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回望閱兵十年路 強軍征程續華章-紫荊網

屠海鳴:回望閱兵十年路 強軍征程續華章

日期:2025-09-04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屠海鳴

3日上午,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並檢閱受閱部隊。習主席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必將勝利!”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筆者曾3次受邀出席北京重大閱兵活動,印象特別深的是2015年9月3日,筆者作為香港各界人士代表,受邀出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儀式,今年再次受邀出席閱兵儀式。

閱兵,作為國家盛典,是觀察一個國家國力軍力的重要“窗口”。與十年前相比,中國軍隊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回望閱兵十年路,強軍征程續華章。

銘記歷史與開創未來

與2015年閱兵一樣,此次閱兵突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的主題。筆者還留意到,此次閱兵又有新內涵。

其一,在“銘記歷史”的同時,更加註重“開創未來”。十年前閱兵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無論從習主席的講話,還是從受閱方隊的構成,“銘記歷史”的內容佔比都非常大。這一次,更加註重“開創未來”,一系列現代化武器裝備亮相,特別是海、陸、空三個無人作戰群的亮相,令人看到中國軍隊在“無人作戰”領域已走在了世界前列,將主導未來戰爭的定義權。

其二,人民軍隊的職責使命更加清晰和具體。十年前,習主席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闡述軍隊職責使命時指出:“忠實履行保衛祖國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聖職責,忠實執行維護世界和平的神聖使命。”3日,習主席指出:“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裡有個關鍵詞:“統一”,指向更加明確。

其三,彰顯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心。這次閱兵,藍色貝雷帽出現在受閱方陣當中,“維和方隊”的出現,釋放出強烈信號,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是國際維和的關鍵力量。事實上,中國自1990年首次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遣5名軍事觀察員至今,先後派出維和人員5萬余人次,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中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這表明,中國軍隊不僅要“守家護院”,還要維護“地球村”的和平。

“鋼鐵洪流”與“科技矩陣”

人們喜歡用“鋼鐵洪流”來形容閱兵現場;但這一次,筆者感受到,眼前滾滾而過的,不僅有“鋼鐵洪流”,更有“科技矩陣”和“全新的作戰體系”。可以看出,十年來,中國軍隊已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在一些領域擁有“降維打擊”的精銳能力。

從武器裝備看,十年前的閱兵,以機械化裝備為主,智能化、無人化裝備尚未成規模;這次閱兵中新型裝備的亮相比例大幅增加,從單一武器展示到“智能無人+高超聲速+體系作戰”的代際跨越。十年間,武器裝備實現了從“國產化突破”到“智能化引領”的歷史跨越。

從武裝力量結構看,四大兵種首次集中亮相,標誌著“4 軍種+ 4 兵種”的新型力量結構已經形成。“4軍種”是: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4支兵種是: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十年間,中國完成了武裝力量的戰略重塑。

從閱兵編組看,十年前的閱兵,按陸軍、海軍、空軍等傳統方陣劃分,“聯合作戰元素”較少。這次閱兵按“多域聯合打擊群”編組,形成了陸上作戰群、海上作戰群、防空反導群等多個作戰單元,以現代戰爭的需要來進行編隊。十年間,現代戰爭理念化為深層實踐。

觀禮陣容與廣泛影響

在2015年的閱兵儀式上,習主席的右邊,站著俄羅斯總統普京;習主席的左邊,站著時任韓國總統樸槿惠。有意思的是,3日的閱兵儀式上,普京還是站在那個位置,而站在習主席左邊的是朝鮮勞動黨總書記、國務委員長金正恩。

中、俄、朝三國領導人“同框”,折射出東北亞地緣政治的深刻變化。普京已是第23次訪華,對華“一往情深”;金正恩以往都是出席“一對一”的單邊外交活動,這是首次出席多邊外交活動,是“零的突破”。在國際局勢波譎雲詭、地緣博弈暗流湧動的當下,中、俄、朝走得更近,實則是受到國際上不友好勢力的“擠壓”,唯有“背靠背”“手拉手”,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外國領導人是印度尼西亞總統普拉博沃。由於國內最近發生騷亂,曾傳出他可能會取消訪華行程,但他還是於3日凌晨抵達北京,如期出席了閱兵式。再回想起普拉博沃曾作為當選總統,還沒有正式就任的時候就曾高調訪華,可以看出印尼非常看重與中國的關係,也迫切需要擴大對華合作。

事實上,不僅印尼如此,在整個東南亞,除了菲律賓與中國鬧彆扭,其他國家都搶著搭乘“中國發展快車”。此外,中亞五國元首在此次閱兵式上全部亮相,表明“中亞板塊”意識到“歐洲太遠”、“俄羅斯很忙”,而“中國很親”。

另外,觀察“26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出席”陣容,絕大多數來自“全球南方”國家。“全球南方”囊括了發展中國家。這說明,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得到了“全球南方”國家的高度認可。美國和歐洲主要大國“集體缺席”此次閱兵式,這本在預料之中。因為,他們有一套關於二戰敘事方式,只看重自己在二戰中的作為,而忽視前蘇聯和中國的貢獻,特別是戰後開啓的“冷戰模式”,至今仍讓他們擺脫不了“冷戰思維”的框框。

2015年閱兵儀式,有49個國家的代表出席;這次有超過80個國家的代表出席,涵蓋五大洲。同時,包括聯合國、上合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負責人首次集體出席。可以說,觀禮陣容更龐大,影響更廣泛。這次,出席閱兵式的港澳台人士同樣陣容龐大。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率360人代表團赴京出席;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率領逾140人的代表團赴京出席;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等來自台灣地區的人士,打破台當局的“封鎖計劃”出席閱兵式。

李家超行政長官3日中午還迅雷速發表日誌表示,現場觀看閱兵式後倍感振奮。他說:“香港正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我們必須以史為鑒,以堅定意志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閱兵,向來有“止戈為武”的含義。2025年的抗戰勝利日閱兵告訴世界:中國的“戈”,可以守疆護土,可以統一祖國,可以防戰止戰。

(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安濤 校對:劉雨桐 監製:張晶晶
李家超視察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投票站
聯大高票通過聯合國-上合組織合作決議
直接退港幣+秒入香港賬戶!港人北上消費迎離境退稅2.0版
香港特區政府在多個郊野公園設立中共抗戰遺址紀念牌匾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