授補充,一直以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跟穩定性猶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研究團隊成員姜文林博士說:「我們仔細研究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每一層所用的材料,再結合團隊成員的特長,包括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光學、器件物理等,最終得以解決這個困擾科學家多時的技術問題。」

這種新技術同時能應用於地少人多、高樓密集的香港,包括柔軟、可半透明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以製成光伏玻璃窗或幕牆;以及在日光燈下也可發電的電池,以研發自行供電的感應器,助力日漸普及的物聯網應用。

去年,任教授的新一代可印刷式高效鈣鈦礦光伏模組獲得創新科技署的「產學研+1計劃」首輪撥款,並計劃搭建年產量20兆瓦的中試線,現時選址已達最後階段。投資者包括香港中華煤氣和亞比斯科技集團(ABES)。其中,中華煤氣在中國內地跟香港有超過200個場址需要使用太陽能電池以支援清潔能源的生產。任教授指,是次的新發明假如得以大面積運用,對上述計劃,以至整個可印刷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產業均為重要突破。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李家超出席第八屆進博會開幕式
習近平同斐濟總統拉拉巴拉武就中斐建交50周年互致賀電
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開幕式在上海舉行
中國空間站飛過圓月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