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於 5 月 21 日邀得澳洲伍倫貢大學副監督及校長逯高清教授主持「傑出講座系列」講座,指出綠色氫氣的生產與儲存,是邁向淨零排放經濟的重要途徑。若要在 2050 年前達成淨零目標,則必須開發符合商業成本效益的材料,以利建構具備成本效益的氫氣生產及運輸基礎設施。
逯教授身兼化學工程師及納米技術科學家,自 2016 年起擔任英國薩里大學校長及副監督,現為澳洲伍倫貢大學副監督及校長。
逯教授在演講中指出,若能以經濟有效地利用再生能源生產氫氣,綠色氫氣極具潛力,有助我們接近淨零排放,原因是綠色氫氣能為海陸空運輸提供燃料,而且在燃燒時不會產生污染物或二氧化碳。
他說:「綠色氫氣能夠成功實現大規模生產、儲存、運輸及應用,關鍵在於電極、薄膜、催化劑和光催化劑等功能性納米材料的研發與製造。」
逯教授並在講座中勾勒氫氣經濟的藍圖,指出其最終目標是建立成熟的氫氣市場,使氫氣在應用於國家級運輸系統時,符合商業成本效益。
在生產綠色氫氣的過程,需要以電力將水分解為氫氣及氧氣,因此電解器是生產氫氣中的主要成本之一。若採用太陽能及風能等再生能源發電,則可大幅降低碳排放。
逯教授強調必須著重研究以太陽能生產氫氣,並善用工程技術,提升分解水分子為氫氣和氧氣的光催化劑效能,特別是納米晶體光催化劑;因其體積細小且表面積大,有助於促進催化過程,進而提升氫氣產量。
氫氣的儲存是另一項關鍵挑戰。逯教授預計,一旦有關問題得到解決,全球船隻將能完全以氫氣作為燃料推動,令海運行業大幅減碳。
逯教授總結時持樂觀態度,強調仍需進行更多創新研究,以降低成本及提升綠色氫氣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