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難忘的瞬間。最近幾年,我與軍艦的邂逅,成為難忘且激動人心的瞬間。
2017年8月,我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訪港,我受邀第一次登上軍艦;2024年11月,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艘兩棲攻擊艦海南艦訪港,我再次受邀登艦參觀。最令人心潮澎湃、難以忘懷的是今年7月4日晚,我登上了心儀已久的、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在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的喜慶時刻,剛剛在西太平洋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歸來的山東艦訪問香港,這是山東艦服役後首次對公衆開放,令香港市民欣喜不已。

7月4日晚,山東艦航母編隊舉行訪問香港甲板招待會,我作為香港各界人士代表受邀出席。從收到請柬的那一刻起,我的心情就難以平靜,把請柬上的每行字,讀了一遍又一遍。
那晚,維港兩岸,燈火璀璨;五星紅旗,迎風招展。登上擺渡輪,我細心觀察,精心選擇了“有利位置”,當擺渡輪的閘門一打開,我第一個登上了山東艦。
登上山東艦的那一刻,我的感受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震撼!”山東艦比我想象的大多了!整個高度相當於20層樓高,飛行甲板面積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在與海軍官兵的交流中得知,山東艦的內部有3000多個艙室,正常排水量超過6萬噸,能夠搭載數十架艦載戰鬥機和各型直升機,是一座移動的“海上機場”。
除了主艦山東艦,航母編隊還有被稱為航母“帶刀侍衛”的055型導彈驅逐艦——延安艦,被譽為“中華神盾”的052D型導彈驅逐艦——湛江艦,曾三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054A型導彈護衛艦——運城艦。兩艘驅逐艦和一艘護衛艦也都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
目睹航母雄姿,走遍甲板處處,遠眺萬家燈火。手扶欄杆,忽然有一種觸摸歷史的感覺。回想近代以來,中國經歷的苦難與屈辱,無不與軍艦有關。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英國軍艦駛入廣州灣;1841年,英軍強佔香港島;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爆發,中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本竊取寶島臺灣長達半個世紀;1900年,“八國聯軍”的軍艦從天津登陸,一路攻入北京,燒殺搶掠,慘無人道;1937年,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失利後,日本軍艦沿長江而上,直抵武漢,犯我河山;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以武力阻止中國統一,海峽兩岸,至今分離……
今天,我們終於築起了堅固的“海上鋼鐵長城”!經過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奮鬥,我們擁有了遼寧號、山東號、福建號三艘航母,進入了“三航母時代”!
憑欄臨風、佇立沉思,我更加體會到“大國重器”的重要性,它是止戰的利器,是和平的衛士,是國家發展進步的象徵!
當今世界並不太平,居安思危,我們的“鋼鐵長城”越堅固,民族復興的腳步就越自信、越有力!
那天上午,當山東艦駛入香港維港時,700餘名海軍官兵在甲板上列隊排出“國安家好”4個大字。那晚,登上山東艦,我對“國安家好”的道理領悟得更加透徹。
香港回歸以來,每到關鍵時刻,香港有求,中央必應;國家出手,香港無虞!
如今的香港,已呈現出河清海晏、政通人和的新景象,“國安家好”體現在一個個細節當中。
當香港經濟連續10個季度增長,劃出一道美麗的攀升曲線,我們明白,這與國家經濟增長的曲線“同頻共振”;當香港再次獲評“世界最自由經濟體”,我們明白,這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賦能香港;當香港金融中心穩居世界第三、世界競爭力升至全球第三,我們明白,這得益於在中央堅定支持下,香港撥亂反正,重回正軌……
國安家好,福祉綿長。“國家”從來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時時處處讓人感受到的安全、踏實、溫暖、幸福、自信、自豪……結束參觀,依依不捨地告別。驀然回首,山東艦偉岸的身軀,與維港兩岸的燈火相互輝映,“東方之珠”的繁華與“大國重器”的堅毅,勾勒出一幅光影迷人、令人心動的美麗畫面。
這正是我們的國,這正是我們的家!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