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悠、鄧卓輝:後疫情時期港澳特區深化合作的建議
曾 悠 | 澳門創新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鄧卓輝 | 澳門經濟學會監事 香港和澳門作為國家的兩個特別行政區和經濟發展的排頭兵,應該在疫情之後重振旗鼓,加強兩個區域內金融、旅遊、醫療、交通、文體、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可以預見,在兩地合作不斷加強的趨勢下,港澳會很快擺脫疫情留下的陰霾,重新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 一場世紀疫情令港澳往來經歷了近三年的「封關」,但振奮人心的是,隨着港澳交流的全面復常,2023年3月訪澳香港客量達62.2萬人次,已超越2019年同期的60.1萬人次。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了香港八大中心定位,香港將鞏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以及推進創新科技和文化藝術等新興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澳門正採取「1+4」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策略。在疫後經濟復蘇的關鍵時期,港澳在綜合旅遊、科技創新、文化體育等領域將有更多深化合作的空間。 一、近年港澳合作重點回顧 (一)港澳合作高層會議港澳合作高層會議是港澳兩個特別行政區的制度化合作機制。在港澳合作會議機制下,港澳高層一直有定期互訪和商定合作的安排,共同總結港澳工作成效及部署新一年的港澳合作重點工作。直至2019年,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已舉辦到第十一次。疫情三年來,兩地合作受到一定影響,港澳高層線下互訪次數减少。直至今年初港澳通關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月率團訪港商討合作,明確兩地將加強科技創新、金融、中醫藥、旅遊、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合作和協同發展的未來方向。3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訪澳,與賀一誠等澳門特區官員會面,並表示港澳合作正當其時,未來兩地應加強推廣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中「共建世界級休閒灣區」的目標作出貢獻。從最近一次港澳特首互訪來看,港澳合作是加快兩地經濟復蘇的必然之路,是加快兩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必然選擇,對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港澳合作會優先在旅遊領域開始,再從多個不同的服務業以至高科技產業逐步鋪開。其中,李家超指出,港珠澳大橋打通了港澳和珠江西岸的陸路交通往來,把粵港澳三地距離拉近成一小時生活圈。香港一直在完善港珠澳大橋跨境交通安排和措施,除滿足粵港澳居民、旅客及業界的出行需求外,亦致力讓大橋發揮應有的經濟和運輸效益,促進三地之間的經貿及人文交流。此外,澳門開拓國際客源是未來旅遊業發展的一大任務,也是重大挑戰。澳門借助香港國際機場和港珠澳大橋引來國際客源,將會是未來港澳合作的優先議題,關係到澳門綜合旅遊業的健康多元發展。(二)旅遊業往來回歸以來,澳門旅客數字一直攀升,曾錄得一年近4,000萬人次的旅客量。回歸前香港曾是澳門的第一大旅客來源地,內地赴港澳自由行政策實施後,香港亦基本穩佔澳門的第二大旅客來源地,僅次於中國內地。從數據來看,訪澳香港旅客由2017年的326萬人次上升至 2019年的394萬人次,港客佔澳門旅客的比重基本維持在兩成左右,在2017至2020 年間港客人均消費約1,000澳門元。直至新冠疫情暴發,港澳暫停自由通關,致使訪澳香港旅客由高位下滑,在2021和2022年只錄得有50多萬香港旅客人次。2023年初港澳與國家防疫政策作出同步的調整,實現港澳通關復常。澳門高度重視香港旅客的市場,除了疫情期間線上保持港澳兩地業界溝通,開關後即由澳門旅遊局邀請約40位香港旅遊業界代表來澳考察,舉行「港澳旅遊業界交流會」,親身體驗澳門「旅遊+」元素,讓香港業界親身感受澳門旅遊會展商貿的最新變化,互促旅客到訪。在新媒體時代,澳門旅遊局更邀請了親子旅遊、文青、美食等不同領域的香港網紅來澳門體驗「旅遊+」元素,借助他們的線上影響力,協助發掘有效推廣客制化和精品化的深度遊模式,進一步拓展香港客源,推動港客留澳住宿消費。