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瀾昌:“有心”施德政“用心”助弱者 ——政府關愛有需要人士事業在良性發展-紫荊網

劉瀾昌:“有心”施德政“用心”助弱者 ——政府關愛有需要人士事業在良性發展

日期:2025-09-01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劉瀾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本屆政府圍繞高危照顧者與殘疾人士等弱勢群體推出的一系列支援措施,既以真金白銀的財政投入築牢保障底線,又以精細化的政策設計回應群體訴求——從跨部門數據互通識別隱性需求,到科技賦能優化服務體驗;從小範圍試點打磨流程,到全港性推廣織密保障網,每一步都緊扣弱勢群體的急難愁盼,以“有心”的規劃與“用心”的執行,默默書寫着為民服務的民生答卷。

以高危照顧者支援為例,政府的施政智慧不僅體現在“從被動響應到主動識別”的機制轉變,更蘊含着持續加大的財政投入。早在 2023年10月,政府便啟動照顧者經濟支援的“恆常化升級”,每年增撥5.275億港元,將兩項關愛基金下的低收入照顧者津貼計劃納入常規預算,津貼金額從每月2400元提升至3000元,直接惠及眾多負擔沉重的家庭照顧者。與此同時,為加強照顧者支援的宣傳覆蓋與服務推廣,社署自2023-24 年度起額外撥付1500萬港元,開展為期三年的全港性宣傳活動,確保更多有需要的群體知曉並享受到支援服務。

在此基礎上,政府進一步推動“科技 + 數據”的精準支援模式。社署與醫管局聯手搭建的高危照顧者資料庫,雖未單獨披露專項投入,但背後依託的跨部門數據系統建設、工作人員培訓等配套支出,均來自社會福利經常開支的重點傾斜。試點一個多月來,該系統已接獲 70宗個案,成功為2個家庭解決送飯、暫託等燃眉之急;而計劃中將支援群體擴展至逾11萬宗老年綜援個案的升級工作,也已納入2025-26年度社署預算規劃,預計新增資源將用於數據系統擴容、基層跟進人手補充等領域。與此並行的,還有觀塘、沙田兩區試行的關愛隊上門探訪機制——這項依託社區力量的服務,不僅動用了房署與社署的數據協同資源,更從地區服務撥款中劃出專項經費,用於關愛隊志願者培訓、探訪物資採購等,目前已為近3000戶獨老、雙老住戶提供服務,340宗個案順利轉介,未來推至全港18區後,相關財政投入還將根據地區需求適時增加,形成“即時響應 + 日常預防”的雙重保障。

在殘疾人士社區支援領域,政府的“用心”同樣體現在財政資源的精準投放與長期規劃中。面對不同殘疾類別的差異化需求,政府採取“分類施策、重點補強”的投入策略:針對精神復元人士照顧者的支援缺口,計劃2025年第三季前增設4間家長 / 親屬資源中心,每間中心年均運營經費約800萬港元,主要用於社工、臨床心理學家等專業人力配置;為幫助特殊學校離校生順利融入社會,21間殘疾人士地區支援中心均成立專隊,專隊運營所需的1200萬港元經費已納入社署年度預算,用於提前介入的照護訓練、服務銜接等工作。

對於重度殘疾人士“出門難、照護成本高”的問題,政府更是加大資源傾斜:現有“嚴重殘疾人士家居照顧服務”與“嚴重肢體傷殘人士綜合支援服務”,分別維持3500個、900個服務名額,兩項服務年均投入超6億港元,覆蓋個人照護、康復訓練及醫療消耗品補貼等;而試行中的“綜合社區康復中心”模式,因融合“日間康復 + 家居照護”功能,每間中心建設及首年運營經費達1500萬港元,2026年前將擴至14間並新增1280個服務名額,總投入預計超2億港元,確保重度殘疾人士能獲得靈活且專業的支援。

科技賦能則是政府支援弱勢群體的另一個財政投入重點。在政府原設立10億港元“樂齡及康復創科應用基金”專門用於資助康復服務單位購置科技產品基礎上,2024年又額外注資10億港元,並擴大家居使用範圍,讓科技產品能直接走進殘疾人士家庭。截至2024年9月,基金已批出約7.5億港元,資助680個康復服務單位購置超5000件科技產品——從幫助視障人士閱讀的輔助設備,到為中風患者設計的站立訓練器材,這些投入不僅提升了殘疾人士的生活自主性,更為照護者減輕了體力負擔。而24小時照顧者支援專線 182183 的運營,每年也需投入約800萬港元,累計接聽5萬次來電、轉介850宗個案的數據,印證了這類服務的實用價值,成為照護者身邊的“及時雨”。

這一系列政策與投入的背後,是本屆政府對“以民為本”理念的堅守,也是對“資源高效利用”的追求。面對服務擴圍可能帶來的資源壓力,政府沒有簡單依賴社福機構的傳統模式,而是通過“專業服務 + 社區參與”的協同格局優化資源配置;面對是否為照顧者立法的爭議,政府也保持審慎態度,強調“不必照抄他國”,而是根據香港實際需求,將財政資源優先用於提升服務供給質量與覆蓋範圍——這種不追求“表面文章”、只專注“實際成效”的施政風格,正是對“德政”二字的最好詮釋。

民生保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香港政府在高危照顧者與殘疾人士支援上的財政投入與政策探索,不僅解決了當下部分弱勢群體的困境,更為未來社會福利體系的完善積累了經驗。相信隨着高危照顧者資料庫的進一步擴圍、關愛隊服務的全港覆蓋、科技產品在居家照護中的普及,香港的弱勢群體將得到更精準、更貼心的支援,而這份“有心施德政、用心助弱勢”的堅持,也必將推動香港建設更為包容、更有溫度的現代社會。

(作者係香港中觀研究所所長、紫荊研究院研究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來看億點點震撼!中國排面一看一個哇塞
【紫荊直播】正義必勝——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
圖集 | 人民軍隊英姿颯爽
帶你看勝利日大閱兵這一天!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