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浩華
近日人稱“甲亢哥”的美國頂流網紅 IShowSpeed到訪中國多個城市引發全球關注。這位以誇張風格著稱的20歲主播,通過6小時直播向世界展現了上海外灘的現代、北京故宮的底蘊、少林功夫的剛勁與川劇變臉的神奇。外國網友驚歎“中國已活在2050年”的直觀感受,恰恰擊穿了西方媒體長期構築的三大認知陷阱:“陰間濾鏡”下的落後敘事、“人權教師爺”的道德綁架以及“新冷戰”框架的意識形態圍堵。
這場民間自發的文化傳播揭示了一個重要規律:當西方媒體刻意降低畫面飽和度營造灰暗街景,當《華爾街日報》持續翻炒所謂人權議題時,真實場景的穿透力遠勝千言萬語。直播中滿格的高鐵5G信號、市民的街頭熱舞、移動支付的便捷體驗,讓“中國威脅論”在外國網友“6小時打破數十年謊言”的評論中不攻自破。中國駐美使館的官方點贊與外交部"剪不斷的民間交流"論斷,印證了數字時代國際傳播的範式轉變。
2024年美國政府投入16億美元的反華敘事經費,其影響力卻被單場直播碾壓。這暴露出西方認知戰的根本缺陷,精心編排的“價值聯盟”敵不過少林武僧的真實棍棒,系統炮製的“新疆謊言”抵不過成都街頭的采耳體驗。正如二十大報告強調的“增強文明傳播力”,當故宮雪景與賽博朋克在短視頻交融,當針灸體驗與5G測速形成認知對沖,文化符號的共情力正重構國際輿論場。
深層博弈在於文明話語權的爭奪。從馬可波羅的東方遊記到網紅直播的數字敘事,歷史證明文化穿透力能瓦解任何認知高牆。當前西方將輿論武器化的困境恰在於:晶片封鎖反襯中國智造實力,“去風險”敘事遭遇免簽朋友圈擴大。這種悖論映射出西方對中華文明復興的焦慮,當年輕世代用腳步丈量真實中國時,意識形態築牆終將淪為時代注腳。
文旅產業在這場博弈中展現雙重價值,既是經濟的增長極,更是文明傳播載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支付便利化、簽證放寬等政策,本質上是在搭建文化對話的“超級介面”。當更多外國博主體驗中國高鐵的時速、移動支付的便捷,西方媒體精心編織的“資訊繭房”將自然消解。這種傳播邏輯的顛覆性在於:政治話語的對抗性被文化體驗的共鳴性解構,官方聲明的嚴肅性被民間互動的趣味性轉化。
站在文明對話的維度,“甲亢哥”現象僅是開端。隨著“故宮跑”遇上“漢服熱”,少林武學碰撞街舞文化,這種傳統與現代的張力恰是傳播的最佳觸點。要突破地緣政治圍堵,不僅需要堅守文化立場,更要深諳新世代的傳播語法。讓三星堆金面具在VR中復活,使敦煌壁畫借直播煥新,用世界聽得懂的語言講述文明演進的故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的眼睛,看見真實的中國。如此,方能在百年變局中,讓東方文明的澎湃潮音真正響徹寰宇。
(作者係香港國際音樂節主任,時事評論員,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