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周一公布,與韓國銀行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4,000億元人民幣/70萬億韓圜,協議有效期五年,經雙方同意可以展期。人行表示,雙方再次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有助於進一步深化兩國貨幣金融合作,促進雙邊貿易便利化,維護金融市場穩定。
早在2008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韓國央行首次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為1,800億元人民幣。經過多次續簽後,2020年中韓再次續簽貨幣互換協議,協議規模增加到4,000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對外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中規模排在前列。
據介紹,雙邊本幣互換是指兩國(地區)的中央銀行(貨幣當局)在互信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有抵押的融資安排,一方以本幣為質押,獲取另一方等值貨幣。雙邊本幣互換在維護金融穩定、提供流動性支持、支持雙邊貿易和投資等多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與多國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持續推進國際溝通合作,陸續與多國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10月15日,人行行長潘功勝在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期間與冰島中央銀行行長約翰松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互換規模為35億元人民幣/700億冰島克朗,協議有效期五年。9月7日至8日,潘功勝在出席國際清算銀行行長例會期間分別與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拉加德、瑞士國家銀行行長施萊格爾和匈牙利國家銀行行長沃爾高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中歐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3,500億元人民幣/450億歐元,協議有效期三年。中瑞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1,500億元人民幣/170億瑞士法郎,協議有效期五年。中匈雙邊本幣互換規模為400億元人民幣/1.9萬億匈牙利福林,協議有效期五年。此外,今年內中國人民銀行還與新西蘭儲備銀行、土耳其中央銀行、巴西央行、印度尼西亞銀行、斯里蘭卡中央銀行等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人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已與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有效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覆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經濟體及眾多新興市場國家,本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約4.5萬億元人民幣,為全球提供了穩定的人民幣流動性。
今日熱搜
本週熱搜
本月熱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