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稿】從“欲免戰禍”到《未來契約》——聯合國80年的輝煌成就和中國擔當-紫荊網

【紫荊專稿】從“欲免戰禍”到《未來契約》——聯合國80年的輝煌成就和中國擔當

日期:2025-09-01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北京 楊晨曦

80年前,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浩劫,承載著人類對永久和平的深切渴望,聯合國應運而生。站在二戰的廢墟上,國際社會痛定思痛,《聯合國憲章》開宗明義,“我聯合國人民同茲決心,欲免後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80年的歷史長卷中,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保障基本人權等領域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功績。

以和平為炬:守護人類免於戰禍的初心

聯合國最核心的使命即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其預防衝突、平息戰火的努力遍及全球。聯合國安理會承擔著維護國際和平的首要責任,是唯一有權授權部署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機構,它的成立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提供了重要的基礎。1948年6月,聯合國安理會向巴勒斯坦地區派出停戰監督組織,標誌著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創立。迄今,安理會已經授權執行超過70項維和行動,正在執行的多達11項。為了監督停火、穩定局勢、保護平民和推進熱點衝突的政治問題解決,維和人員堅守在戰亂衝突的中心地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在聯合國的幫助下,許多長期戰亂的地區實現了和平,挽救了無數生命,深刻改變了相關國家和人民的命運。維和行動也因此成為了聯合國最重要的和平工具之一。

調解危機和預防衝突是聯合國守護世界和平的另一重要途徑。在冷戰巔峰的1962年,聯合國代理秘書長吳丹以冷靜和權威斡旋於美蘇之間,為古巴導彈危機的和平解決架設橋樑。聯合國系統內外的特使機制持續在塞浦路斯、阿富汗、中東等熱點國家和地區,為探索解決爭端的政治途徑做出了重大貢獻。

聯合國是國際裁軍與防擴散的核心推動者,構建了全球軍控與防擴散的基石框架。《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在聯合國支持下誕生並成為維護全球核秩序的支柱;《化學武器公約》和《生物武器公約》等關鍵條約在聯合國框架下得以制定與推廣,為人類免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恐怖威脅構築了關鍵防線。

換圖:  6月26日,聯合國大會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舉行紀念《聯合國憲章》簽署80周年非正式全體會議(圖:新華社)
6月26日,聯合國大會在位於紐約的聯合國總部舉行紀念《聯合國憲章》簽署80周年非正式全體會議(圖:新華社)

以發展為綱:推動全球共同繁榮的實踐

聯合國始終將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作為自身工作的根本支柱。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聯合國國際發展戰略》指導下,聯合國陸續開展了“發展十年”計劃,設定全球發展階段性目標,強化了全球發展議程的規劃與引領。2000年9月,聯合國推動各會員國商定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千年發展目標”,設立了消滅極端貧窮和饑餓、全球合作促進發展等八項目標,旨在將全球貧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這一目標總體上如期達成,使數以億計的民眾擺脫貧窮。2015年9月,聯合國193個會員國在“可持續發展峰會”上通過了更具雄心的《改變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全球減貧、健康、教育、環境等領域的協同努力提供了最全面的路線圖,引導全球資源流向最迫切的發展需求。聯合國還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緊密合作,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重要資金支持和發展政策建議。

聯合國及其下屬機構在消除貧困與饑餓、推動全球公共衛生治理和全球環境治理方面,也取得了足以彪炳史冊的成就。世界糧食計劃署作為全球最大的人道主義組織,每年向數千萬深陷糧食危機的民眾提供寶貴援助;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全球範圍內長期致力於提升農業生產力和糧食安全水平,使數以億計的民眾免於饑餓。世界衛生組織是人類對抗疾病的核心協調機構,其領導的“全球根除天花計劃”於1979年宣告在全球範圍內徹底消滅天花這一千年瘟疫,堪稱人類公共衛生史上最輝煌的勝利。在應對艾滋病、瘧疾、結核病等重大疾病,以及協調全球應對新冠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世界衛生組織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協調和技術支持作用。聯合國環境署早已成為倡導和推動全球環保合作的關鍵力量。聯合國推動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為人類共同應對氣候危機搭建了有效的國際合作機制。《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環境公約也在聯合國框架下得以制訂和推進。

以人權為本:構建人類福祉的保障體系

聯合國將保障基本人權作為重點工作方向,為增進人類福祉作出了巨大貢獻。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在世界歷史上首次將人類的基本權利與自由以國際共識的形式固定下來,成為後續眾多國際人權條約的基石和思想來源。聯合國推動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公約》《兒童權利公約》等全球性多邊公約陸續訂立,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人權事務委員會等機構承擔著審議成員國報告、受理個人申訴的重要職責。這些公約和國際合作平台,構成了當代人權保護國際合作的“四樑八柱”,為人權保護建立起了統一的國際標準和組織協調機制。