在優惠方面,澳門旅遊局與港澳交通服務商合作,向香港居民推出港澳穿梭巴士車票或船票「買去程送回程」的買一送一優惠,成功吸引香港旅客大量回流。早前,澳門旅遊局已宣布把「買去程送回程」延長至今年6月底,為旅遊業復蘇動力。自賭權開放後,澳門吸引了一批香港的管理及技術人員來澳發展,特別是在博企、酒店等的中高層管理職位。2019年12月,持香港身份證件的澳門外地僱員數目為4,598人。(三)港澳CEPA《香港特別行政區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以下簡稱《港澳CEPA》)是香港與澳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和規定而簽署的第一份自由貿易協議。《港澳CEPA》協議於2017年10月27日「第十次港澳合作高層會議」期間簽署,協議已於2018年1月1日實施。協議內容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經濟和技術合作等多個領域,有助擴大雙方經貿往來的開放領域,以制度保障為支撐,為港澳間乃至大灣區區域內的經濟融合締造有利的營商環境。港澳經貿往來頻繁,在疫情下港澳之間的貿易規模仍然保持一定增長,2022年澳門貨物出口香港的金額為103億澳門元,按年增長12.5%,香港是澳門最大的貨物出口目的地;同年澳門從香港進口的貨物金額為50.9億澳門元,按年減少10.5%,香港仍然是澳門主要的貨物進口來源地。(四)跨境交通港珠澳大橋是標誌性的世界跨海工程,不但為澳門物流、人流等帶來重大機遇,還為港珠澳三地間提供了一個互聯互通的交通網絡。香港和澳門居民現時可通過港珠澳大橋,以乘坐跨境巴士或自駕遊的方式,往來港澳兩地,這是在海路的基礎上的又一出行選擇。但是,港澳海路航線仍有存在價值,傳統乘坐來往港澳的水翼船,船程只需要一個小時左右,便能夠從香港的市中心(尖沙咀或上環)到達澳門的外港客運碼頭(該處相比港珠澳大橋口岸距離大部分酒店和一般旅遊景點更近)。此外,目前亦有水上航班往來澳門與香港國際機場,為到香港機場的長途旅客提供便捷服務。2023年2月,澳門往返香港的日平均載客量為12,763人次。(五)科技合作香港和澳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和科技創新走廊的重要節點,分別擁有16家和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兩地亦有一定的科研合作基礎。早在2017年,由中山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澳門大學合作組建的粵港澳高校聯盟正式成立,並獲國家教育部、國務院港澳辦、香港中聯辦、澳門中聯辦等多個單位在工作上的指導和支持。聯盟匯集了粵港澳精英大學,共有40所粵港澳三地高校入盟,包括廣東24所、香港9所和澳門的7所高校,至今已開展了多項以三地學生交流和合作研究為目的的合作活動,共同培養和共享高素質人才庫,攜手打造粵港澳一小時科研合作圈。在科技產業方面,澳門近年積極向全球包括香港在內的科技企業進行招商引資。其中,近期標誌性的香港科企落戶案例,應是全球領先的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在2021年落戶澳門。自落戶澳門以來,商湯科技積極與南光集團、鏡湖醫院及澳門大學等多所機構組織進行戰略合作。當下是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時代,商湯落戶澳門是港澳科技合作歷程中一個重要里程碑。另一方面,香港發達的金融市場亦為澳門科企提供了發展機遇,澳門本地信息科技公司博維智慧,在2022年成功於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交易。相信隨着澳門科技政策的完善及橫琴深合區建設的提速,港澳在科技產業上將有更多合作發展機會,預期未來亦會有更多澳琴科企赴港集資。(六)金融合作澳門金融業發展一直與香港這個金融中心關係密切。澳門元與港元自1983年以來一直實施固定聯繫匯率制度,澳門兩家發鈔行發行貨幣時必須按照聯繫匯率制度以指定的匯率(每103澳門元兌換100港元),向澳門金融管理局交出港元,聯繫匯率制度為澳門金融安全奠定基礎。在澳門的銀行保險機構中,有相當比例是來自香港資本的公司。「港澳跨境港元即時支付系統互通安排」於2020年開始實施,讓澳門銀行向全澳居民和企業提供安全、高效的澳門港元即時跨行轉賬結算服務,有利於推動兩地金融市場聯動連通,加快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協同發展。在反洗錢方面,澳門和香港也保持着緊密溝通合作的關係。