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珊 :善用AI科技監測環境 減廢物處理設施污染

方國珊 :善用AI科技監測環境 減廢物處理設施污染

日期:2025-09-13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文|方國珊

發展局早前刊憲確立將軍澳第137區的發展,並表示基於配合區內未來的發展需要,計劃在第132區填海興建公眾填料轉運設施、混凝土廠、電力設施、建築廢物處理設施及廢物轉運站。

現時將軍澳逾50萬人居住,日後或增至70萬人,筆者見證社區發展日趨完善,居民安居樂業。環境部門文件指,上述設施主要處理區內產生的建築及家居廢物,居民雖然知悉設施主要服務區內,但憂慮環境受影響,冀局方提供環境監測方案及數據,釋除居民疑慮。

筆者曾到柴灣公眾填土躉船轉運站,該設施周邊沙塵滾滾,亦不時發出巨響,如此類設施靠近住宅區,居民難免擔憂建築廢物處理設施、轉運設施等設施運作時產生噪音、泥塵等問題。

削坡減填海面積 冀做好工程和營運監管

筆者早於2022年建議發展局把部份設施(如:混凝土廠)遷入岩洞,惟局方表示未能符合成本效益,維持填海造地。局方在前年提出減少1/5填海面積,採用削坡方式造地,惟以造價高昂為由,不考慮進一步將新造土地推入山體。

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提到:「任何時候,我們都要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為增進人民福祉而不懈努力。」筆者期望局方在填海工程、興建公共設施、處理建築廢料期間,建議由環保署及相關部門直接進行24小時環境監測,善用AI科技做好監管,切實做好降噪、控塵、減砂石措施,顧及市民健康,維持維港一帶優美環境。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香港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
聯合國調查委員會認定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犯下種族滅絕罪行
“九一八”全球多地同步上映:《731》延檔的歷史深意與全球使命
​中國香港歡迎世界貿易組織《漁業補貼協定》生效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