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灣區:朱山坡長篇小說《蛋鎮詩社》分享會舉行-紫荊網

聚焦大灣區:朱山坡長篇小說《蛋鎮詩社》分享會舉行

日期:2025-09-01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紫荊雜誌(記者彭彥)9月1日東莞報道:8月29日,朱山坡·文學作品主題展暨《蛋鎮詩社》創作分享會在東莞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舉行。東莞樟木頭“中國作家第一村”駐村作家朱山坡、文學評論家蔣述卓與暨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唐詩人作為嘉賓出席,與來自多地的文學愛好者共同探討文學與現實、詩意與人生的深刻聯繫。

一部小說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長篇小說《蛋鎮詩社》靈感來源於朱山坡青年時期參與詩社的真實經歷。作品將敘事空間置於上世紀80年代中國南方一個名為“蛋鎮”的小鎮,刻畫了以金光閃為代表的一群年輕人,憑藉對文學純粹的熱愛,在閉塞沉悶的環境中執着追求詩歌理想、短暫凝聚又終告星散的歷程。雖然詩社僅存五個月,卻深刻映照了那個年代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三十年後,垂暮的金光閃出資編撰《蛋鎮詩社·三十年資料選編》,不僅是對往事的追憶,更是對一代人青春與夢想的莊重致敬。

“蛋鎮”作為朱山坡多年來構建的文學地理標誌,既真實可感,又充滿荒誕與象徵色彩。它不僅是改革開放初期南方城鎮變遷的一個縮影,也承載了特定時期普通人的夢想與命運。作為“蛋鎮三部曲”的收官之作,《蛋鎮詩社》借“全民寫詩”這一頗具戲劇性的文化現象,勾勒出大時代中個體命運的焦慮與渴望。書中不斷出現的“更遠的南方”,既指涉現實中的粵港澳大灣區,也隱喻了人們對外部世界與精神自由的永恆嚮往。

跨界筆法一部充滿電影感的小說

朱山坡坦言,“蛋鎮”是他多年構建的文學故鄉,既荒誕又真實,既具體又象徵。它不僅是改革開放初期南方城鎮的縮影,更是一個承載夢想、焦慮與渴望的敘事空間。在“全民寫詩”的年代背後,是個體與命運的抗爭,是對“更遠的南方”——既是粵港澳大灣區,也是精神自由之地——的永恆眺望。

評論家蔣述卓從敘事與思想兩層面對《蛋鎮詩社》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小說採用電影化的敘事手法,情節緊湊、意象豐富。尤其是書中主人公幻想自己的葬禮與他人悼詞的段落,“既是文學想象的高光,也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層叩問。”

唐詩人則表示,《蛋鎮詩社》不僅是一部懷舊之作,更是一部具有當代意義的文本。“它讓我們看到,文學如何在地域中生長,又如何超越地域,觸及普遍的人性。”

地域性與超越性:文學的靈魂在哪裏?

互動環節中,讀者們圍繞小說情節、文化符號、異地經驗與文學使命等話題踊躍提問。

在迴應“地域是否限制創作”時,朱山坡表示,作家的文化根脈不可避免,但真正重要的是作品中所傳遞的文學精神。“地域是表達的起點,而不是終點。重要的是你是否通過一個地方,說出了更多人的故事。”

他進一步指出,東莞作為打工文學、報告文學的重鎮,有着深厚的民間書寫傳統。“中國作家第一村”正是這種傳統的延續與昇華,它讓文學不再遙遠,而是紮根於土地、交融於生活。

一位文學愛好者感慨:“今天不僅見到了喜歡的作家,更理解了一本書是如何從生活中長出來的。”

文學之光閃耀

分享會結束後,嘉賓與讀者共同參觀了朱山坡文學作品主題展。主辦方別出心裁設置“售票處”,向每位讀者贈送《蛋鎮詩社》限量明信片,朱山坡也為讀者逐一簽名留念。場面溫馨、交流熱烈。

本次活動通過展覽、對談、籤贈等多種形式,不僅搭建起作家與讀者之間的橋樑,更展現出“中國作家第一村”濃厚的文化氛圍與持續的文學感召力。正如一位參與者所說:“文學不只是在書裡,更是在這樣的相遇中發生。”

樟木頭鎮,這座坐落着“中國作家第一村”的小鎮,正以其獨特的文化生態,見證着文學與生活的深度融合,也照亮更多人的精神歸途。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可熠 校對:葉青 監製:蘇藝
來看億點點震撼!中國排面一看一個哇塞
【紫荊直播】正義必勝——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
圖集 | 人民軍隊英姿颯爽
帶你看勝利日大閱兵這一天!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