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施政報告】推廣愛國主義教育 厚植家國情懷-紫荊網

【2025施政報告】推廣愛國主義教育 厚植家國情懷

日期:2025-09-22 來源:紫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黎    晨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香港華菁會副秘書長、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郎元柯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研究生

國家認同和家國情懷是社會凝聚力的核心。若缺乏這一共同的情感基礎,社會便容易撕裂,發展亦會停滯不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2025年的《施政報告》強調推廣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文化,厚植家國情懷。在香港開啟新篇章的今天,系統性地推進愛國主義教育,是為香港未來發展注入強大精神動力的固本培元工程,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是以歷史為鏡,傳承民族精神。報告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為契機,提出舉辦一系列大型紀念活動,讓市民深刻認識中國人民在爭取和平進程中所展現的團結和堅韌精神。報告更提出要與深圳合作,推廣以“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歷史為主題的紅色體驗研學新路線,並“全面梳理及修繕保護各區的中共抗戰遺址”。這些舉措將抽象的歷史敘事轉化為可觸摸、可感知的實體經驗,讓市民深刻理解國家走過的不易,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與發展。

二是以文化為媒,增強身份認同。愛國主義教育離不開中華文化的滋養。行政長官2025年《施政報告》明確要“充分發揮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的角色”,將“中華文化節”打造成品牌項目,並推進設立介紹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這說明,愛國主義教育正走向更廣闊的社會文化領域,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市民在美的享受和文化薰陶中,增強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和自豪感。

三是以青年為本,厚植家國情懷。青年是香港的未來,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施政報告》在第28段專門闡述如何“厚植學生家國情懷”,提出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加強《憲法》和《基本法》學生校園大使培訓、設計建國歷史體驗行程、持續為師生提供專業發展和活動等。這一系列措施覆蓋了課程、活動、師資培訓等多個層面,旨在多渠道引導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和民族觀。

四是以社會為場,凝聚各方力量。愛國主義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報告強調要“與愛國團體建立密切關係,凝聚力量,協同舉辦更多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並要“推廣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設施,將其納入特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這表明政府正積極調動社會各界的力量,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團體協同推進的大格局,共同營造一個有利於愛國精神成長的社會大環境。

隨著香港高校在大灣區佈局“一校兩園”模式日益深化,粵港兩地在教育領域的互動已從過去的“單向流動”演變為“雙向奔赴”。這種深度融合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一校兩園”模式下,師生頻繁穿梭於粵港兩地,這為體驗式國情教育提供了天然場景。“一校兩園”的學習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動的國情課。學校可圍繞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社會變遷,設計豐富的參訪和實踐活動。這種沉浸式體驗學習更能觸動人心、引發共鳴。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香港鞏固“由亂到治”成果,邁向“由治及興”新階段的固本之舉。未來應我們應探索更多貼近時代、貼近青年的教育形式,多運用新媒體技術,講述生動鮮活的中國故事,大灣區故事和香港故事,為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築牢堅實的精神基礎。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藍皓源 校對:楊晨 監製:張晶晶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戚繼光艦、沂蒙山艦對外開放
2025香港國際中醫藥大會在港啟幕 以全球智慧共謀中醫藥高質量走向世界
陳國基:香港發展中醫藥具有獨特的雙重優勢
梁振英:香港的中醫藥體現了傳統理論和現代化社會治理實踐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