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曼·愛德華·馬多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攜手助力全球南方-紫荊網

菲爾曼·愛德華·馬多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攜手助力全球南方

日期:2025-10-02 來源:紫荊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 菲爾曼·愛德華·馬多戈

作為一名在教科文組織服務超過三十年的聯合國外交官,當聯合國在2025年迎來成立80周年的重要節點,喜悅與憂慮兩種情緒交織在心中,時常讓我感慨萬千。讓人喜悅的是,起步於二戰後的斷壁殘垣,教科文組織憑藉推廣基礎教育,支持科學探索和架設文化交流的橋樑,為世界和平與全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讓人憂慮的是,作為多邊主義合作產物的教科文組織,如今卻受到了單邊主義行為和地緣政治競爭帶來的持續挑戰。懷着對教科文組織在多邊合作中繼續發揮引領作用的期待,我不斷思索我們應當如何克服挑戰,在過往成就的基礎上開拓未來。為此,當我關注到中國政府在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舉辦前夕發佈了《全球治理倡議》,我的內心感到由衷的欣喜與敬佩。

00671381_90e9027c2240b049e68bbe123cffab6e_arc614x376_w735_us1

1945年,中國軍民在東方戰場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偉大的貢獻,80年後,中國作為聯合國的創始會員國,依然不忘初心竭盡所能地為多邊主義合作注入全新動力。《全球治理倡議》連同先前發佈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一道,不僅體現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大國擔當,更是讓所有對多邊主義合作抱有期待的人們都備受鼓舞,同時在思想上深受啓發。展望前路,我對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攜手,在全球南方共同書寫發展與繁榮的嶄新篇章充滿信心。

教科文組織在成立之初,與當時許多聯合國系統的國際組織一樣,在遭受戰爭蹂躪的西歐國家傾注了大量資源。西歐國家的戰後重建很快取得了顯著成果,隨後又迎來了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然而,當我們將目光投向全球南方,面對南北差距的鴻溝,不論是教科文組織,還是其他聯合國機構,都沒有理由在過往的功勞簿上止步不前。時至今日,衆多全球南方國家正面臨着來自經濟發展、技術革命和文化認同等多方面的複雜挑戰。對於教科文組織而言,通過積極的接觸與合作,助力全球南方國家克服挑戰應是責無旁貸。中國在《全球治理倡議》中強調以人為本、普惠包容和創新驅動的原則,與教科文組織的使命與理念高度契合。

對於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攜手合作所能開創的輝煌事業,我始終抱有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心既來自於我在教科文組織工作期間,與中國政府、學術機構和企業的廣泛接觸,又來自我在接受高等教育時所受的發展經濟學訓練。與新古典經濟學倡導的以“華盛頓共識”為代表的單一政策範式不同,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傳統重視挖掘各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多元化經驗。因此,當中國作為全球南方的一員,成功打破新古典經濟學主導的國家發展敘事,開闢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不論是學習發展經濟學所培養的學科素養,還是作為聯合國外交官獲得工作經驗,都讓我對中國的發展成就深感欽佩,同時慶幸教科文組織可以擁有這樣來自全球南方的可以信賴的夥伴。

面對長期存在的南北差距,國際社會愈發擔憂技術革命引起的數字鴻溝,會讓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拉大。然而,比起擔憂,更重要的是採取行動加以應對,這是正是在與中國夥伴的共事中獲得的答案。我在2024年曾作為助理總幹事,參與教科文組織與中國本土的編程教育平台推出的“非洲亞洲青年編程計劃”啓動儀式。在活動之中,我見證了數千名來自非洲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青年,在短時間內就藉助中國公司提供的技術支持和學習平台,跨越數字鴻溝掌握前沿技術。更加讓我感到驚喜的是,許多活動參與者隨後立即着手開發成功了適應本土需求的應用,例如在非洲用於農業生產的AI模型。非常幸運的是,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我曾多次參與並目睹教科文組織與中國開展的合作中,取得值得銘記的重要成就。

當我從剛果共和國的首都布拉柴維爾開啓人生旅程,求學與工作的經歷讓我的足跡遍及全球各大洲。在此之中,讓我倍感欣慰的是,我總會與那些關心並願意為全球南方發展貢獻一己之力的人們相遇。現在,我知道沒有什麼概念比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能夠更好的概括我的上述經歷與感受。因此,不論是教科文組織全力推動“非洲優先戰略”,還是致力於支持全球南方的發展,都不是以簡單的地域劃分來限定我們的工作重心,而是尋求國際社會共同發展和繁榮的美好願景得以實現。讓我們攜手並進,共同踐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助力教科文組織在教育、科學和文化領域的全球合作框架,推動包容性增長與公平共享,讓每個國家都能在互利共贏中寫下繁榮篇章。 

(作者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深國際官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紫荊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藍皓源 校對:楊晨 監製:張晶晶
臨時撥款法案在參院再度受阻 美政府“停擺”將繼續
“北香港”建設提速 第三條連接內地鐵路啟動
全國鐵路連續4天日發送旅客超1800萬人次
哈馬斯回應美國“20點計劃” 特朗普:立即停止轟炸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