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銘記歷史才能走向未來-紫荊網

楊莉珊:銘記歷史才能走向未來

日期:2025-08-18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楊莉珊

因為缺失完整的歷史教育,身邊的孩子們大多認為8 月15日不過是個平凡的周五。但我們知道,這一天是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而今年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當時間一年年成為歷史,若缺失完備的歷史教育,年輕一代對這場民族存亡之戰,對香港自身在烽火中的角色,日漸模糊。如果失去了歷史的記憶,那我們將同時失去未來的方向感,這是筆者認為需要跟青年朋友分享的一點心事!

從小聽父輩“想當年”的苦難歲月,也親眼見證和平環境下百業騰飛的幸福,因此更知道,這段壯烈的歷史不容在時代的洪流中被輕輕帶走。當筆者為人父母後,發現香港這段歷史的角色與關鍵,並沒有在歷史教育中充分體現,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被壓縮成寥寥幾十字的應試知識點,當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抗戰英烈被簡化為書本符號,年輕一代容易應該錯失本該知道的完整歷史。居安當思危,在缺失完整歷史認知的情況下,再多的愛國教育活動與口號也難打動年輕人。如果年輕人知道八十多年前的那一場民族存亡之戰,香港同胞在危難時刻展現的民族氣節與犧牲精神,他們就知道,香港早已是國家命運血脈的一部份,密不可分。

筆者這幾年在推動青年工作的過程中,更深切體驗到歷史教育對年輕一代的重要性。今天的香港已是開放性的國際大都會,且要協助國家進一步國際化,香港年輕人將要面對的必然是複雜的國際局勢、隱藏在形形色色的生活當中的分化圖謀,只有歷史教育可以賦予我們以深邃目光看透現實迷霧,在紛繁大千世界中辨識出那些曾將人類拖入深淵的危險路標。

歷史教育的使命,從來不是傳遞仇恨,而是傳承累積下來的智慧。抗戰的慘痛教訓如警世洪鐘——昭示了民族分裂的災難深淵,揭示了強權擴張對人類文明的致命威脅,更無比清晰地印證了唯有團結自強,方能守護和平與尊嚴的真理。

香港近年強調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愛國教育等等,但筆者認為只有強調“價值回歸”的歷史教育,才可以讓香港青年能真切感知到腳下土地曾經歷的創痛。完備的歷史教育不應止步於歷史資料的羅列,而須致力於培養年輕一代對民族苦難的深沉共情,理解祖輩如何在苦難歲月中守護家國,才能知道對清醒警惕強權邏輯,堅定守護和平價值,也才可以激發出他們對守護繁榮與自由的自覺擔當。

剛剛過去的8月15日,香港與內地有多種紀念慶祝活動,國家更將在9月3日舉行盛大閱兵儀式,無非也是呼籲社會凝聚共識,希望歷史記憶可以成為中華民族持續發展的歷史座標。香港除了要隆重的紀念之外,更關鍵的是需要全社會形成尊重歷史、敬畏記憶的氛圍。這需要教育政策對歷史教育的支援,需要教材編寫者的歷史責任感,需要教師以熱忱點亮課堂,更重要的是需要香港青少年與國家命運的共鳴。

銘記歷史,非為沉溺過往,而是為了更清醒地走向未來。八十周年,當年的苦難親歷者日漸走入歷史,但我們要謹記由他們用生命血汗守護下來的和平文明。我們這一代乃至更年輕的一代,幸運地在和平當中成長,但不能因此忘卻歷史的苦難,只有銘記歷史的警鐘,才能謹記和平發展的信念,讓我們乃至全人類都避免再犯錯誤,才可永享和平發展。

(本文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晨 校對:梅肯 監製:李博揚
抗戰勝利80周年郵票9月3日起發售
深圳機場三跑道試飛成功
2025暑期檔電影票房破110億
世界首例!中國團隊將基因編輯豬肺成功移植人體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