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錦欽
近日,美國國務院發布所謂“年度投資環境報告”,老調重彈,對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行惡意歪曲,妄稱其加劇了“法律不確定性”和“商業風險”,唱衰香港營商環境。此類言論不僅罔顧事實,更是徹頭徹尾的政治操弄。事實勝於雄辯: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社會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營商環境顯著改善,經濟活力持續增強。對此,我們中小企業界感受至深,國際投資者和企業亦用實際行動投下了信任票。美方的無端指責,不過是為其遏制中國發展的地緣政治目的服務,其言論在鐵一般的事實面前蒼白無力、不攻自破。
營商環境實現根本性好轉
2020年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是香港由亂入治的重大轉捩點。此前,持續的社會動盪嚴重破壞了香港的法治和社會秩序,商鋪關門、遊客銳減、外資撤離,經濟民生遭受重創。國安法的出台,依法懲治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有效恢復了社會秩序,保障了絕大多數市民的合法權益和自由。正是在這一安全穩定的基石之上,香港的營商環境才得以迅速修復並持續優化。
特區政府數據顯示,自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吸引了大量海外企業來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截至2024年底,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企業數量接近10000家,創歷史新高。其中,美國在港企業近1400家,同比增長9%。今年前八個月,投資推廣署協助超過440家企業在港開業或擴張,較去年同期增長14%。這些數據有力證明,國際企業不僅沒有“逃離”香港,反而加速布局,將香港視為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的理想門戶。
香港經濟的強勁復蘇和金融市場的繁榮,是營商環境改善最直接的體現。2025年以來,恒生指數大幅攀升,漲幅約30%,新股集資額位列全球第一;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管理資產總值突破35萬億港元,同比增長13%,香港正穩步邁向全球最大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聯合國貿發會議的《2025年世界投資報告》更顯示,2024年香港外來直接投資流入額高達1260億美元,躍居全球第三位。這些亮眼的經濟數據,正是國際資本對香港信心的最佳注腳。
國際權威機構的評價也印證了這一點。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世界競爭力排名重回全球三甲,世界人才排名高居全球第四。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惠譽、標普、穆迪等均給予香港積極的評級和展望。這些來自第三方的客觀評價,遠比美國國務院帶有強烈政治偏見的報告更具公信力。
中小企業感受真實獲得感
香港營商環境的改善,不僅體現在宏觀數據上,更深刻地惠及了廣大中小企業和在港國際社群。過去,社會動盪讓許多中小商戶苦不堪言,生意難做,人身安全都難以保障。如今,社會恢復安寧,遊客回流,消費市場活躍,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顯著改善。
這些來自一線企業的聲音,直接駁斥了美方所謂“法律不確定性”的荒謬論調。香港的普通法體系、司法獨立、資金自由流動、低稅率等核心優勢依然穩固,且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愈發突出,其獨特價值無可替代。
(作者係全國工商聯常委、全港各區工商聯首席會長、選委會委員<中小企界別>,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