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日密集磋商,中美第五輪經貿磋商26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結束。會後,美方高層包括財政部長貝森特與貿易代表格里爾,接連釋出強烈積極信號:雙方已形成“非常成功的框架”,協議草案“幾乎準備好提交元首審議”,並預期“貿易休戰將延長”。這些表述不僅罕見樂觀,更釋放出多重戰略信號,暗示中美經貿關係或正邁向一個“可控的轉折點”。

信號一:美方態度從“施壓”轉向“務實”
過去幾個月,美方對華經貿策略呈現“談判前施壓”的典型模式:在吉隆坡會談前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啟動針對中方履行第一階段協議的“301條款”調查;美國總統特朗普更揚言自11月1日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此舉被視為試圖以極限施壓換取談判優勢。
然而,會談結果卻顯示美方策略出現微妙轉向。貝森特承認談判取得“非常實質性進展”,並主動提及“延長關稅休戰”的可能性。這意味著,即便美方仍將稀土、芬太尼等議題列為核心訴求,但其底線已從“全面對抗”調整為“尋求可控妥協”。尤其在特朗普即將展開亞洲行、並計劃於APEC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的背景下,華府顯然希望以“談判成果”作為外交亮點,而非陷入新一輪貿易戰泥潭。
信號二:基本共識落地貿易休戰有望延長
據中方公佈,雙方以今年以來兩國元首歷次通話重要共識為引領,圍繞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執法合作、農產品貿易、出口管制等雙方共同關心的重要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磋商,就解決各自關切的安排達成基本共識。
會談成果的核心,是雙方同意“進一步確定具體細節,並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這一表述雖謹慎,卻直指關稅暫停期的延長。雙方同意,將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充分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製作用,就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各自關切保持密切溝通,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繁榮。
信號三:APEC“習特會”成色取決於吉隆坡成果
最關鍵的信號在於:吉隆坡會談已成為未來幾天韓國APEC峰會期間“習特會”的前置條件。貝森特明確表示,談判框架將供兩國元首“週四(10月30日)討論”;格里爾更稱“領導人會晤將富有成效”。這意味著,若吉隆坡成果能順利轉化為元首級共識,中美或將宣布延長關稅休戰、建立新階段經貿溝通機制,甚至就部分敏感議題達成某些協議。
反之,若APEC期間會談破裂或僅流於形式,則吉隆坡的“成功框架”恐淪為空談,市場信心將再度受挫。因此,未來數日將是觀察中美關係走向的“黃金窗口期”。
分析認為,吉隆坡會談釋放出的最積極信號,是中美雙方都意識到“無限對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美方放軟語氣,中方保持克制,共同為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按下暫停鍵。
今日熱搜
本週熱搜
本月熱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