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健慈:論香港在“十五五”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角色躍升-紫荊網

傅健慈:論香港在“十五五”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角色躍升

日期:2025-10-2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傅健慈

近日,影響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主題是審議《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此次會議關乎國家發展的根本方向與長遠未來。作為國家發展藍圖的關鍵一環,緊鑼密鼓籌備中的“十五五”規劃,正是落實這一治理體系、邁向新征程的具體行動指南。對於正處於“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關鍵階段的香港而言,深刻領會四中全會精神,並前瞻性地思考如何對接“十五五”規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作為一名香港法律學者,我認為這是香港法學界必須肩負起的時代責任。

(一):深刻理解“制度”與“發展”的辯證關係

四中全會的核心在於“制度”與“治理”,而“十五五”規劃則將聚焦於“發展”與“藍圖”。兩者互為表裡,完善的制度是高品質發展的基石,科學的規劃是治理能力的集中體現。從法學視角看,一套完備、穩定、權威的法律體系,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與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對於香港而言,這意味著國家的整體法治進步與宏觀發展策略,共同構成了香港未來繁榮穩定的最堅實依託。我們極需將香港自身發展,置於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十五五”新征程的大局中考量。

(二):對接“十五五”:香港普通法體系的新使命與新機遇

展望“十五五”,國家勢必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邁出更大步伐。香港的普通法傳統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法律制度,在這一進程中不僅不能缺席,更應扮演“超級連絡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香港法律界應主動研究“十五五”規劃可能帶來的新領域、新業態,例如數字經濟、綠色金融、人工智慧治理等,積極探索香港普通法在為國家提供跨境法律風險防範、國際商事爭議解決、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的獨特價值。推動兩地法律規則在“一國”框架下的順暢銜接與機制創新,將是香港貢獻國家、同時提升自身國際法律樞紐地位的歷史性機遇。

(三):以法治與安全為發展保駕護航

四中全會強調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正是這一精神的具體實踐。展望“十五五”,一個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仍是發展的首要前提。法治是安全的基石,安全是發展的保障。作為法律學者,我們應當清晰認識到,全面準確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與執行機制,不僅是香港的憲制責任,更是確保香港能夠無縫對接國家戰略、吸引全球優質資本、保障社會民生福祉的核心條件。一個法治彰明、社會安定的香港,才能在國家新一輪發展中把握先機。

總而言之,四中全會所擘畫的治理藍圖與“十五五”規劃即將展開的發展畫卷,共同為香港指明了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清晰路徑。香港的法律界同仁,應以專業、前瞻和理性的態度,將學習四中全會精神與展望“十五五”規劃緊密結合。我們應堅定維護以憲法和基本法為基礎的憲制秩序,善用香港的法律優勢,主動為國家在更高水準改革開放中可能面臨的法律挑戰提供解決方案,為國家“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總目標,貢獻香港法律人不可替代的智慧與力量。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一國兩制”的正確航道上,與祖國同發展、共繁榮,迎接更加輝煌的未來。

(本文作者係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法治・教育科技促進會會長、北京交通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李天源 監製:連振海
“紫荊·院士開講”首次走進香港中學 探索“柔性電子”的奧秘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2025年紫荊文化論壇在港舉行
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發布 審議通過“十五五”規劃建議
中美將在馬來西亞舉行經貿磋商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