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輝:AI加速教育變革 “數智賦能”谷創新-紫荊網

黃錦輝:AI加速教育變革 “數智賦能”谷創新

日期:2025-10-14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黃錦輝

2025年是人工智能教育元年,國家教育部先後發布了《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及《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

從頂層設計、課程規範到使用指南,構建了覆蓋全方位教學應用場景的人工智能(AI)教育實施框架,大力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筆者樂見特區政府高度重視“科教興國”的國策,貫徹落實去年三中全會“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要求,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會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緊隨國家教育部的步伐,將於明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

縱向貫通+橫向融合 擴創科教育

行政長官提及,“藍圖”將包括優化中小學銜接的資訊和創科教育課程、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等。要有效實現上述兩項措施,絕不能僅僅把課程內容按着年級綫性延伸,或是以增潤形式教授零散的技能;而是要立體地“縱向貫通”(小學到中學)及“橫向融合”(跨學科),以培養學生創新解難的能力。

在“縱向貫通”方面,需要確保課程的連貫性與遞進性,細化創科能力階梯,明確界定小一至中六學生在編程、人機協作、數碼素養、設計思維等方面的預期學習成果。建議局方利用電子登記紀錄,收錄學生的創科項目成果及創科能力傾向紀錄,讓中學教師藉此了解學生的能力,適當調整課堂設計,實現中小學創科教育的無縫銜接。

在“橫向融合”方面,要改革體制機制,打破學科壁壘,實現跨科協作,培育學生活用資訊與創科技能,去解決其他學科的實際問題。在編排課表時,可以考慮彈性整合電腦、科學等科目的課時,設立跨學科的“創科項目課時”,讓不同科目的教師合作指導學生進行較大型的跨科創科專題項目。為免學生在進行項目時,因缺乏必要的前置知識而受阻,應在學年初由跨學科教師團隊共同商定該學期將進行的核心跨學科項目,分析完成該項目所需的核心知識和技能來自哪些學科,規劃各學科需要在何時完成相關知識的教學。通過前瞻性的整體規劃,讓各學科的教學進度在特定時間點上“同頻共振”,為同一個項目目標提供知識支撑。“先學後用”的安排不僅鞏固了學科知識,更讓學生在應用情境中深刻理解知識的實際價值。

改革體制 打破壁壘實現跨科協作

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為人們提供了強大的隨身外部知識庫,大大減低單純“記住知識”、“死記硬背”的價值。教師的角色亦從“知識的權威”變為“學習的引導者”,需要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思考、提問,以及掌握正確的科技倫理觀,與人工智能協同工作。建議學校彈性安排小班課堂,讓教師按照學生的差異設計分層任務,並透過即時反饋與討論,實現因材施教。在評估學生的能力時,應該把重點從學科知識測驗,部分轉移到跨學科項目的成果上,從多維度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明辨慎思、創意解難、人機協作等能力。

為了進一步推進本港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筆者建議政府製作本地化教育領域的人工智能垂直應用模型(本地教育LLM),綜合本地教育資源,除了各級各科課程核心內容,還應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香港學科測驗(HKAT)和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等資料,並按學科分類,全面提供予師生使用,同時提供拔尖補底的支援,譬如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層學生補習,依託人工智能技術構建更公平、靈活的教育體系和學習途徑。

收窄教育鴻溝 智能推薦微課程

待本地教育LLM逐步完善,對標內地的“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中小學”、“職教”、“高教”、“終身”教育平台時,便能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路徑,讓天賦各異的學生都能以最適合自己的節奏和方式持續進步;將最優秀教師的教學智慧以數字化形式惠及每一個學生,收窄教育鴻溝;按照勞動市場的實時需求變化,智能推薦微課程,幫助用戶精準增值,為社會培養出更具創新精神的終身學習者,將創新科技帶來的挑戰,化為香港的無限機遇。

【知識庫】施政報告數字教育措施

•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發展,資源將用於課程設計、教學工具及培訓等方面。

•制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幫助學生從小建立AI知識與應用能力。

•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AI不再只是選修或課外活動,而是正式成為中小學課程的一部分。

•加強教師AI培訓,提供專業發展機會,讓教師掌握AI教學技巧與最新科技趨勢。

•引入企業資源,鼓勵學校與科技企業合作,將業界資源和真實案例引入課堂,提升教學實效。

•這些措施顯示港府正積極推動AI教育普及化,讓下一代具備應對未來科技社會的能力。

(作者係香港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普京與敘政權領導人閉門面談兩個半小時,雙方談了啥?
19歲“渝超”小將,踢出“超級世界波”!
最快旅行時間14分鐘!越來越多人選擇這條高鐵通勤
我國發現一處大型金礦!新增金資源量超40噸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