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有關完善跨境反洗錢及反恐怖融資信息交流機制的工作要求,澳門金融情報辦公室與香港和內地的金融情報組織就反清洗黑錢方面進行跨境交流與合作,澳門金融情報辦公室與香港合作單位保持信息互通,不斷強化港澳反清洗黑錢及反恐怖融資的合作機制。在民生金融方面,由於港元能在港澳兩地使用,因此港元在澳門相當流通,佔了澳門流通貨幣總額近半。澳門居民日常使用港元的應用場景不少,如買賣樓宇用港元計價、使用港元兌換籌碼、用港元存款以獲取更佳年利率等。截止2023年1月,澳門居民總體存款為7,023.3億澳門元等值,其中港元存款達到2,423.6億澳門元等值金額,佔總存款的34.5%。根據澳門票據交易數據,2022年澳門提交票據交易總額為3,365.7億澳門元,其中港元計價等值票據金額為1,601.3億澳門元,佔接近一半比例。香港股市是全球效率最高的金融資產交易市場之一,澳門六大博企均在香港上市,澳門居民投向香港股市的資金亦日趨增大。根據《2021年澳門證券投資調查》數據,澳門居民的境外股權證券投資市值(其中包括互惠基金與投資信託單位)為 3,892 億澳門元,其中,投資在香港股權證券的市值則為 585 億澳門元,相關比重約 15.0%。二、近年港澳合作存在的問題 (一)疫情下人員交往遭遇阻礙香港與澳門一衣帶水、文化同源,部分港澳居民更同時持有兩地身份證,兩個特別行政區成立後,兩地交流愈發頻繁。然而,2020年4月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港澳船運停頓後,港澳跨境巴士亦停運,直至2023年初內地全面恢復與港澳人員往來,港澳之間的人員往來才正式回歸常態。港澳經歷近三年接近「封關」的狀態,不但影響了兩地在旅遊、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就連兩地居民的家庭團聚、就診、求學等基本民生需求亦受到重大困擾。疫情前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定期舉行港澳合作高層會議,推動兩地合作,自2008年舉辦首屆「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後,一直到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為止,港澳特區政府每年(2018年除外)都會舉辦一次「港澳合作高層會議」,就各個範疇內的合作項目,包括旅遊、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進行討論交流,以便深化兩地的合作,使雙方在產業多元化、經濟和社會發展上互利共贏。然而,在疫情三年間雙方未有再舉行有關會議,疫後應儘快恢復。(二)港珠澳大橋尚未發揮最大效益疫情期間的「封關」措施導致港珠澳大橋暫停開放,但恢復通車後一些老問題仍然存在。尤其是大橋本身的使用率並不高,在現行制度下只有同時持有兩地車牌的車輛,才可以自由來往港澳;新一批澳門私家車往來港澳個人常規配額僅2,109個,卻多達8,881宗申請,反映出需求非常大,但符合資格在大橋上行使的車輛數目並不多的情況。疫情之前,每日只有約4,000多輛車行經港珠澳大橋,遠低於規劃預測初期每日9,200至1.4萬架次的流量估算。此外,大橋「三地三檢」的設計造成不便,旅客需要在不同口岸通關,多次上落和換乘交通工具,對行李較多的長途旅客尤其不便。如果使用港珠澳大橋由香港前往澳門,以香港市區住址的出發點到澳門的目的地計算,前後可能要花上3個小時或以上的時間。根據原來規劃,港珠澳大橋應有直通車道從澳門口岸連接香港機場禁區,與現時乘坐機場船一樣無需入境香港,但由於目前香港航天城仍在建設中,從香港口岸人工島到機場禁區的封閉式連接道尚未落成,港珠澳大橋亦未充分發揮連通珠江兩岸重要口岸的最大效益。(三)文旅產業協同效應有待加強2020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發布,要求推動大灣區各城市優勢互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協調發展。其中,支持香港建設「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和國際城市旅遊樞紐,支持拓展澳門世界休閒旅遊中心。大灣區雖然已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旅遊聯合會」這樣的區域旅遊組織,但在近年的實踐中,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旅遊部門對大灣區整體旅遊形象推廣力度不一致,大灣區統一旅遊主題口號或宣傳形象等暫未明確,各城市信息分享機制及平台仍處於建設起步階段,如澳門目前的旅遊宣傳主要圍繞本地美食和休閒娛樂等自身特色元素,在港澳聯合旅遊品牌推廣方面仍缺乏標誌性活動。