在特定人群權利保護方面,《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數量達到史無前例的196個,成為人類歷史上最被廣泛接受的人權條約。聯合國婦女署積極推動《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等文件落實,在促進男女平等和增強婦女權能方面扮演著領導角色。聯合國難民署持續為因戰亂等因素流離失所的數千萬難民提供登記、庇護、物資、醫療等關鍵生存支持,並尋求持久解決方案,成為絕望人群的生命燈塔。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在重大自然災害、複雜人道主義危機方面擔當全球救援行動的協調中心,在印度洋海嘯、海地地震和敘利亞、也門等人道主義救援任務中,確保了援助資源高效地送及最需要的人群。近東救濟工程處(UNRWA)則為數百萬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教育、醫療和救濟服務,維繫著衝突邊緣群體的基本尊嚴。

以多邊為基:國際秩序支柱與中國擔當

和平、發展、人權三大工作領域之外,聯合國更是維護國際秩序、踐行多邊主義的核心平台。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准則,構成了當代國際秩序的重要基礎,為每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行為提供了規範。聯合國是多邊主義理念的產物,也是多邊主義實踐的平台。聯合國憲章的訂立和聯合國的建立,標誌著多邊主義重要的新開端。20世紀50、60年代,亞非拉國家掀起反帝反殖、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的廣泛運動,一大批發展中國家獲得獨立並加入聯合國。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加入,使聯合國逐漸成為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在聯合國框架下,每個國家的地位都平等,每個國家的聲音都重要,每個國家的一票都有效。正是這種基於多邊主義的制度設計,才使得聯合國在過往的80年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有力促進了國際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去年,歷經艱苦努力,聯合國未來峰會通過了《未來契約》。《未來契約》涵蓋可持續發展和發展籌資,國際和平與安全,科學、技術和創新及數字合作,青年和子孫後代,全球治理變革等五大領域,共有56項計劃,涵蓋了幾十年來無法達成協議的問題以及全新的領域。《未來契約》將發展議程置於中心位置,再次確認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貫穿於發展的各領域,發出了加強團結合作、完善全球治理的清晰政治信號,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明確了努力方向。

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在閃耀的成就之下,聯合國的運行和效力也面臨著嚴峻挑戰。近年來,個別國家在聯合國平台中持續挑弄大國競爭,導致安理會和多個聯合國機構在重大問題特別是國際安全事務上陷於分裂、難以充分履職。伴隨人工智能、網絡、外空、數字、生物安全等新型全球性挑戰不斷湧現,聯合國愈發顯得“力不從心”;一些國家熱衷於建立各種排他性“小圈子”,繞開聯合國制定“規則”,更削弱了聯合國權威。聯合國的機構設置和權力分配遠未能充分反映世界多極化趨勢,佔會員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不足;特別是安理會成員組成未能充分反映當今世界力量格局的變化,其代表性和權威性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預算不足、成員國拖欠會費問題長期困擾聯合國,嚴重束縛其行動能力。不難看到,聯合國面臨的種種困難,根源在於少數國家罔顧聯合國賴以立身的多邊主義理念,在這個全球最重要的多邊平台中肆行單邊主義和“偽多邊主義”。聯合國80年的歷史啟示人們,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是人類進步事業的重要保障,以協調合作為基石的多邊主義理念是解決全球問題的最佳方案;背離這一原則,不僅會使聯合國陷入重重困境,也會使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遭受重創,嚴重損害全人類的福祉。

回顧80年來聯合國取得的輝煌成就,中國的支持和貢獻至關重要。中國是聯合國的發起者之一,是第一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國家,始終堅定維護聯合國的權威和地位,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是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與維和攤款國,加入了幾乎所有國際條約和協議,忠實履行國際義務。在和平與安全議題上,中國是記錄最好的大國,從未主動挑起過一場戰爭,從未侵佔過別人的一寸土地;並且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最大的維和行動出兵國,中國“藍盔”已經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關鍵力量,為世界和平點亮希望。中國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人權事業進步,始終堅持正確人權觀,將人民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生存權和發展權作為首要基本人權,主張切實提升“全球南方”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推動建設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人權治理體系。中國長期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助力發展中國家實現自主和可持續發展、探索適合本國的現代化道路。

展望未來,聯合國的發展完善更需要中國發揮關鍵作用。近年來,習近平主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大理念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向世界貢獻了中國方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議同聯合國目標高度契合。“一帶一路”倡議也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台。直面當前聯合國面臨的重重挑戰,中國認為,“對於(聯合國)這座大廈,我們應該固本強基而不是拆樑毀柱”,“當前形勢下,聯合國的作用不能削弱、只能加強,聯合國的地位必須維護、不能取代”。針對最為敏感的聯合國核心機制改革,中國提出應繼續通過廣泛、民主協商,使安理會更具代表性、更有行動力,支持作出特殊安排,優先解決對非洲的歷史不公。

聯合國已經為各國遮風擋雨80年,未來的多極世界更加需要聯合國。唯有各國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精神,共同支持聯合國不斷改革完善,才能使其更好地擔當起“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鄰之道,和睦相處”的初心,引領人類穿越變局迷霧,駛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光明未來。

(作者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5年9月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安濤 校對:周默 監製:張晶晶
粵港兩地牌車主福音!皇崗、港珠澳大橋口岸可“免加簽”通關
來看億點點震撼!中國排面一看一個哇塞
【紫荊直播】正義必勝——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
圖集 | 人民軍隊英姿颯爽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