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玲麗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百年來,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里程碑。這場戰爭造成嚴重的人命傷亡和經濟損失,更深刻揭示了戰火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儘管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中華民族抗戰的壯烈篇章從未被遺忘。適逢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社會各界應齊心協力,弘揚珍惜和平的理念。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種高尚情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抗戰精神。面對外來侵略,社會各界不分彼此,義無反顧投身抗戰行列。抗日戰爭期間,無數中華兒女相繼加入抗戰隊伍。根據資料統計顯示,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高達6000億美元。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破碎的家庭和逝去的寶貴生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筆者認為,我們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並非為了延續或煽動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鑑,開創未來,傳遞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的理念。
筆者建議政府應研究在中小學課程框架加大中國共產黨內容篇幅,涵蓋中國共產黨抗戰歷史、發展歷程和建黨精神等,讓學生更深入瞭解中國共產黨黨情和國情,既能有助全面認識黨和國家發展史,更可從中汲取歷史經驗,將和平理念從小植根在孩子心中,為開創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九月三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閱兵儀式,更是抗戰勝利紀念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展示了國家軍事現代化的成就,更彰顯走向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以及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意志。從殲—20隱形戰機到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印證我國擁有先進軍事系統和精良的武器,更具備雄厚的科技實力,為維護和平提供堅實保障。
閱兵儀式能充分展示中國軍事實力,彰顯我國有足夠實力和底氣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有效威懾立心不良的外部勢力。筆者早前曾帶領香港學生前往江西井岡山進行研學交流,他們親身體驗了模擬火箭炮發射、乘坐軍用車輛及參觀抗戰武器等,同學們非常投入,並對軍事裝備表現出濃厚興趣。筆者建議政府可在校園推廣國家軍事設備和成就的愛國主義教育課堂,例如善用STEAM教室,展示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包括:海、陸、空無人智能裝備、新型坦克和航空母艦等,加深學生瞭解國家在軍事科技、航太科技及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強大實力,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和民族自豪感。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其中的經驗,才能避免重蹈覆徹。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必須從抗戰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走向和平發展道路,並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利益。抗戰勝利80周年紀念讓我們銘記和平來之不易,珍愛和平才能讓戰爭的悲劇不再重演,團結奮鬥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者係立法會議員,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