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勇:貫徹四中全會精神 勇擔新時代發展使命-紫荊網

孫偉勇:貫徹四中全會精神 勇擔新時代發展使命

日期:2025-10-24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文|孫偉勇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這是在中國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為未來五年國家發展提供了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這次全會不僅為國家治理指明方向,更為香港在新時代的定位與發展提供重要遵循。

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時,中國經濟發展展現出強大韌性。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速5.5%,這一成績的取得,正是得益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國際經貿領域,西方近年來不斷挑起貿易戰、關稅戰,試圖通過單邊制裁遏制中國發展。然而,中國經濟憑藉完善的產業鏈體系、龐大的內需市場和持續的制度創新,成功應對了外部衝擊。

在新的歷史時期,香港應當準確把握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內涵,找準自身定位,主動擔當作為。香港作為國家的特別行政區,應當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超級聯絡人"和"超級增值人"的雙重角色。這一角色定位不僅體現在經濟領域,更應拓展至制度建設、治理經驗交流等多個層面。

值得關注的是,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內地企業出海專班",就是香港發揮橋樑作用的具體實踐。這一機制通過整合政府部門、專業機構和商業網絡,為內地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支持。專班可為內地企業提供目標市場法律諮詢、風險評估、合作伙伴對接等專業服務,有效助力企業出海。這種創新性的服務模式,正是香港將制度優勢轉化為實際效能的生動體現。

香港還應當將發展新興產業作為突破口。創新科技、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既是國家規劃的重點,也是香港的優勢所在。香港科技領域應當擴容提質,吸引更多國際頂尖科研團隊。同時,要打通創新鏈條,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實現科研成果在大灣區實現產業化。在推動大灣區融合發展方面,香港需要突破制度壁壘。推進更加便利的要素流動政策,促進產業、資金和人才自由流動、高效配置。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香港須把握機遇,以主動求變的精神迎接挑戰。香港的特殊地位既意味着獨特機遇,也意味着重大責任。在國家邁向現代化的征程中,香港不能缺席,也不會缺席。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明年是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將開啟一段承前啟後、充滿希望的新徵程。

四中全會描繪的藍圖已展開,香港與祖國同心同行、共創輝煌的新徵程正在腳下。讓我們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舉措、更加創新的精神,將香港建設得更加美好,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作出新的歷史性貢獻!

(作者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李天源 校對:郭孟琦 監製:連振海
香港特區代表團赴雄安新區考察
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京召開 王滬寧出席並講話
夏寶龍會見香港特區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代表團有關官員
今日 第一個台灣光復紀念日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