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屠海鳴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即將開啓,近日已經有8位資深議員排隊宣布“棄選”,引發不少街談巷議。筆者無意猜測接下去還有哪一位或哪幾位資深議員還會“勇下火線”,但心如止水、無欲則剛,作為香港立法會的中流砥柱、核心力量,所有資深議員,都值得香港社會和廣大市民肯定、敬重和尊崇。
前天(14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行會前表示,任何組織因換屆出現人士更替屬正常,尊重今次宣布棄選的議員的選擇,感謝本屆立法會議員的工作。李家超表示,今屆立法會務實高效審議法案,在4年會期中通過約130條法案,較上屆同期超出60%。他又鼓勵愛國、愛港、有力之士積極參與選舉,貢獻香港。
正如行政長官所言,“換屆換人”,實屬正常;同時,在有些關鍵時期,“換屆”不僅意味著“換人”,還意味著“換代”。“老將”完成歷史使命,“交棒”給新人,這也實屬正常。李家超的不刊之論,言簡意賅、言之鑿鑿,深中肯綮,令人信服。
在香港由治及興的進程中,如果說2020年至今香港由治及興的主基調是一個“穩”字,重心是“以穩促興”,那麼,下一步,香港由治及興的主基調則可視為一個“變”字,重心是“以變促興”。重心變了,管治團隊也應隨之而變。
以穩促興,資深議員勞苦功高;以變促興,資深議員“急流勇退”。這正是真心貢獻國家、服務香港、不計個人得失的體現,令人尊敬、令人稱頌!香港資深議員識大體,引退讓賢化春雨。
兢兢業業勞苦功高
說真心話,當這幾位資深議員宣布“棄選”時,不少市民依依不捨。比如,現任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連任5屆的經民聯商界(第一)議員林健鋒,被稱為建制派“班長”的廖長江,等等。艱難險阻,篳路藍縷。他們恪盡職守,兢兢業業,一路走來,踏進坎坷,實屬不易!以下三個方面的表現尤其令人難忘。
其一,困境中的堅守。回想2019“修例風波”期間,香港立法會大樓遭受暴力衝擊,一片狼藉,面目全非,無法正常使用;攬炒派議員更是步步緊逼,挑戰法律權威和立法會議事規則。作為立法會主席的梁君彥,克服重重困難,維持立法會運作,組織議員持續葉開會,審議各項議案。不少資深議員挺身而出,排除政治干擾,為民生議題鼓與呼,投一下負責任的一票。
其二,完成歷史性答卷。2024年3月19日,立法會開會近40小時,認真審議後,全票通過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香港特區由此履行了基本法23條訂明的憲制責任,補上了耽誤了26年多的功課。梁君彥作為立法會主席,還史無前例投下歷史性的一票。議案的“全票”通過,集中體現了議員們的愛國愛港情懷和責任擔當。
其三,推動民生問題解決。長期困擾香港的“劏房”問題,早已是民生之痛,亦是香港之恥。特區政府致力於逐步取締“劏房”,立法會支持政府此舉,通過簡樸房規管相關條例。“網約車”倍受社會關注,立法會正在審議政府提交的草案,有望徹底解決超過十年的網約車規管空白問題。
本屆立法會通過的法例較上屆同期多出近九成,批出的撥款建議較上屆同期多出一成。這樣的工作效能,是以往無法想象的。這背後,每一位資深議員都傾注了大量心血。
立法會並非某些人所說的“只配合,不監督,不反對”,本屆立法會否決了多項議案。比如,許多議員針對《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提出了尖銳的反對意見,立法會最終投票否決了該議案。
退下“火線”此時最佳
資深議員的先後“惜別”,有些有跡可尋,有些卻始料未及。“班長”廖長江宣布“棄選”時的一段話頗具代表性。他說,我已連續擔任三屆立法會議員。想做的,必須做的,都已經做到。香港已完成機制建設,實現由亂到治,開啓由治及興。崎嶇之路已基本踏平,是“交棒”的合適時候,讓愛國愛港力量薪火相傳。
正如“班長”所言,資深議員現在退下“火線”,時機最佳。理由有二:
其一,大局已穩,功成身退。綜觀這幾位年逾七旬的資深議員,大都擔任了兩屆以上議員,這期間正是香港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關鍵期,他們作為堅定的愛國愛港者,在確保立法會嚴格按照基本法履行職責上做出了重要貢獻。比如,數度動議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及財委會程序(反“拉布”和完善機制)等。如今,立法會健康運作,行政和立法機關的溝通順暢、協調良性,他們可以放心地“交棒”。
其二,培育新人,刻不容緩。時下,香港發展處於關鍵時期。從國際局勢看,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大,未來遭遇“驚濤駭浪”的幾率上升,勢必給香港造成嚴重衝擊;從國家大局看,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對香港提出了新要求,香港要發揮任何一個內地城市都無法替代的特殊作用;從香港發展看,北都區開發建設等重點工作推進不如預期,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革創新。香港要應對未來挑戰,立法會作用不容低估,資深議員騰出位子,讓年輕有為的新生力量擔當重任,有利於立法會形成積極進取、朝氣蓬勃的氛圍,促使立法會與政府“無縫配合”,創新改革,共同提升管治效能和發展動力。
桑榆之志老而彌堅
隨著這些資深議員“功成身退”,此次立法會換屆的“換代”的特徵更加明顯。資深議員“身退”,並非“心退”、“全退”,人們期望這些年高德劭、德高望重的資深議員,依然為香港的發展獻計出力。在筆者看來,退下“火線”的老將至少可以在以下三個方面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其一,內聯外通。此次“棄選”的資深議員,大都擁有多年的從政經驗,無論是與內地、還是與海外的溝通聯絡,都有熟悉的通道、廣泛的人脈,並瞭解各地、各方的規則,可以繼續發揮這一優勢,助力香港做好“內聯外通”大文章。
其二,凝心聚力。此次“棄選”的資深議員,大都是所在行業的翹楚和“意見領袖”,擁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未來,香港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俗話說“老將出馬,一個頂倆”。關鍵時刻,他們的言行會影響一大片,資深議員可依舊發揮自身的影響力,為香港前行注入正能量。
其三,扶持新人。此次立法會選舉,將有許多中青年一代“登堂入室”,他們有各自的優勢,也會有各自的短板。退下來的老將,有責任和義務發現、甄別本界別、本地區的“好苗子”,幫助那些願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年輕人積極參選,扶上馬、送一程。退下火線,並非無所作為,當好“伯樂”,亦是大功一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中央領導、中央涉港部門和特區政府十分肯定和重視這批老驥伏櫪、老而彌篤的資深議員的經驗與作用,相信依然有平台舞台,讓他們施展才華,發揮余熱。
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多次指出,希望香港銳意改革,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打開發展新天地。
識變應變求變,需要體制機制的變革,也需要發揮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一批資深議員主動“棄選”,功成身退,這是助力香港變革的實際行動,多少年後再回首,其重大意義和關鍵作用將會更加彰顯。今天,應該為他們的高風亮節、峻節清風點一個大大的“贊”!
(本文作者係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