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2025年紫荊文化論壇在港舉行-紫荊網

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2025年紫荊文化論壇在港舉行

日期:2025-10-23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2025年10月23日上午,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交通銀行(香港)聯合主辦、紫荊雜誌社承辦的“2025年紫荊文化論壇”於香港隆重舉行。本屆論壇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主題,匯聚逾350位來自政商學界、金融科技、文化傳媒等領域的海內外嘉賓,共同探討香港在新時代下的發展機遇與全球角色,對外展現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决心與信心,樹立香港開放、自由、包容、安全的良好國際形象,吸引國際社會更多企業、資金、人才匯聚香港。

1
本刊記者 梅肯 攝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花有,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副部長李曙光,國際調解院首任秘書長鄭若驊,交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執行董事肖霆,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姚志勝,全國政協常委、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丁偉,全國政協委員、行政會議成員陳清霞,香港賽馬會內地事務主管陳岳鵬,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交通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楊浩等主禮嘉賓,共同主持啟動儀式為論壇揭幕。

wecom-temp-17608743-825c591507489b87bc9f5a06419dae2f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中指出,今年論壇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主題共同探討香港如何更好善用自身優勢,以“一國”為根,發揮“兩制”之利,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國家機遇和國際機遇的雙重疊加優勢。過去,香港在發揮“引進來、走出去”功能時,較為側重“引進來”。然而,隨著全球貿易秩序重塑,香港未來的新機遇將更突顯在“走出去”。這一轉變,源自內地企業不再局限於單一國家,轉而積極“出海”開拓新興市場。在這個過程中,香港迎來了大量商機,服務業、專業人士與融資等領域均有受益,形成互利共贏、協同發展的大格局。

李家超表示,香港要充分發揮優勢,持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積極拓展國際“朋友圈”,全力做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和把海外企業“引進來”的雙向跳板。在今日的論壇,他希望激發更多創新思路和務實建議,攜手把握機遇,將機遇轉化為實在的發展成果。

wecom-temp-15059688-c3d252d4c76c66194a601d132e8ba959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他表示,中央始終堅定支持香港繁榮發展,一系列惠港政策持續為香港賦能。香港主動作為,積極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的“八大中心”定位,深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與廣東、澳門共同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不斷彰顯香港優勢。

許正中強調,對於國際社會來說,香港是世界文明融合共生的最好模板,是認識解讀中國治理的最好樣板,也是分享中國機遇的最好踏板。他希望海內外嘉賓在論壇上碰撞思想火花、貢獻真知灼見,向世界講好香港故事,為香港明天加油助力。

wecom-temp-14551582-f88c323c180d9a85d9ecc505f6b4fbd1

在主旨演講環節,近日成立的國際調解院首任秘書長鄭若驊上任後首次公開亮相並發言。她指出,本屆論壇主題為“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而國際調解院正是名副其實的國際交往合作平台,它的成立填補了國際爭議解決的制度空白,兼顧了東西方文化差異,踐行了主權平等、相互尊重和多邊主義。她指出,國際調解院是首個在香港設立的政府間組織總部,這有助於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營商環境便利、法治高度發達,兼具普通法系和大陸法系的優勢,加強其國際爭端解決中心的地位。國際調解院將以國際組織的身分,通過與其他國際組織和調解機構的合作,支持香港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香港打造成為全球調解之都。

wecom-temp-13906525-33517a2f92e723c2ad6e0804a631a0f9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亞干以金融從業者的角度分享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相關思考。他認為應進一步強化香港“資本樞紐”的橋梁作用以及香港離岸人民幣樞紐地位,他建議可進一步完善香港點心債融資和二級市場交易、強化香港作為在岸債券投資渠道作用、增強香港作為人民幣風險管理中心角色,同時加快打造CMU成為國際市場廣為接受的中央證券托管機構。關於北部都會區和總部經濟建設,他建議要加快“北都大學城”建設,並進一步提升香港總部經濟吸引力。

wecom-temp-21162728-66bfc23f67d2695ef72f8e31602fa0df

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從全球治理視角分析,指出香港在中西對話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橋樑作用。他主張香港應深度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並把握一切機會發展與東盟鄰國的更緊密的關係。他還強調,香港應建立包容性身分認同、創造新的歸屬感,應將選擇生活在此地的人均視為香港全新國際化身分的組成部分,不斷推動多元文化共融。

wecom-temp-15294092-60b13be4d4b9cfc02e5824d645725166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以“‘耐心資本’--資本為矛,耐心為盾,驅動未來發展”為主題發表演講,分享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的發展路徑,她表示我們應抓緊國際發展機遇,肩負起發展的責任。她指出,所謂機遇,就是在全球動盪的時局中,發掘專注跨時代、跨領域和跨地域的優秀企業並幫助它們發展,而責任則是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塑中,貢獻香港和國家的智慧,讓世界有實事求是、多方共贏的選擇。

