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港:力谷演唱會經濟 刺激在港消費-紫荊網

周文港:力谷演唱會經濟 刺激在港消費

日期:2025-08-26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周文港

自啟德體育園落成後,突破業界在紅磡香港體育館租場的結構性困難、容量有限的框框,令社會公認香港發展“演唱會經濟”大有可為。特區政府去年發布的《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列明其中發展方向為“發展多元及國際化的文化藝術產業”,強調要“打造香港‘流行文化之都’地位”,策略包括“推動私人市場在香港舉辦更多流行文化活動,包括演唱會和音樂節等,吸引青年參與,帶動旅遊和經濟”。筆者樂見政府有決心壯大“演唱會經濟”,並且發揮其帶動旅遊業的連帶作用。

彰顯潛在軟實力

大型演唱會能為香港帶來龐大經濟效益。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今年1月回覆筆者口頭質詢時提到,據粗略估計,過去兩年每年有數百場大型演唱會,並估算這些演唱會有超過420多萬名觀眾;當中有超過150萬名旅客,為香港帶來約37億元消費額,經濟增加值約22億元。

筆者深信,在啟德體育園開幕後,上述數字肯定會數以倍計增長。據悉,早前一支英國樂隊在體育園舉行演唱會期間,就有旅遊網站推出“門票+酒店”的套票優惠,帶動周邊旅遊、百貨、飲食、酒店行業有價有市,最終該系列演唱會合共吸引20萬名觀眾入場,4日人次已經相當於紅館最少半個月的總量。不僅如此,香港亦能藉此機會向外展現優秀的旅客接待能力和舉辦盛事的豐厚經驗,彰顯我們的潛在軟實力,從而提升香港作為“活力之都”、“亞洲盛事之都”,以及“世界級旅遊城市”的地位,吸引更多海外旅客慕名而來。

筆者建議文體旅局將“演唱會經濟”正名,並通過以下策略進一步提升其經濟效益:

推政策提升效益

以專門團隊跟進,補貼巨星來港“開Show”:去年,有指新加坡政府以200萬至300萬美元(折合約1600萬至2400萬港元)補貼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在新加坡的6場演唱會;據估算,Taylor Swift巡迴演唱會可為當地帶來最高5億新加坡元(逾30億港元)的旅遊收入,可見當地政府盤算準確;建議香港當局成立一站式的服務窗口,並聯合業界採取包括補貼、共同投資或分紅的方式,支持世界各地的巨星來港落戶啟德體育園舉行演唱會,集中火力做好一件盛事,以加強推廣香港的國際形象。

推出“演唱會市民專場”,增加市民獲得感:啟德體育園乃全亞洲舉世矚目的大型體育及表演場地基建,不少市民都有意親身前往觀賞演唱會以感受場地氣氛;不過,筆者收到不少市民反映,鑑於啟德體育園舉辦演唱會的歌手大受歡迎,加上門票在網上公開無限地域去發售,往往“一票難求”,實際觀眾旅客還比本地市民為多,令他們頗為失望;筆者亦明白,政府在推行“實名制購票”上有多項考慮,包括需要與演唱會主辦單位作出討論。

筆者建議,穩妥方法是推出“演唱會市民專場”,但凡演唱會主辦方在政府場地(包括啟德體育園和紅館)舉辦3場或以上的演唱會,必須預留一場專供市民觀賞,並要求市民以“智方便”手機應用程式作實名登記及購票,當“市民專場”門票在指定時段內仍未售罄的話,主辦方可將餘下門票公開發售;這樣一來,既可令更多市民有機會現場觀看大型演唱會,增加他們(特別是青年)的獲得感和滿足感,令大家感受到政府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亦可刺激市民周末及假期留港消費(尤其是購買演唱會周邊產品),並提升政府數字服務(即“智方便”)的覆蓋率和使用率,加上這種“實名登記”又能杜絕“炒風”,方便在需要時採取執法行動,打擊令香港市民為之痛恨的“黃牛黨”歪風。

推出“演唱會夜繽紛”,令香港重拾“不夜城”風光:部分旅客為趕上開往邊境的港鐵尾班車,不惜在演唱會未結束前就“趕頭趕命”離場,這樣無法為啟德體育園及鄰近地區商戶帶來較大經濟效益;而且,演唱會大多在晚上10時30分至11時就完結,以市民生活習慣而言,肯定未得以盡興。建議文體旅局推出“演唱會夜繽紛”,即在演唱會完結後,在啟德體育園青年運動場(或其他露天場地)或尖沙咀星光大道(假設演唱會在紅館舉行)舉辦美食和購物市集活動;這樣不但可減輕演唱會散場後的交通(特別是過境列車)壓力,亦提供誘因“留下”這批現成旅客,有助香港重拾以往“不夜城”的風光。

加強培訓文創產業的後備人才:若要發展“演唱會經濟”、辦好每場大型演唱會,後勤支援人員(包括監製、音樂總監、音響設計、服裝設計及舞台布置)及工作(包括場地預備、布置、編排、綵排、營運等)不可或缺;參考早前發布的《人力推算報告》,至2028年“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相關產業將短缺5000至8000人;建議文體旅局調研該等後勤支援人員的供求狀況,並與教育局和各大自資院校合作,加強相關的培訓工作,讓行業有充裕的後備人才,以配合“演唱會經濟”長足發展。

加強對外宣傳推廣:鑑於這是香港首次構建“演唱會經濟”的品牌,建議文體旅局聯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等政策局,以及貿發局等機構,實行跨部門及跨機構合作,為香港制定適切的市場推廣和城市品牌營銷策略,以充分發揮“演唱會經濟”的周邊經濟效益。

相信上述建議能多管齊下為香港大旅遊業、以及服務性行業注入更大的活力,更能激刺港人留港消費。

(作者係香港立法會議員、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10組主題花壇亮相長安街沿線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香江回響:“一個兵”的烽火穿越
開學在即!如何預防傳染病在學校傳播?
香港海關從源頭堵截私煙取得顯著成效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