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立會選舉守公平 同頻共振護競爭 -紫荊網

屠海鳴:立會選舉守公平 同頻共振護競爭

日期:2025-10-23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屠海鳴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從明天就開始了!連日來,香港社會開始關注各路參選者的動態。

目前,最讓市民較多議論的就是那些排隊“棄選”的現屆議員。在筆者撰寫本文時,累計已有22名現任議員確認不尋求連任,多名年逾七十的資深議員“棄選”,亦有“新丁”表示不競逐。選委界議員江玉歡昨日中午會見傳媒時表示,選擇不尋求連任。預計還有多位議員會退下火線。

上周五(17日),國務院港澳辦公眾號發表署名“港澳平”的重要文章:《選好立法會再上新台階》。文章指出:“更需要強調的是,在新選舉制度下,選舉回歸選賢舉能的本質,尤為突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任何參選人如經法定程序確認為合資格候選人,都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展開競爭。不存在什麼‘祝福名單’,也沒有誰享有什麼‘特殊待遇’。他們一定會全情投入,比政綱、比能力、比形象,努力爭取選民支持。”

在這裡,“港澳平”文章突出了今次立法會選舉“公平競爭、良性競爭”這8個字,讓選舉更加彰顯高質量民主的健康,彰顯參選競選活動的熱烈活潑,彰顯社會團結一致為香港美好前景和市民福祉群策群力的積極務實向上。

大幕即將開啓,“守公平、護競爭”,成為了本港社會關注的焦點,很可能成為此次選舉的一項頂級流量。

興利除弊 環境趨好

“港澳平”的文章,通常都是波瀾起伏、擲地有聲。在上周五的文章中,特意強調新一屆立法會選舉進一步展現新選舉制度具有的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讓民主在更加公開、公平、公正、廉潔、有序的選舉中得到更好保障和體現。

今次立法會選舉是新選制下的第二屆選舉,無論從制度規範,還是從運行情況來看,都已“水到渠成”,中央完全沒有任何不放心之處。應該說,這是香港回歸以來選舉環境最好的時候。不妨與前兩屆選舉做個比較:

2017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舉行時,香港籠罩在“泛政治化”氣氛之下,原有的選舉制度在落實“愛國者治港”上存在漏洞,令“港獨”分子有可乘之機。要說“不放心”,那時中央的確不放心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後來的事實證明,確實有“港獨”分子竟然當選,梁、游等人在宣誓就職儀式上的“港獨”言行激起了海內外華人的怒火,最終被踢出立法會,但仍有部分“港獨”分子成功潛入,在2019年的“修例風波”中興風作浪、反中亂港。

2021年舉行的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是新選制下的第一次立法會選舉。新選制在議員席位、資格審查、提名要求、選舉方式等方面均有較大變化,由於是“第一次”,為防止實施過程中出現偏差,候選人都非常謹慎和小心。從選舉情況來看,“愛國者治港”落到了實處;從運作情況來看,立法會效能大大提升;從行政與立法的關係看,是回歸以來最好的時期;從議員履職情況看,“攬炒”“對抗”一去不返,理性監督成為常態。

第七屆立法會選舉結果達到預期,四年的運作健康良性,特區實現良政善治、議會實現高效高質量議政,總的來說,可以用上“欣慰”兩字來概括。再看今日香港的社會環境,“亂”的因素已經清除,“治”的根基更加牢固,“興”的動能日益充沛,選舉環境為回歸以來最好。中央對香港立法會選舉的“公平競爭、良性競爭”成竹在胸、堅定不移,讓參選者自由角逐、優勝劣汰,也讓眾多躍躍欲試者試試“牛刀”、露露“頭角”。

