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美雄
今年以來,美式關稅大棒揮向全球,從歐盟到東盟,從鋼鋁到消費品,美國政府以關稅為武器對多國極限施壓。對此,不少國家或妥協退讓,或忍氣吞聲。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帖稱,將從11月1日起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100%關稅並對關鍵軟件實施出口管制,以“回應”中國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面對這故技重演的霸權劇本,中方以堅定立場給出答案:不跪,不退!這不僅是維護自身權益的正當之舉,更是對單邊主義的強力回擊。
美方一邊透過媒體表達“有事要和中方面談”,安排訪華及會晤;一邊又對中國企業無理制裁、對華技術不斷封鎖,妄圖打壓中方至無力還手、被迫作出重大讓步。本輪中美博弈的導火索,是美國商務部於9月29日發布的“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根據該規則,一旦中國企業被列入“實體清單”,其持股超過50%的子公司也將自動受到同等出口管制。此舉意在全面封鎖芯片技術對華流通,以增加未來對華談判的籌碼。然而,“邊打邊談”的部署早已被中方看透,美方這番舉動可謂“先撩者賤”,反而增強了中方開展對等鬥爭和反制的決心。
中方祭出稀土管制、調整農產品進口等組合拳,顯然令美方大失預算。特朗普先是社交發帖,“怒斥”中國對稀土等稀有元素實施出口管制,宣稱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0%新關稅,並同步對所有“關鍵軟件及相關技術產品”實施出口管制。其情緒化、歇斯底里的報復措施,正暴露美國當局過往對中國的預判和戰略已陷崩潰邊緣,因而顯得被動與混亂。
中國強化稀土出口管制的舉措,絕非無的放矢,而是兼具明確的針對性與正當性。有證據表明,部分客戶將進口自中國或由中國技術生產的稀土產品,間接提供給美國國防工業。為維護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中方完全有理由採取進一步的出口管制。今次商務部推出的管制措施全面周密,涵蓋稀土技術、稀土設備、稀土原料等關鍵領域,而且相關的鋰電、無人機和反無人機、超硬材料、芯片等領域,沒有中方許可均不許出口。這正是就美國不斷收緊對華高端芯片封鎖、推行科技霸權政策的對等反制,而最無資格指責的正是美國政府,中方只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中國之所以能在美國挑起的長年貿易戰中堅持不跪不退,緣於新中國成立後所積澱的戰略定力與歷史智慧,其核心邏輯是“以鬥爭求合作則合作存”。回望抗美援朝,即便當時中美國力懸殊,中國仍堅定援朝,不僅捍衛了國家主權,更奠定了今日國家的底氣與和平發展的基石。自2018年貿易戰爆發以來,這一斗爭精神得以延續,外部壓力非但沒有阻礙中國發展,反而加速其經濟轉型與科技自主創新的步伐。
正如許多聲音強調“中國人不吃脅迫那一套”,這一態勢在具體領域尤為明顯:比如在半導體等技術封鎖中,中國持續突破,對美依賴顯著降低。反觀美國,其國內稀土產業鏈重建緩慢,農產品也難覓替代市場,對華施壓的籌碼正日益耗盡,霸凌行徑終落得“傷敵更傷己”的結局。
近期,中方在稀土、農產品等關鍵領域的精準反制已直擊美方痛點。以暫停購買美國大豆為例,此舉在其出口市場造成了巨大缺口,充分表明中國針對貿易戰的策略行之有效。“談,大門打開;打,奉陪到底。”中方反制措施迅速、對等且精準,標誌着中美戰略博弈進入新階段。美方必須認清現實:中國既有能力也有決心,絕不吃脅迫那一套。
美國慣用的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在國際上早已不得人心。中方在堅決反制的同時,始終秉持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大國擔當。隨着中國持續深化與全球各國的互利合作,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零和博弈的舊邏輯必將被時代淘汰。中方不跪不退,捍衛的不僅是本國利益,也是多邊貿易體系和國際公平正義的未來。
(作者係西貢區議員、大灣區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