港澳聯遊一直是不少海內外旅客的選擇,港澳旅遊資源互補性強,香港有大型主題樂園、優質娛樂購物設施及新興的西九文化區等,澳門則有聞名於世的博彩旅遊業、「澳門歷史城區」及「美食之都」等品牌,但礙於疫情、宣傳推廣、通關安排等問題,港澳協同效應仍有待強化,尤其是國際旅客共享和共拓工作方面。國際旅客對博彩的興趣未必會很大,他們更追求綜合旅遊娛樂休閒的體驗,澳門在這方面仍有深挖的空間,但澳門的國際知名度方面仍未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需要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尤其是國際城市香港形成有效協同。(四)港澳經濟體量和結構存在較大差異香港和澳門的經濟體量和結構存在較大差異,香港擁有國際金融、專業服務、貿易物流等多個產業,而澳門則以旅遊休閒產業為主,兩地的人口、土地面積和經濟規模亦相差甚遠,這使得過去有部分意見認為兩地合作的空間和誘因並不大。但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香港、澳門同為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分別是珠江東西岸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進入灣區時代,香港、澳門定位明確清晰,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葡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基地,港澳可以在大灣區發展規劃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錯位發展。澳門正採取「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而香港在現代金融、高新技術等產業的先進發展經驗,有不少值得澳門借鑒的地方。三、新時代港澳特區深化合作的建議(一)聯合開拓國際客源2023年澳門特區新博彩法正式生效,六家博企獲批新博彩經營批給,並承諾在娛樂表演、體育盛事、文化藝術、健康養生、社區旅遊等多個領域投放資源,未來十年分階段共投放1,087億澳門元。其中,有多項創新的旅遊項目,如約五萬平方米的熱帶花園、新馬路區河畔食街、國際美食廣場,以及針對都市客群的康養綜合服務、滑板公園等等。可以預見,這些新投資和新元素有助於提升澳門旅遊業的國際吸引力和競爭力。事實上,澳門旅遊業的發展一直存在客源單一的問題,但礙於國際航線不足和旅遊資源有限等因素,澳門單靠自身力量,難以吸引國際客源,必須通過融入大灣區以大旅遊目的地為招引,增加對國際客源的吸引力。香港是國際大都會、國際旅遊樞紐,與澳門僅一水之隔,且陸路通過港珠澳大橋與澳門、珠海相連,港澳有條件和優勢聯合廣東打造國際旅遊大目的地。澳門機場航線在疫情後恢復速度仍然較慢,而香港國際機場正加快與世界各地復航步伐,航班選擇多、票價相對優惠,澳門可以借助香港國際機場,吸引國際旅客到訪香港,之後再作港澳聯遊。為此,建議為訪港國際旅客提供到澳門的交通和消費優惠,通過便捷的通關措施、各種創新體驗項目及高素質多語種導遊服務等,吸引國際客源、打造聯乘旅遊;同時建議在澳門的旅遊推廣活動中加入香港的旅遊資訊,同樣在香港的旅遊推廣中亦可加入與澳門有關的內容,將香港亞洲國際都會、西九文化區等的旅遊資源,與澳門的世界級綜合度假村、世界文化遺產、美食之都等旅遊元素有機結合,推廣「一程多站」旅遊產品,達至港澳客流互引,發揮兩地1+1>2的協同效應。(二)創新港澳通關模式通關是旅客到達一個地區旅行或出差的最先體驗,如果通關方便及體驗好,有利於在外地客人心中留下好印象,繼續增加其回訪的機會,乃至把城市良好印象傳到更多人的心中。香港國際機場乘坐跨境巴士來澳只有一小時內的車程,建議澳門加強與飛往香港的航空公司合作,推出跨境巴士行李直掛的配套服務,長遠來看更需把經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國際機場的閉環路徑打通,便利國際旅客到訪港澳。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和澳門國際機場的陸路距離大大縮減,為兩個機場的合作提供客觀條件。因此,建議探索在特殊安排下,讓旅客可以不需出入境手續在兩個機場之間相互轉機,使港澳兩個機場可以進行更有效的分工。此外,現時粵澳在青茂口岸、橫琴口岸已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通關模式,在粵澳兩地制度體制差異性較大的情況下,經雙方努力也最終得以實現類似「一地兩檢」的創新通關安排。