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高質量民主可推動高質量發展-紫荊網

屠海鳴:高質量民主可推動高質量發展

日期:2025-11-04 來源:信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屠海鳴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提名開始以來,報名參選踴躍,不少報名參選的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暢談競選政綱關注的方向和重點,展現出積極進取的姿態。與此同時,香港社會支持立法會選舉的氣氛也漸漸濃烈。

香港特區政府率先呼籲公務員積極參與12月7日的選舉投票。行政長官李家超於上周二(10月28日)致函所有公務員,號召大家於選舉日踴躍投票;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亦於31日向全體公務員發信,呼籲公務員團體積極行使基本法下的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責任,並以實際行動體現《公務員守則》下支持特區政府施政的理念。

這些日子,民青局組織了八個青年團體和地區“三會”,在全港18區開設超過80個街站,接觸選民,呼籲大家踴躍參與立法會選舉。局長麥美娟每天去到不同的街站,派發傳單宣傳選舉!

多名公務員團體代表也紛紛表示,公務員必定響應行政長官呼籲,以身作則,投票當日會盡量安排時間,為香港共同家園的更好未來投下神聖的一票。

筆者留意到,本港許多企業、機構、政府部門、大學等都表現出積極姿態。信和集團、新鴻基、香港旅遊發展局、香港總商會、香港工業總會等,均表示向員工提供半天假期,便利投票。

馬會表示,將透過在十八區超過100個直接營運的處所及設施,宣傳立法會選舉訊息,並鼓勵馬會的值班人員在辦公時間投票,並提供交通津貼。

香港中華總商會呼籲工商界的選民積極參與投票;香港中文大學向學生及員工發信,鼓勵師生履行公民權利和責任。

醫管局鼓勵部門彈性安排輪班,呼吁踴躍投票;香港房屋協會、地產代理監管局、中華電力和煤氣公司均表示,將為投票日需要值班的員工,安排靈活工作安排,鼓勵所有同事行使公民權利。

踴躍參選,積極投票,提供條件支持員工參與投票,這都體現出對公民權利的珍惜和尊重,更是對香港、對未來負責任的表現,是高質量民主必不可少的元素,值得點贊!

洞若觀火,應變求變。應看到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背景下,在全球局勢複雜多變的環境下,香港必須不遺餘力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立法會作為香港政權機關的一部分,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至關重要。立法會選舉事關重大,高質量民主可推動高質量發展。

釐清高質量民主的內涵

“一國兩制”下的香港,要探索一種不同於西方、也不同於中國內地的民主模式,這個民主模式必須是高質量的。那麼,何謂“高質量民主”?在筆者看來,至少有以下兩大要義:

其一,必須是有效民主。民主是社會治理的手段,其目的是推動有效的社會治理。對於香港來說,要達到市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繁榮、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效果。那麼,什麼樣的民主能夠達到這些基本要求,什麼樣的民主就是好的民主、是管用的民主。

民主選舉是實現民主的一個重要環節,具體到立法會選舉這件事情,要體現有效民主,就是要選出真正能為香港辦實事的議員。首先,議員要有真才實學、瞭解基層情況,能為香港治理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其次,議員應善於和政府官員溝通,所謂“代議士”,並非把民意反映出來就萬事大吉了,還要在民意和政府施政之間找到契合點,把民意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政策措施,最終讓民眾受惠。

其二,必須是有序民主。所謂“有序”,就是遵循規矩、有條不紊。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因此,“港式民主”的第一大規矩就是符合“一國兩制”方針,把維護國家安全放在首位。具體到立法會選舉這件事上,就是把“愛國者治港”落到實處,嚴格進行資格審查。此外,還要體現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的原則,參選人要比政綱、比能力、比形象,選民投票率要高,整個選舉過程要公平、公正、誠實、有序地進行,等等。

“有效民主”和“有序民主”相輔相成、互為表裡。一方面,以推動“有效民主”的初心組織選舉活動,才有可能實現“有序民主”;另一方面,推進民主的整個過程有序,才有可能實現“有效民主”。茹古涵今,這兩條是高質量民主的主要內涵。

聚焦經濟重心選“發展推手”

劣質民主,只會帶來劣質治理。高質量民主,可以賦能高質量發展。這裡的關鍵之處在於選賢任能、選賢進能,委以重任。

談香港的高質量發展,必須看看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大局大勢。前不久召開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十五五”規劃建議,《建議》提出“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並明確了一系列思路和舉措,亮點頻閃,催人奮進。香港應從“十五五”規劃建議中找准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在筆者看來,以下三個方面尤為重要:

