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靈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閱兵儀式,今天在北京隆重舉行,解放軍各類型的新型武器裝備都在儀式上集中亮相,彰顯了中國軍隊改革取得的豐碩成果。惟在特朗普政府揮舞關稅大棒威脅全球,環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的情況下,中國在今次閱兵中展示的新武器,可能會被一些西方媒體拿來炒作,妄圖借機遏制中國發展。
然而,今次閱兵的目的不僅是弘揚抗戰精神和宣揚和平價值觀,更是紀念亞洲各國於上世紀擺脫殖民主義枷鎖,戰勝邪惡侵略者,踏上合作共贏、和平發展之路的重要儀式;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和平的外部環境,對各國內部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面對世界百年變局的當下,國際社會更應該正確地看待二戰歷史,珍惜二戰後建立的國際合作秩序及和平紅利。
事實上,過去在西方輿論的演繹下,二戰歷史的主流論述都以歐美的角度進行解讀,以顯示西方社會在二戰期間所做出的貢獻。然而,據歷史學家統計,二戰期間中國與蘇俄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傷亡人數最多,若非兩國軍民保家衛國奮戰到底不惜犧牲,消枆了納粹德國及日本大量兵力,二戰歷史極有可能被改寫。特別是中國的人民和軍隊,在80年前縱然經歷了日軍的大屠殺、細菌戰、三光政策等駭人聽聞的殘暴罪行,仍舊毅然地舍身取義,前赴後繼地投入對抗入侵者,反抗法西斯主義的戰爭中,在山上、在海上、在田裡、在天空中堅定不移地進行抗爭,為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和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的同時,亦為二戰後全球經濟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是因為有當年抗戰英烈們的無私的奉獻和犧牲,中國於二戰後才得以破天荒地躋身聯合國五強,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轉折,亦為未來國際經貿合作、互利共贏發展和分享和平紅利埋下了伏筆。因此今次中國舉行閱兵不是為了煽動仇恨,而是要提醒國人毋忘國恥、莫負前人之犧牲,同時也是向國際社會發出提醒,重申和平對世界的重要性。
看看今天的中國,正是在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下,從二戰後的一窮二白發展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同時間亦正是因為在和平互惠的理念下,中國包容各式各樣的創新產業發展,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是10年來創新力上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擁有26個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由此可見,中國經濟發展正在為全球經濟注入澎湃發展動力。身處和平年代,雖未經戰爭之苦難,但亦知和平之不易,惟有自強不息,堅守和平互利的合作原則,才能在世界局勢動盪的當下,化解各方分歧,聚焦經濟發展,為人民謀求實利。
(作者係香港資深時評人,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