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施政報告橫向到邊 一以貫之縱向到底-紫荊網

屠海鳴:施政報告橫向到邊 一以貫之縱向到底

日期:2025-09-16 來源:信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屠海鳴

明天上午11點,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宣布2025年施政報告。三個月來,隨著李家超一場埸各界咨詢會、一次次下基層與民眾互動,全港市民對施政報告的關注度不斷升溫,雖然暫還不能用上“舉城翹首”這個詞匯,但完全接近“傾城期待”了。

這是李家超任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也是本屆政府推進改革發展處於關鍵時期的一份施政報告,也就是說,在本屆政府的中後期,許多“硬骨頭”已經到了必須“啃下”時候了!

鑒於此,社會各界和市民不僅關注施政報告如何“划重點”,也十分關注施政報告如何“抓落實”。李家超就任行政長官三年多來,有一個顯著的工作特點和作風,就是重點工作玉汝於成、堅持不懈,為此,對政府運作機制進行了不少改革,“抓落實”的力度明顯增強。

然而,還有一些“硬骨頭”還沒有“啃下”。比如李家超曾坦言,對北部都會區建設“心急如焚”。因此,人們期盼新一份施政報告繼續在“抓落實”上加力,把“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機制做精做細。

“橫向到邊”意味著政策覆蓋所有相關部門,協同無死角;“縱向到底”則要求政策能從上至下貫通,直達基層執行單元。如此以來,才能凝聚更大合力,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確保施政報告提出的重點工作一項一項落到實處。

政策籌謀力圖範疇更寬

過往,市民對政府部門之間配合不足頗有怨言;本屆政府就任後,李家超從第一份施政報告開始,就明確提出強化跨部門統籌機制,由正副司長級官員領導跨部門的工作委員會或工作組,聚焦土地及房屋、扶貧、低空經濟、教育科技人才發展等重點工作,形成攻堅合力。

從運行情況來看,跨部門統籌機制效果不錯。比如,住房問題明顯改善。特區政府公布了2025年第二季公屋綜合輪候時間,一般申請者的綜合輪候時間下降至5.1年,對比今屆特區政府上任前的最高6.1年,縮短了整整一年。

但從現在的情形看,僅僅做到政府部門之間的“橫向統籌”是不夠的;幹大事,創大業,需要雷厲風行、銳意進取,更大範圍的“橫向統籌”。

比如,北部都會區開發建設遇到瓶頸。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資源分配與融資遇到挑戰。大型項目開發成本高昂,受政府財政狀況影響較大。傳統的“地價先行”模式在市場波動時可能使開發商謹慎不前。特區政府雖然提出了“片區開發”等創新融資模式,但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仍需細化政策。

其二,缺少強有力的統籌機構。北部都會區不是普通的基建項目,是造一座新城,工程浩大、環節複雜、涉及事項很多,不僅要統籌政府部門內部,還涉及到行政機關與立法機關的配合、政府與原住民之間的協調、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銜接,香港與深圳之間的溝通,等等。對比廣東深圳、上海浦東,以及新加坡裕廊工業區的開發建設,香港北部都會區的統籌辦事機構層級不高,統籌力度不足。

其三,法規制度滯後與程序繁瑣。現有的土地規劃、用途管制、補地價機制等,未能完全適應新興產業發展需求,每次調整用途都需漫長程序。此外,儘管“基建先行”的設想很好,“中國中鐵”等“中字頭”企業參與北部都會區開發建設的熱情很高,且能達到“提速、提質、降成本”的要求,但在工程標準、引入外勞方面受到制約,急需拆牆鬆綁、破除藩籬。

施政布署務求扎根更深

本屆政府在建立“縱向到底”的執行機制方面頗有建樹,最成功的範例當屬地區治理。

本屆政府推進區議會改革、重塑“三會”組織、組建地區關愛隊,形成了“區議會+地區『三會』+關愛隊”的基層治理體系,民政專員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成為政府部門與地區治理組織之間的“橋梁”。

民政及青年局局長麥美娟對此感受很深。每當遇到暴雨、火警的危機情況,在民政專員的統籌下,區議會和關愛隊配合專業救援隊伍迅速行動,為民解難,得到市民的高度贊許。平常時日,關愛隊則在關愛長者和殘障人士、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令地區治理煥然一新。