因此,建議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區亦參照粵澳創新通關模式,允許港澳居民以「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查驗方式往來港澳。(三)提升醫療服務及大健康產業合作水平香港具有世界級的醫療水平,擁有高精尖的醫療人才團隊,其人口預期壽命亦長年居世界前列,醫療體系管理和醫療人才培養的高質量十分值得澳門借鑑。為提升醫療水平,澳門特區政府與北京協和醫院合作,在澳門設立離島醫療綜合體(以下簡稱「離島醫院」),預計今年底分階段投入使用。澳門離島醫院將引入先進設施及北京協和醫院的專家團隊,希望在澳門實現「大病不出門」,更令澳門有條件探索發展高端醫療旅遊及大健康產業。可以預見,港澳兩地的醫療合作將揭開新一頁,將有更大的交流合作空間。為此,建議港澳特區政府共同加強兩地醫療人才交流和互派實習輪崗人員,逐步建立兩地醫院醫療及科研的合作機制,以及共同推出培養專科醫療人才的合作計劃。長遠而言,可以爭取每年物色優秀的澳門畢業生,委託香港高校的醫學院進行本科培養,待其學成歸來後,可要求相關人才在澳門的公立醫療體系服務一定年期,以及承擔帶教責任。此外,澳門六大博企將展開新一輪投資,其中包括發展「旅遊+大健康」產業,香港擁有國際化優質醫療資源,澳門六大博企部分有港資背景,可引進香港的優質診療機構來澳,在綜合體提供服務,甚至與香港聯合發展「一程多站」醫療旅遊,共同服務區域內的龐大中產市場。(四)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根據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廣深港科技集群位列全球「最佳科技集群」第二位。澳門科技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總體科研及成果轉化實力雖不如廣深港,但科技產業是澳門特區政府近年銳意發展的新興產業之一,同時亦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澳門有十所高等院校及四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有珠江西岸領先的學術科研基礎,在集成電路及中醫藥等領域更有突出的成果產出,與香港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的空間廣闊,可以透過港澳聯動,在大灣區內共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此外,澳門一直與葡語系國家擁有緊密的科創交流合作,尤其巴西與葡萄牙兩國在科研上亦與港澳有較好的契合度,未來可以透過港澳聯動,支持港澳兩地科研團隊及項目,透過「中國 — 葡語系國家科技交流合作中心」拓展與葡語系國家的合作,將港、澳、葡的科技創新資源凝聚在大灣區。在創孵機構的合作方面,未來可加強澳門兩個國家級眾創空間與香港數碼港及科學園的合作交流,支持港澳科創團隊使用兩地創孵設施及服務,強化兩地創新要素的交流對接;香港成熟的金融市場更可以支持澳、葡科創項目對接國際風投資本以提速發展,進一步吸引國際優質科創項目落戶大灣區。(五)強化港澳會展文體產業聯動發展舉辦國際級會議展覽及文體盛事是港澳兩地共同的發展方向,港澳各自有其獨特優勢、歷史文化和國際網絡,疫情後港澳商貿會展正加快復蘇,會展客商正重臨港澳,兩地未來可以加強合作、做好互補和共拓市場的工作。在會議展覽方面,港澳兩地均有優質會展場地和設施,澳門路氹城有大面積會展場地、世界級酒店及娛樂配套,港珠澳大橋珠澳口岸人工島南側亦已規劃為會展設施用地,香港亞博館會再建新一期,距澳門僅需約30分鐘車程,港澳兩地可結合日益便捷的交通網絡,共享人流、互惠互利,進一步增強會展方面的合作。建議港澳可以「一會展兩地」模式共同開拓市場,結合大灣區元素以提高客商的參與度,如在香港舉行大型國際性展會後,一些專題會議或論壇等可移師澳門舉行,讓客商在參會的同時感受澳門的休閒娛樂元素。在體育活動方面,澳門過去成功舉辦大賽車、馬拉松等大型體育盛事,香港亦舉辦過多項世界性大型體育比賽,均有助於吸引國際旅客。未來港澳更應把握2025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首次由粵港澳共同承辦的契機,探索共同舉辦更多體育賽事盛事。在文娛活動方面,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澳門作為著名娛樂之都,港澳素有良好交流合作,未來港澳可以合作邀請更多國際級知名歌手、樂隊、藝術家等進行大灣區城市巡迴演出,配合澳門博企在文娛活動方面將作更大的投入,港澳可以借盛事活動共同帶動人流、共享經濟效益。 本文發表於《紫荊論壇》2023年7-8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