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量用鹽,健康加分:鹽(鈉)攝取與健康

適量用鹽,健康加分:鹽(鈉)攝取與健康

日期:2025-08-15 來源:紫荊號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Salt intake_TC

 

在我們每日的飲食中,鹽是不可或缺的調味材料。適量的鹽可以為食物增美味。然而,過量攝取鹽(鈉)可能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和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不健康飲食是導致全球入類死亡和疾病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鹽/鈉攝取過量是罪魁禍首之一。

鹽與鈉的基本知識

鹽的成分:鹽大約由40%的鈉和60%的氯化物組成

鈉的來源:

  • 天然存在於食物中
  • 亦常以鹽的形式在製造或烹飪過程中添加於食物,用以保存食物和增加味道。

維持正常的血鈉水平的重要性:

  • 調節體液和酸鹼平衡
  • 傳遞神經脈衝(如發出信號收縮肌肉)
  • 維持細胞正常運作

鈉攝取建議量

個人每日的鈉攝取量,視乎年齡、性別、人生階段或健康狀況等而異。

年齡或情況

建議每日鹽攝取量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

健康的成人

少於5

(即約2克鈉,約略少於一平茶匙鹽)

兒童應低於成人指標,年齡愈小應攝取愈少

鹽攝取過量導致的主要健康風險

眾所周知,鹽攝取過量會對血壓產生不利影響。鹽攝取量愈高,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愈高。除了血壓,鹽攝取過量亦會損害心臟、腦部或腎臟等,久之更會逐漸導致慢性病。

流行病學研究的綜合分析報告指出,與鹽攝取量較低人士相比,鹽攝取量較高人士的中風風險高23%,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14%,及患上慢性腎病的風險高21%。此外,鹽攝取過量或進食太多鹽醃製品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與鹽攝取量低人士相比,鹽攝取量高人士的胃癌風險高55%

香港人口的鹽攝取模式

衞生署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通過收集24小時尿液,客觀檢測逾19001584歲非住院人士尿液樣本中的排鈉量,以評估食用鹽攝取量。整體而言,有83.9%1584歲人士每日鹽攝取量超出世衞建議每日少於5克的上限。每日鹽攝取量為5克或以上的人口比例在3544歲年齡組別最高,比例為89.7%

減少食鹽

世衞將減少人口的鹽攝取量定為優先公共衞生行動之一。據估計,如果全球將鹽攝取量減至每日5克以下,每年全球便有250萬人可避免死於突發性心臟病和中風。除了進食加工食品,在食物中加鹽(如在烹飪過程中或進餐時)也是一種常見的飲食習慣,與個人長期偏好鹹味食物有直接關係,並會大大增加鈉的總攝取量。

在中國內地的成年人之中,鈉的主要來源是個人在烹調或預備食物時添加的鹽,佔鈉總攝取量的69.2%

事實上,取代鹽而無損食物味道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有助控制鹽攝取量的建議:

在家煮食時,盡量使用新鮮食材;

  • 限制進食含鹽量高和鹽醃食物,例如加工肉類、鹹蛋、泡菜、罐頭食品或即食麵中的調味料;
  • 煮食時以大蒜、胡椒、檸檬汁或醋等香草和香料調味,代替食鹽;
  • 烹調時少用鹽和醬料,同時避免在用餐時添加;
  • 用檸檬、番茄、胡椒、南瓜和菠菜等新鮮食材煮成醬汁,代替加工即食醬料;
  • 出外進餐時,選擇用天然調味品調味和較少醬料的餸菜,並要求將醬料分開送上;
  • 購買預先包裝食物時,留意營養標籤上的鈉含量,並選擇低鈉/鹽的產品。

對於食用鹽的選擇,由衞生署聯同食物安全中心成立,並由醫院管理局及相關醫學學院的代表組成的「預防碘缺乏病工作小組」建議,市民以加碘鹽代替一般食鹽,同時要確保每日食鹽的總攝取量少於5克,以降低患上高血壓的風險。碘質是人體必需的微量營養素,用來製造甲狀腺激素以支持生長及發育。不論年紀多大,如果碘攝取量長期不足,會嚴重影響健康,包括出現甲狀腺腫(俗稱「大頸泡」)。然而,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35歲或以上人士屬於碘攝取量「不足」和「輕度缺碘」。

為防控與鹽攝取過量相關的非傳染病,衞生署會繼續推廣健康飲食,呼籲公眾減少食鹽。

攝取鹽不必然是壞事,但關鍵在「適量」,過猶不及。我們要察覺食物中的隱藏鹽分,並選擇合適的飲食習慣,就能既享美味又保健康。

DH WeChat_Banner for Newspaper Placement

來源:紫荊號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第二次綜合演練順利完成
啟德體育園及大球場將舉行活動 運輸署籲市民留意交通服務
成都世運會無人機競速賽中國香港選手摘銀
李家超:繼續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 厚植學生家國情懷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