其一,在推進創科發展上實現突破。《建議》強調“高水平自立自強”“搶佔科技創新制高點”。這意味著,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在許多領域已經從“跟跑”變為“並跑”“領跑”,被別人“卡脖子”已經不是燃眉之急,下一步的重點是在更多領域搶先拿下制高點。香港的創科發展對經濟的支撐力度還比較弱,這一變化啟示香港,應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發揮香港在基礎研發領域的優勢,力圖創科發展實現突破。

其二,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提升角色。“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拓展國際循環,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與世界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強調“制度型開放”、注重長遠利益、維護多邊貿易體制,這意味著中國開放的站位更高、格局更大、視野更開闊,將塑造全球開放格局。在國家對外開放大局中,香港肩負著“內聯外通”功能,香港不能滿足於僅僅當好外資進入內地和內地企業走向世界的“通道”和“平台”,還要體現主動性、充當資源整合者,在諸多領域成為“樞紐”,實現角色升級。

其三,在擴大內需戰略下找准定位。《建議》有一個亮點特別引人關注,那就是把“擴大內需”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許多新提法。比如“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這意味著鼓勵業界推出全新的產品和服務,或推動產品和服務迭代升級,主動開闢市場,實現“無中生有”。

香港特區政府千方百計提振本地消費,相關業界也絞盡腦汁出主意、想辦法。國家在提振消費上有新思路、新舉措,香港應在擴大內需戰略下尋找提振消費的新定位。

以上三個方面是國家戰略的新亮點,標注了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新趨勢,也蘊含著香港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立法會議員並非經濟政策措施的實施者,卻是建議者、監督者,是香港發展的推手,角色非常重要。筆者留意到,已有個別報名參選的人士表示,將圍繞這些主題宣示自己的政綱。披沙拣金、審時度勢,選民應認真觀察分析他們的政綱,把最優秀的“發展推手”選出來。

關注民生難點選“解難高手”

民主選舉的本質是選賢與能。有位市民在接受媒體時表示:“關鍵是候選人要做實事,有服務地區經驗,候選人有知名度又如何?我又不是選明星,我只是小市民,解決我們身邊的難題才是最實際。”

這位市民說得好!立法會選舉不是“選秀”,應選出解決難題的高手,與政府有效配合,合力解決民生難題。李家超及本屆政府就任以來,在解決民生難題上取得了不小進展,但由於歷史欠賬太多,還需持續用力。

以解決住房難題為例。現在,一般申請人公屋輪候平均期限已從最高時的6.1年下降到5.1年,這是不小的進步,但要看到,受建築標準、用工制度、審批程序等因素的影響,香港建房的速度與內地差距很大。解決“劏房”問題,政府也已經出台了“簡樸房”標準,逐步取締“劏房”時日可待。這些難題要又好又快地解決,也需要立法會從立法層面給予支持。那麼,在候選人當中,誰能在這方面更有作為呢?選民可認真觀察,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投下負責任、高質量的一票。

再以解決養老安老為例。香港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養老成本也居高不下,港人到內地養老,不僅居住環境提升,而且費用較低。近年來,在特區政府的推動下,“內地養老”已漸成趨勢,但香港老人在內地長期生活還涉及到醫療服務體系對接等諸多具體事項,兩地制度的對接,有的可透過政府層面解決,有的則需要透過立法會來解決。那麼,在候選人當中,誰能破解難題呢?選民可明察秋毫、去粗取精。

香港的民生問題還很多,都需要以踏踏實實的作風,一個一個地解決。期待候選人事不避難、迎難而上,展現自己的才華;期待選民擦亮眼睛,聚焦民生大事,盯緊關鍵之處,審視候選人的能力,選出“解難高手”。

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與香港立法會議員每次交流互動時都強調,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議政,以實際行動展現擔當作為。

第八屆立法會議員履職質量如何,首先取決於選舉這個關鍵環節,大家須一起努力,知人善任、唯才是舉,用心選賢與能,選出優秀人才進入立法會,持之以恆、久久為功,讓高質量的民主選舉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動力。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信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李博揚 監製:姚潤澤
習近平聽取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工作彙報
李家超與上海市領導會面
2025立法會選舉|陳茂波:全力推動立法會選舉宣傳
李家超:香港會繼續強化超級聯繫人角色 成內地企業出海最佳拍檔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