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強冷空氣影響,我國多地出現大幅降溫。天冷時,回家後洗一個熱水澡,既暖身,又能卸下一天的疲憊。
不過,在醫生看來,大幅降溫後,最好減少洗澡頻率,但可以適當多泡腳。
為什麼天冷後要少洗澡
導致抗病能力下降
氣溫較低時,人體腠理閉合,陽氣內斂收藏,如果經常洗澡,易使人體內的陽氣外泄,風寒濕等外邪容易趁機侵犯人體而致病。
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洗熱水澡耗動氣血,對氣血本就虧虛的人來說,容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可能引發皮膚問題
秋冬空氣乾燥,皮膚水分會減少,皮脂膜會變薄,過度洗澡容易損傷皮膚屏障,導致瘙癢、抓撓,甚至影響睡眠。
當然,少洗澡不是不洗澡。出汗較少時,一周洗澡2~3次即可,水溫保持在37℃~39℃較適宜,每次時間不超過20分鐘。
秋天常泡腳有3個好處
天冷時宜少洗澡,但泡腳是可以天天泡的。中醫認為“寒從腳下起”,腳部是人體經絡的集中地,且離心臟最遠,負擔最重,秋季泡腳能帶來多重健康益處。
促進血液循環
人的雙足分布着70多個穴位,有三條陽經(膀胱經、膽經、胃經)的終點,和三條陰經(腎經、肝經、脾經)的起點,泡腳相當於刺激了這六條經脈和眾多穴位,幫助人體疏通經絡。
適當泡腳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全身血液流通;並通過溫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體內寒氣排出。
調理臟腑
經常泡腳不但能解除疲勞、緩解壓力,還可通過五臟六腑的反射區,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和溫養各臟腑組織功能,達到防病治病、提高機體抵禦疾病能力的目的。
滋陰潤燥
秋季乾燥容易引起皮膚瘙癢、口乾舌燥、上火等症狀。泡腳在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提高血液對皮膚的營養供給,有利於緩解體內火氣,降燥滋陰。
今日熱搜
本週熱搜
本月熱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