打破陳規 精心組織

不久前澳門特區的第八屆立法會選舉,深得中央肯定。澳門在“全民動員”的選舉氛圍下,選舉的投票人數創造了歷史新高,投票人數達到175,272,在澳門回歸後歷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人數最多的一次,投票率為53.35%,比第七屆立法會選舉高出近11個百分點。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10月16日在“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創未來”研討會致辭中表示:“特區政府會與選舉管理委員會緊密合作,為十二月七日的投票日做好準備,確保選舉公平、公正、誠實、安全有序地進行。所有選民都應履行公民責任,為自己投票、為我們的共同家園投票,選出心儀的愛國者進入立法會,以履行立法會議員的重要職責,聯同政府,為香港和市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同創美好未來。”

為確保選舉公平公正,香港特區政府優化選舉的各項流程安排,服務也開始細緻、到位和貼心。比如,選舉事務處將提供“合併投票安排”,讓選民可在同一投票站投下所有選票;將設立鄰近邊境投票站,便利往返內地的選民投票;將設立特別隊伍,讓有需要人士(即年滿70歲或以上人士、孕婦及因身體狀況而難以長時間站立排隊的人士)優先領取選票,並在投票站內設立座位區。

選舉事務處還將推出許多創新措施。比如,將在功能界別選舉中引入電子點票系統輔助點票;將優化“選民資料網上查閱系統”功能,方便選民登入系統實時查閱投票站及地圖、候選人簡介等資料,保證選舉過程的透明、高效和公正。

香港特區政府在新選制下成功組織過第七屆立法會選舉,已經積累了足夠經驗,澳门的辦法和經歷也可参考,相信第八屆立法會的選舉將組織得更好,為參選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提供保障。

戰幔掀起 重在“三比”

辭官歸故里也好,星夜趕科場也罷,隨著一批議員宣布“讓位”,相信會有一批新人摩拳擦掌;同時,大部分現任議員仍會尋求連任。

無論是“新丁”,還是“老馬”,都應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此次選舉既不同於舊選制下的第六屆立法會選舉,也不同於新選制下的第七屆立法會選舉,而要成為回歸以來最高水平的立法會選舉,尤為突出公平競爭、良性競爭。有“老本”的,不要寄希望於簡單的“識途”,是“茅廬”的,也不要試圖以嘩眾取寵的言論“博眼球”。棋逢敵手、將遇良才,如何“良性競爭”,重在以下“三比”:

比政綱。政綱優劣高低,不在於離奇,而在於瞄准實際、切實可行。過往歷屆立法會議員當中,不乏誇誇其談者,但提出的建議不接地氣、無法實施,早被選民看透。現在,香港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不少,比如,北都區建設遇到“規則規制障礙”,如何“拆牆破局”?美對華揮舞“關稅大棒”,香港貿易受損,如何止損增效?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推進,香港如何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等等。參選人比政綱,應在這些重大領域提出高質量的對策。

比能力。能力,不能理解為僅僅是“口才”,更重要的是“幹才”。無論“老驥伏櫪”、還是“蓄勢待發”,都可透過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對於“老馬”來說,應重點展示自己作為議員的履職業績;對於“新丁”來講,應重點展示自己在專業領域或地區治理中的業績。這些業績應可查詢、可驗證,不可誇大其詞,更不能無中生有。

比形象。形象,並非“長相靚”,而是公眾認可度高。主要包括以下內涵:愛國愛港立場堅定,為港為民服務熱誠;盡職盡責,兢兢業業,工作作風務實;專業能力強,具創新創造活力;清正廉潔,具有良好操守形象。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於2022年1月5日在深圳會見香港特區第七屆立法會11位議員時提出五點希望,希望議員做立場堅定的愛國者、行政主導體制的維護者、真正的民意代言人、高質素的管治者、立法會新風貌的開創者。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今天,當我們再次回味夏主任的“五點希望”,應對此次立法會選舉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堅守公平,同頻共振;風清氣正,有序競爭。——這才是高水平的民主選舉,也是本次立法會選舉應達到的效果!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江心雨 校對:郭孟琦 監製:連振海
香港特區代表團赴雄安新區考察
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王滬寧出席並講話
夏寶龍會見香港特區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代表團有關官員
今日 第一個台灣光復紀念日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