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肺癌 守護健康

關注肺癌 守護健康

日期:2025-10-24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Picture1

肺癌(包括氣管、支氣管及肺部的癌症)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2022年,全球估計有超過240萬宗新增肺癌病例,及逾180萬宗與肺癌相關的死亡個案。

香港肺癌數據

  • 2021年,香港癌症統計中心錄得5978宗新增肺癌個案,較2011年的4401宗增加35.8%。這部分原因是人口增長及人口老化導致。
  • 經人口結構的變化進行調整後,男性肺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於過去十年呈下降趨勢,然而女性肺癌的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同期卻呈上升趨勢。
  • 在2021年所有新增肺癌患者中,有三分之二(66.0%)的確診年齡中位數為65歲或以上。
  • 逾半數(56.9%)於確診時已屬晚期肺癌。

肺癌死亡率

  • 2022年,香港共有3782人死於肺癌,佔所有癌症死亡個案的25.7%。
  • 經人口結構的變化進行調整後,男性及女性的肺癌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於過去十年均呈下降趨勢。

肺癌存活率

  • 本地數據顯示肺癌的五年存活率估算為21.8%,仍屬偏低水平。
  • 根據確診時的癌症期數,五年相對存活率差異明顯:
    - 第一期:約72.4%
    - 第二期:約45.4%
    - 第三期:約24.6%
    - 第四期:約7.8%
  • 肺癌患者存活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肺癌的臨床分期和類型,以及患者的年齡和接受診斷時的吸煙狀況等。
  • 在大多數國家,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估計約為10%至20%。

認清肺癌風險因素

Picture2

吸食煙草產品:傳統煙、雪茄或煙斗等所有煙草製品是肺癌的主因,全球各地有80%至85%的肺癌病例由吸煙所致。煙草煙霧內含7000多種化學混合物,當中至少有69種已知會致癌,故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已將它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吸煙沒有所謂安全水平,即使偶爾吸食也會增加患癌風險。與不吸煙人士相比,吸煙人士患上肺癌的風險高22倍。愈早開始吸煙、吸煙愈多,患上肺癌的風險就越大。

  • 二手煙:吸入配偶或家人呼出的二手煙、在工作地方或公共場所吸入二手煙也會導致肺癌。對從不吸煙的人士來說,接觸二手煙會令患上肺癌的風險增加25%。接觸二手煙越頻密、時間越長,患上肺癌的風險就會愈大。
  • 其他風險因素:
    o    在工作期間接觸某些致癌物質(如石棉、鎳、氡氣和結晶二氧化矽等)
    o    吸入戶外和室內空氣污染(如在通風不良的居所烹飪期間所產生的油煙)
    o    曾患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
    o    年齡增長
    o    有肺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曾患肺癌) 

預防肺癌

不吸煙是預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流行病學研究指出,曾重度吸煙的人士戒煙五年後,患上肺癌的風險較仍吸煙的人士低39.1%,但即使已戒煙25年,患上肺癌的風險仍較從不吸煙人士高3倍。因此,非吸煙人士切勿開始吸煙,而吸煙人士應立即戒煙。

除了不吸煙之外,實踐健康的生活模式,也可降低患上肺癌的風險。綜合研究結果顯示,多進食水果和蔬菜可降低患上肺癌風險8%至18%,而多進行休閒體能活動可令患上肺癌的風險降低26%。

此外,遵從職業安全及健康規則(如使用保護設備)以避免或減少在工作場所中接觸已知致癌物質,亦可降低患上肺癌的機會。

Picture3

及早發現肺癌

早期肺癌的症狀不容易察覺,常見症狀包括:

  • 持續咳嗽
  • 咳血
  • 呼吸困難
  • 胸口疼痛
  • 聲音嘶啞
  • 原因不明的疲倦和體重下降。

如出現任何可疑症狀,患者應盡快求醫。

防癌策略

政府於2019年推出了《香港癌症策略》,就香港癌症防控工作制訂全面計劃。由於吸煙是肺癌的罪魁禍首,政府一直多管齊下,透過立法、執法、宣傳、教育、戒煙服務和稅收等方面加強控煙。雖然本港15歲或以上每日吸煙人士的比例已由2002年的14.4%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9.1%,令香港成為世界上其一吸煙人士比例最低的地區,但政府會繼續推動控煙工作,以進一步降低吸煙率。衞生署會繼續與各界合作,推廣無煙文化,鼓勵市民奉行健康生活模式。

DH_Social media banner_as of 26.9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李家超與團隊舉行會議 學習貫徹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有片|衛星視角下的中國台灣省
盧文端:港澳辦為何嚴正宣示選舉不容干擾破壞
龔之平:揭穿所謂”中央干預特區選舉”偽命題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