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鳴:拆牆破冰解痛點 政府施政無止境-紫荊網

屠海鳴:拆牆破冰解痛點 政府施政無止境

日期:2025-09-18 來源:經濟日報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屠海鳴

勵精圖治,民為邦本。昨天上午,佩戴綠色領帶的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2025年施政報告,施政報告主題是“深化改革心系民生發揮優勢同創未來”,封面也沿用綠色,象徵香港的繁榮活力會延續下去。

與過往的施政報告相比,這份報告在突出“改革”、“發展”、“民生”等關鍵詞的同時,突出了“發揮優勢”。發揮優勢,突破難點痛點;發揮優勢,做大香港亮點;發揮優勢,回應民生熱點。

筆者此前在多篇評論施政報告的文章中提及,本屆政府任期進入後半期,許多“硬骨頭”到了非啃下來不可的時候!破難點,須用猛力。水滴石穿、磨杵成針,從李家超的這份施政報告可以看出,拆牆破冰解痛點,政府施政無止境。

“北都”加速行,效能再提升

李家超曾多次表示,對北部都會區建設“心急如焚”。昨天下午,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仍然用了這個詞匯。從施政報告看,他找到瞭解決問題的答案。報告中提出:將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提升決策層次;簡化行政流程,拆牆鬆綁,包括以新思維採納不同地方的建造方法、材料和裝備;訂立“加快發展北都”專屬法例,授權政府為提速北都發展制訂簡化法定程序。

以上三項措施是一大突破,表明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充分收集和吸納了社會各界的可行性建議。

眾所周知,北都區開發是再造新城,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事項多、難度大、持續時間長、涉及的利益主體複雜,而在整體經濟投資發展並不樂觀的背景下,更需要提升決策層次,簡化行政流程,訂立專屬法例。這一次,李家超緊緊瞄准一個目標:拆牆鬆綁,打破堵點,化解難點。可謂腳踏實地,務實篤行。

合力攻堅,首先需要政府團隊具有很強的戰鬥力。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建立“部門首長制”,目標有三:把制訂和執行政策的責任更好銜接起來;推動部門首長建立有效管理團隊與運作系統,破瓶頸、補短板;當部門出現問題須查找不足及改善釐清責任,按情況依照制度進行行政或紀律處理。

金戈鐵馬,運籌帷幄。可以看出,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後,特首作為“第一責任人”,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象“將軍”一樣,指揮、帶領好千軍萬馬,衝鋒陷陣,攻城拔寨。這一改革,可謂是“刀口向內提效能”、“矛头向外攻难关”。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特區政府將成立AI效能提升組,統籌和指導各政府部門有效應用人工智能技術,並研究重組不合時宜的工作流程,推動科技革新。

利用AI提升工作效能,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選擇。在施政報告公眾咨詢階段,就有許多人建議政府引入AI,政府欣然接受了這一建議,可謂從善如流。

讓“亮點”更亮,令根基愈牢

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是香港的傳統優勢,也是香港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最大亮點,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對以上“亮點”著墨頗多。

施政報告提及:持續強化股票市場,包括探索縮短股票結算期至T+1,及協助中概股以香港為首選回歸地;設立新的“人民幣業務資金安排”,支持實體經濟使用人民幣制訂數字資產交易及托管服務發牌制度的立法建議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放寬“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住宅物業投資的成交價門坎,由5,000萬元下調至3,000萬元。等等。

時下,香港資本市場備受全球投資者的青睞,股市漲勢火爆,令人欣喜。但我們必須保持清醒頭腦,哪些有利因素是外部環境巨變帶來的,哪些是香港自身的努力造就的,哪些優勢是可持續的,而哪些是優勢可能是“曇花一現”⋯⋯,施政報告釐清了香港資本市場火爆的內在邏輯,借勢發力,順勢而為,令這些好勢頭持久不衰。從施政報告提出的這些措施看,特區政府對本港資本市場有清醒認識,對鞏固及做強金融中心有堅定信心和實招。

施政報告提及:與沙特阿拉伯、孟加拉國、埃及和秘魯,探討簽訂新投資協議成立“大宗商品策略委員會”;成立吉隆坡經貿辦,並擴展經貿辦覆蓋範圍至拉丁美洲及中亞地區國際航運中心;建立“鐵海陸江”貨運網絡,推動內地省市貨物經香港運往國際市場,推動高增值海運服務發展國際航空樞紐;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出海”,為其制訂多元方案,全力支持國際調解院工作,推廣香港法律服務,等等。

這些措施體現出特區政府謀篇佈局、握指成拳的視野比以往更加寬了。過往,香港重視傳統的歐美市場,李家超就任以來,多次帶隊出訪中東、東南亞國家,效果出乎預料,令人驚喜。同時,在國際貿易環境劇變的背景下,內地企業“出海”對香港的依賴度提升,特區政府洞察這些變化,積極應變求變,審時度勢,瞄准了商機,恰到好處。

熱點回應多,民生實事豐

急難愁盼、排憂解難。民生問題歷來是市民關注的熱點,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做出了回應,政策措施非常具體和實在。

施政報告提出,2027年上半年或之前落成三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公屋綜合輪候時間邁向2026-27年度4.5年的目標。“白居二計劃”增加1000 個配額至總數7000個,並將一半新增配額撥予40歲以下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請者,放寬新出售單位的轉讓限制年期至十年。

施政報告提出,額外預留 300 億元在未來兩至三年加大工程項目開支,支持本地建造業支援中小企;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兩年和“還息不還本”安排一年;豁免小販、食物業、漁農業、酒牌等的牌照費,簡化食肆發牌制度及加快審批食肆露天座位申請。

施政報告還提出,由 2026/27 課稅年度起,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至出生後首兩年;未來三年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提供共約1 500 個0至3歲兒童日間照顧名額;醫管局輔助生育服務名額增至1500個。

在施政報告公眾咨詢階段,市民提出了許多民生領域的意見和建議,民生問題也是李家超非常重視的環節,他帶領團隊同事多次落區與市民交流,就是為了聽到最真實的聲音,找准市民最緊迫的事情來解決。縱觀施政報告,市民反映的熱點,都在其中;含金量高的措施,也著實不少。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將設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制訂涵蓋安老、醫療、房屋、文化康樂、樂齡科技及進一步推動銀發經濟發展等的對策。這表明,政府已經開始系統應對社會高齡化問題。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一直非常關注特區政府2025年施政報告,希望這份報告是一份香港高質量發展的“規劃書”和“施工圖”,更是回應市民關切、帶給千家萬戶溫暖的“一封家書”。

兢兢業業、踏踏實實,從李家超的這份施政報告來看,把握好了宏觀與微觀、求實與求變、眼前與長遠的關係,與過往的報告相比,這份報告的務實性、針對性、可行性更強勁、更鮮明、更堅挺。

(本文作者爲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來源:經濟日報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梅肯 校對:劉可熠 監製:張晶晶
樺加沙增強為颱風 天文台料下周三最接近香港
卓永興:AI效能提升組今年11月制訂計劃及時間表
中國科學家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阿勒福贊獎”
習近平就尼泊爾國慶向尼泊爾總統鮑德爾致賀電 李強向尼泊爾臨時政府總理卡爾基致賀電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