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銘鋒
由招商局集團牽頭,運輸及物流局、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國際航運公會及香港船東會共同主辦的“2025世界航商大會”將於11月17日至18日舉行,大會以“破壁迎變·共促可持續發展”為主題,聚焦全球航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的挑戰與機遇,在變局中凝聚共識、推動合作。大會並與“香港海運周”聯動,吸引航運、貿易、金融、科技等多個領域的領袖與專家齊聚香港,共同探討產業鏈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大會主題中的“破壁”,是指航運業必須突破多重挑戰,包括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碳關稅的設限、地緣政治緊張、行業數智化轉型的協同障礙,以及突發事件造成的全球供應鏈阻滯等問題。而“迎變”則是體現主動擁抱變化的態度,要求業界在新形勢下提前布局、靈活調整策略,積極參與全球航運治理體系重構。
促進數字化低碳化技術應用
航運業是全球經濟的命脈,要在不確定的環境中保持增長與穩定,唯有堅持開放、合作與共贏的原則。“共促可持續發展”既是對業界的呼籲,也是全球航運應共同遵循的方向,通過跨國協作,讓不同地區和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共享綠色低碳轉型的成果。
本屆大會預期可以達至三項成果,第一,是推進香港航運、貿易、金融等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藉由大會匯聚上下游企業與金融機構,探索如何更好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推動從基礎物流到資本服務的全鏈條協同。第二,是推動交通強國建設及航運業的高質量發展。通過簽約儀式、產品發布與技術示範,把會議成果轉化為可執行的項目,促進數字化、低碳化技術在行業內的應用落地。第三,是持續鞏固並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大會的主論壇將聚焦航運政策、綠色轉型與數智化趨勢;多場專題論壇將圍繞油散氣滾集航運市場、法律與保險、港口物流及航運金融等主題展開深入討論,並舉行多場簽約儀式及項目發布活動,促進合作成果落地。
世界航商大會歷屆會議推動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包括招商局集團推出的“絲路雲鏈”平台、全球《航運綠色能源倡議宣言》的發布,以及“數智減碳聯合體”與“航商ESG評價標準”的建立,為推動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成果展現了中國航運的創新實踐,也為香港進一步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注入新動能。
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建立通達內陸“鐵海陸江”立體聯運體系建設構想,精準切合國際航運中心的定位,有助於提升香港在國家“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的樞紐功能。同時,通過立體聯運體系的建設,香港可更好連接內陸貨源,實現港口與內地物流節點的高效協同。
重慶、成都等內陸地區的鐵海聯運實踐已充分證明該模式在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應鏈韌性方面的成效。招商輪船將積極響應政策方向,推動“端到端”定製化物流方案,整合內河航運、沿海支線與遠洋主航線資源,提供全鏈條服務。同時,加快智慧供應鏈平台建設,推進單證電子化與運輸可視化,並在航運環節推廣低碳技術和清潔能源船舶。
今年9月底招商輪船旗下全球首艘甲醇雙燃料動力滾裝船“港榮”輪已首航香港,象徵着香港航運在綠色化轉型上的堅定步伐。招商輪船正按照“數字輪船、智慧航運”戰略,全面推進智能化與綠色化發展,涵蓋智能船舶建設、全球航運智能感知網絡、能耗與碳排放管理平台升級,以及“SHIPPING GPT”航運大模型研發等領域。這些創新舉措推動公司實現由經驗驅動向數據驅動的轉變,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安全水平。
加快多式聯運體系建設
筆者認為,香港航運業可從三方面着手加快轉型:首先是以智慧與綠色為雙輪驅動,推廣智能船舶與新能源應用,構建港航協同大數據平台;其次是加快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深化與內地港口及物流樞紐的協同合作;最後是打造高端航運服務中心,聚焦船舶管理、海事法律、航運金融與保險等高增值領域,吸引全球航運要素集聚。
香港在“一國兩制”優勢下,擁有制度靈活、資金自由、人才薈萃等多重優勢,只要行業保持開放合作精神並把握科技與制度創新的機會,香港不但能應對當前挑戰,還能在全球航運版圖中持續發揮關鍵作用,為區域與全球貿易提供更為穩定與可持續的支撐。
(本文作者係世界航商大會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海運學會主席,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今日熱搜
本週熱搜
本月熱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