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專訪】以材料創新助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紫荊網

【紫荊專訪】以材料創新助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日期:2025-10-04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本刊記者 李天源

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NAMI)作為香港重要的納米技術和先進材料研發中心之一,致力於從材料最基本的分子、原子層面進行改造優化,以應對包括低碳、環保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在內的全球性挑戰,成為支持香港創科發展、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力量。

以人為本,服務市民需求

NAMI行政總裁馮振宇表示,NAMI的先進材料不僅解決社會迫切的挑戰,也不斷推動香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助力新工業化和綠色轉型。NAMI首席技術總監劉晨敏則介紹,NAMI一切從材料開始,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回應社會當前面對及潛在的問題。

在“衣”方面,NAMI從玉米秸稈和玉米芯中提取出納米纖維素,開發出名為“Celluwarm”的超輕保暖材料,較傳統羽絨輕薄一半多,卻比傳統羽絨保暖三倍以上。去年在寒冷天氣下開放禦寒中心時,NAMI主動向長者及露宿者派發“Celluwarm”服裝,獲得廣泛好評,使用者普遍反映該服裝輕薄保暖,且水洗後仍保持良好的保暖性能。

在“食”方面,團隊通過3D列印技術為咀嚼力下降的老年人製作軟餐,不僅模擬真實肉類的外形、色澤和香味,還盡力還原其肌肉與脂肪的紋理與口感,實現色香味俱全。

在“住”方面,NAMI與房屋局簽署合作備忘錄,結合NAMI在先進材料領域的科研優勢,推動新型建築材料的驗證與應用,共同構建從研發到市場應用的完整創新生態鏈。此外,NAMI與房委會共同開發的“智易扣”創新接合技術,將應用於第二代模塊化集成建築(MiC)項目,有望加快公屋建設進度、提升建築效率。

在“行”方面,NAMI團隊特殊設計的緩衝智能地墊平時能在“硬狀態”提供足夠支撐,方便輪椅通行,遇衝擊時則瞬間變柔軟,實現最佳衝擊吸收效能,以防止因跌倒受傷。

與房屋局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應用創新建築技術

推動成果轉化,以科技應對社會挑戰

面對香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NAMI積極將新材料技術應用於長者生活品質的提升。NAMI研發的應用於髖關節的保護器“NuHip”,能在長者摔倒時迅速吸收大概九成以上的衝擊力,有效降低骨折風險。另外NAMI還與醫管局合作,通過壓力傳感器監測長者步態變化,用於病人的康復評估。

在民生方面,2020年疫情期間,NAMI與企業合作生產超過2200萬個N95口罩,全力支援前線醫護人員。近年,NAMI還針對油尖旺區舊樓牆面剝落及鋼筋外露問題,研發專利修補砂漿材料,防鏽膨脹材料,已於九個試點完成材料的測試與施工,接下來計劃延伸至其他有需要地區。

醫療領域,NAMI與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共同推進阿爾茨海默病治療中“納米傳遞優化”項目,優化藥物吸收及提升治療效率,推動香港創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臨床,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能源方面,NAMI董事局主席鄭淑嫻以機場使用的電池為例指出,普通電池在日曬雨淋環境下壽命僅數月,NAMI推進的長壽電池研發項目可將電池壽命延長至兩年,大幅減少更換頻率,該技術目前正處於推廣試點階段。

在食物營養方面,NAMI團隊研發出“Somorrow So!”3D打印純素生三文魚片,在還原真魚的外觀、口感的同時,還具備豐富的Omega-3營養。另外,NAMI亦致力開發提高人體中生物利用度的納米制劑營養素,如利用納米制劑技術提升難溶於水的薑黃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預防長者跌倒受傷的智能地墊

大灣區合作,助力技術出海

自成立以來,NAMI已從最初僅幾位博士的團隊,發展成為擁有超過200名科研人員、設有7間專業實驗室的規模化研發中心。NAMI始終以材料創新為核心,致力應對全球共同面臨的低碳轉型、環境保護、健康老齡化等重大挑戰。

NAMI在國際舞台上的卓越表現,也為香港創科實力贏得認可。馮振宇提到,NAMI每年都會在國際上參加不同的比賽。今年4月,NAMI在愛迪生獎中斬獲兩金兩銀;在2025硅谷國際發明節上,NAMI攜七項前沿技術驚豔亮相,與來自全球的頂尖團隊同台競爭,勇奪4面金牌和3面銀牌;今年8月,NAMI憑兩項技術“用於高鎳基鋰電池正極的多功能抗凝膠黏結劑”、“NuHip:貼身、舒適、可預防骨折的髖部保護器”榮獲2025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而“長效防霧抗菌溫室農膜”亦被選為入圍技術。

在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進程中,NAMI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角色,整合本地科研優勢與大灣區製造能力,與大灣區內企業緊密合作,建立從研發到生產的完整產業鏈條,努力推動創新技術走向國際。例如,NAMI與合作夥伴研發的空氣過濾技術已在馬來西亞進行測試,計劃通過“一帶一路”峰會將更多創新技術推廣至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市場。

馮振宇指出,香港憑藉國際化優勢,匯聚本地與內地人才,作為研發中心推動技術出海,內地則作為生產基地。這一模式正是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重要路徑,NAMI的成功實踐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作為聯通中國與全球創科市場的橋樑。

(本文發布於《紫荆》雜誌2025年10月號)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孫藝寧 校對:江心雨 監製:張晶晶
【紫荊直播】2025年中秋晚會
月滿映藍屋 人才樂共融
節目單發布!2025年總台中秋晚會精彩搶先看
李家超晤多米尼克總理 冀增進兩地商貿往來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