wecom-temp-15352779-756abbe86d0f7dfc7486abbb8317457b

中歐數字協會主席魯乙己以“創新時代築橋樑:香港的全球角色”為題,強調香港作為連通中國與世界的戰略橋樑,在創新驅動的21世紀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更應成為亞洲數位金融、人工智能與綠色金融的領航者,並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鏈接全球資本與内地創新動能。強化人才流動、建設可信數位基礎設施、堅持開放透明的治理,使香港成為中歐之間可信賴的數位與綠色合作門戶,推動以互補與共享創新為核心的新型全球化。

wecom-temp-11332926-d23972993982efd25378ba5a6118a18c

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吳宏偉聚焦高等教育與科創融合,以“服務国家戰略,助力香港高質量創科發展”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認為可以打造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全程國際化培養體系,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中心,推進香港與內地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各展所長,將香港打造成為受“一帶一路”國家學子歡迎的留學地,培養有中國心的外國學生和校友,進而增強國家影響力。

wecom-temp-13720044-ae342cb63c011024d47011dc863a206c

香港大學法學院政治理論講席教授、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貝淡寧以“儒學復興及其對香港的意義”為題,闡述了儒學在當代中國的復興背景及其對香港的啟示。儒學在經歷數十年沉寂後,因政治、經濟、心理及學術等多重因素而重新受到重視。在香港,儒學從未消失,已融入家庭倫理、宗教生活與政策制度中,無需“復興”,但需與時俱進,推動與性別平等、進步價值相容的現代詮釋,以避免被視為保守與過時的傳統。

wecom-temp-12779457-641274a4a82720145f7f4ca7492f7a6c

中國科學院院士、柔性電子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黃維發表以“柔性電子技術:打造香港成為未來顛覆性技術的樞紐”的主旨演講。他認為,柔性電子是智能時代的關鍵核心技術,香港可作為柔性電子技術研發起點,聯合大灣區及內地高校形成協作網絡,最終將在產業鏈完善的內地進行部署。他認為香港應發揮國際化及自身科研優勢,推動技術革新,同時帶動東盟與“一帶一路”市場合作,搶佔智能時代制高點。

wecom-temp-11356982-584ad8878f984f78ac7b15da2e30e1d3

馬來西亞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理事長許慶琦以“香港——連接中國、東盟與全球經濟的戰略橋樑”為題,強調香港長期作為中國與世界聯繫的“南大門”,角色不斷演進。從改革開放的資本門戶,至今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與創新樞紐,香港不僅促進中國與東盟之間日益緊密的貿易與投資,更在綠色金融、人民幣國際化、法治與文化教育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在當前全球不確定性加劇之際,香港將繼續以開放、双语和法治優勢,強化其作為系統、經濟與文明之間的戰略連接者。

wecom-temp-19269045-9f0f80b988ab0c31bbb1a7db98575aa7

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馬時亨指出,香港作為商業與投資的重要樞紐,始終以與時俱進的姿態蓬勃發展,不斷深化與傳統貿易夥伴的關係,同時積極在全球開拓新合作。馬時亨強調,香港作為連接內地和世界橋樑的角色,使大家能夠加強與世界各國和地區的聯繫,助力企業成長與經濟發展,同時支持和融入國家發展進程,無論是希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還是想開拓亞洲市場的外國企業,香港這個充滿活力的平台均能提供有力支持。

wecom-temp-13683566-769fe4c8d83f93f64f432ffa31b285ff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中阿改革發展研究中心理事王有勇強調,文明交流的意義,從來不在於展示,而在於理解;不在於炫耀,而在於共鳴。文化傳播不是一場短促的營銷,而是一條漫長的河流。它需要時間去沉澱,需要信任去滋養,需要理解去維系。香港文化的獨特性,正在於它的複合與開放。這樣的文化氣質,正能與阿拉伯文明的詩意與精神相映成輝。我們要講好香港的故事,更要講清香港的背景;讓阿拉伯世界看到的不僅是影像與味道,更能理解這些影像與味道背後的社會脈動、人文關懷與歷史厚度。

wecom-temp-19743171-db72115834c77403a1bef917ab4e49d1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強調,“一帶一路”十年建設的歷程,是各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探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對於香港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既是國家戰略,更蘊含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事實證明,參與“一帶一路”不僅有助於香港自身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更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和多功能平台的地位。在國家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香港只有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及大灣區建設的東風,才能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拓展自身發展空間。

BBA_8561

紫荊文化論壇自2021年創辦以來,已連續成功舉辦五屆,成為中央文化企業紫荊文化集團推動國際傳播與文明對話的重要品牌活動,是對外講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幫助國際社會更加全面客觀了解香港、认识解读中国治理的重要窗口。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天源 校對:李博揚 監製:連振海
香港特區代表團赴雄安新區考察
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王滬寧出席並講話
夏寶龍會見香港特區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代表團有關官員
今日 第一個台灣光復紀念日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