此外,政府設立“全政府動員”制度,強化政府應對重大事件的應變能力;嚴厲打擊濫用公屋,增加公屋供應量;推進“以文塑旅,文旅融合”等方面,都逐步形成了“縱向到底”的“抓落實”機制。

那麼,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筆者認為,應在以下三處繼續著力。

其一,繼續完善執行機制。縱觀本屆政府施政三年多來,凡是落實較好的工作,都建立了高效的執行機制。推進重點難點工作需要哪個部門,就把哪個部門加進來;需要優化部門職能,就及時優化部門職能。比如,過往的文化、體育和旅遊是分散在政府不同部門的,本屆政府將其統一整合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下一步,應按照這一思路繼續做好。

其二,提升政策精準度。制定政策越精準,越容易落實到位。近來人們對“搶人才”政策議論較多。截止至今年8月底,香港各項輸入人才計劃超過35萬宗獲批,抵港人數超過23萬人,遠超原定三年10.5萬人的目標,但留下來的比例不高,以“高才通”為例,到期續簽的比例為54%。這啓示我們,“搶人才”不僅要重視數量,更要重視人才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同時,按照中央對香港的定位,香港要全力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應重點面向國際、而不是面向內地吸引高端人才。

其三,考核嚴格到位。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中就引入了績效指標(KPI),以強化問責。三年多來,這套績效考核有效提升了政府效率,公務員隊伍也逐漸適應了這套考核體系。但要看到,本屆政府要“啃硬骨頭”,必須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對公務員加大考核和問責力度。

落地見效注重求真務實

李家超就任以來,大力改革政府文化,收效不錯。如今,在公務員隊伍當中,已經沒有以“公務員中立”為由推諉扯皮的現象了,政府團隊的執行力大大提高。

但要把施政報告提出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僅靠政府的執行力是不夠的,整個社會要形成求真務實的文化氛圍,強力支持行政長官和政府團隊抓落實,政府的效能才能再次躍上新高度。筆者認為,以下三個方面頗為重要。

其一,注重“說”,也要注重“做”。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香港調研時反復強調,大家要當“局中人”,不要當“局外人”;要當“運動員”,不要當“評論員”。這不僅是講給行政、立法機構公職人員的,也是講給香港社會各界的。社會各界人士為香港發展提建議,是“說”,也是一種“做”。從建議是否切實可行,可以看出是否進行了深入調研。大家應多提可行性強、接地氣的建議,切忌信口開河、天馬行空、不著邊際。

其二,注重“小我”,也要注重“大我”。每個人、每個組織在提建議、辦事情的時候,首先要考慮自身的利益,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大家都只顧自己和小團體的利益,不顧大局,各不相讓,許多事情就沒法辦,最終大家都吃虧。香港應培育顧全大局的社會氛圍,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著辦,把“小我”容入“大我”之中,凝聚最大社會共識,才有利於施政報告提出的政策盡快落地。

其三,注重“眼前”,也要注重“長遠”。施政報告提出的有些措施,實施難度大,見效週期長,屬於“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必須從現在開始一步步去做,社會各界和市民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理,應積極支持政府抓落實。只要“看準方向找到路”,總有一天必能到達,不要擔心“山高路遠困難多”。

夏寶龍主任十分看重特區政府每一份施政報告,他與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會面交流時,經常會問及社會各界和市民群眾對施政報告的意見建議。夏主任曾在天津、浙江擔任主官多年,具有豐富的地方工作經歷,工作作風非常務實,不僅看重“亮點”,也看重“落實”。

念茲在茲,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亮相,社會各界和廣大市民充滿期待,我們要關注其中的“新政”,更要關注如何落實“新政”。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執行機制,需要特區管治團隊加把勁;形成求真務實的社會氛圍、支持“新政”落地,你我他都不是“局外人”,每個人都須盡一份力。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來源:信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梅肯 校對:劉可熠 監製:李博揚
李家超:十一國慶半價看戲 電車、中環至尖沙咀小輪免費搭
中國海警依法對位黃岩島領海非法活動的多艘菲律賓公務船採取管制措施
中美馬德里經貿會談成果公布
特區政府再放大招:港八大非本地生比例擬增至50%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