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議員江倡“市場主導”、“體制創新”加快北都建設-紫荊網

立法會議員江倡“市場主導”、“體制創新”加快北都建設

日期:2025-09-05 來源:紫荆 瀏覽量: 字號:
分享到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北部都會區(北都)是增強香港發展動能、培育新增長點,以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節點,惟至今發展進度緩慢,社會廣泛關注如何提速提效。

微信图片_2025-09-05_201110_456

立法會議員江玉歡、陳月明、周文港,聯同大灣區發展基金會(GBADF)研究團隊經過至少3個月的調研後,今天(9月5日)發表篇幅超過90頁的《市場主導、體制創新:提速提效發展北部都會區對策研究報告》,當中建議特區政府:

  • 參考菲律賓“基地轉換與發展管理局”(BCDA)和新加坡“裕廊集團”(JTC)的開發模式,成立“北都開發局”,並制訂相應的《北都開發局條例》;

  • 以此為基礎,劃撥新界北新市鎮內206公頃的“優先發展區”作為試點項目,供“北都開發局”在不受傳統官僚體制及行政程序的約束下,盡快將相關地塊規劃及建設起來。

另一方面,3位議員亦建議特區政府把握香港專上教育優勢,打造“北都大學城”為北都的標桿項目,並引入更靈活的機制加快收地。

陳月明議員首先介紹北都整體發展及當前所面對的難題。陳月明指出,鑒於北都幅員遼闊,其發展過程涉及到規劃、地政、環境、金融、創科、教育等多個部門,行政架構堆疊下導致項目流程繁複,暫未能應對北都發展的迫切性。其中,隸屬於發展局的“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北都辦)並未被賦予招商引資、發展“北都大學城”,以及引入並發展創科行業等功能,而北都辦本身亦無獨立法定地位和執行權力,難以統合需要協調的多個政策局和其他部門,若每每需要跨政策局或跨部門重複溝通和回溯,將導致整體效率低下,權責不清,最終只會浪費大量時間和行政資源;而且,鑒於權責部門繁多,或會令投資者(特別是來自海外的投資者)難以應對。

另外,雖然特區政府已推出“原址換地”和“片區開發”等多元開發模式,但一來在當前市況下有待觀察成效,二來新界北新市鎮規劃總面積達1,420公頃,即使是優先發展區亦佔地206公頃,顯然需要嶄新的發展模式才能達致“提速”之效,況且開發這類大型項目必須有境外資本的參與。陳月明認為,政府應通過體制創新,創造更為市場化的開發模式,給予市場更大的主導權,以統籌北都各板塊(例如新界北新市鎮)的建設工作。

江玉歡議員其後分析國際經驗及香港可予借鑒之處。江玉歡重點介紹菲律賓BCDA如何以市場主導模式統籌開發工作,並簡介新加坡JTC的運作機制。菲律賓BCDA是根據《基地轉換與發展法案》於1992年成立的專責機構,獲法例賦予財政及土地行使權力,其目標是把前軍事基地和物業轉型為首屈一指的經濟增長中心,以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改善菲律賓人的生活,與香港透過大規模開發北都,以引領經濟轉型和優化市民生活的理念一致。

江玉歡指出,BCDA董事局成員全由菲律賓總統委任,擁有卓越的領導能力和多元化背景,擅於制定商業策略和推動公私營合作;BCDA通過與私人企業成立合資公司以營運每個新開發項目、並且持有比私營企業為少的股權(一般是私人企業55%:BCDA 45%),手法進取,在不受傳統行政體制和官僚化操作約束下,可充分發揮私人財團的營運經驗和市場觸覺,提升行政效率,加快開發進度。

BCDA的“代表作”為“博尼法西奧環球城”(Bonifacio Global City,BGC)(面積約為240公頃),當時BCDA與一家私人企業成立合資公司FBDC以發展BGC,約3年就有項目落成,其後多家國際金融機構、多國大使館,以至炙手可熱的電動車生產商Tesla亦進駐當區,為馬尼拉注入發展活力。

江玉歡亦結合新加坡JTC,連同澳洲“威斯密醫療創新區”(WHID)和內地廣州發展大學城的經驗,期望特區政府會為北都打造一個立竿見影的標桿項目,當中大學城乃是不二之選,亦促請當局以靈活機制,突破固有的操作模式,加快收地及安置工作。

周文港議員建基於陳月明議員提出的實際情況,以及江玉歡議員所分析的國際經驗,認為提速提效發展北都離不開“企業化”、“少束縛”、“有標桿”、“夠靈活”、“多支持”合共5個關鍵點,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具體建議,包括:

(一)“企業化”、(二)“少束縛”:成立“北都開發局”(港版BCDA),制訂相應的《北都開發局條例》,董事局成員由行政長官委任,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負責,而相關成員應當是在香港、內地,以及全球任何其他地方,於金融(包括融資及市場分析)、城市規劃、土地策略發展、招商引資、創科、教育等界別具有良好聲望、深厚知識、豐富經驗,以及有廣泛經歷的專業人士;

特區政府可劃撥新界北新市鎮內206公頃的“優先發展區”作為特定地塊,供機構自行為該地塊制訂“總綱發展藍圖”(Master Layout Plan),並以合資公司形式與私人企業合作、持有比私營企業為少的股權,憑藉董事局成員的高瞻遠矚、人脈關係,以及機構不會囿於傳統官僚體制及行政程序等優勢,盡快將特定地塊規劃及建設起來;相較於一次性賣地,這模式能夠讓“北都開發局”與商界建立更為靈活、持久的合作關係,可共同分享發展成果;

(三)“有標桿”:因應香港在發展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上有“三高”(高學生需求、高學費收入、高儲備)趨勢,透過先行發展大學城,以發揮其多項周邊經濟效益,為整個北都構建起國際聲譽及“打響頭炮”,令全球人才和大企業集聚香港,相信屆時特區政府或“北都開發局”會因時制宜作出規劃;

(四)“夠靈活”、(五)“多支持”:當今面對財赤下,重新思考引入類似“換地權益書”(換地證)或者“房票”(換樓證)等補償方案,並在換地比例上給予彈性和設立兌換限期,以解決北都的土地徵用問題,並大幅度紓緩特區政府的財政負擔和減少在收地過程中所引起的賠償爭議;推出“招商引資”政策包,重點招攬2至3個大型企業或極有潛力的初創企業率先在北都落戶建立大型廠房;研究建設纜車系統,以加強香園圍口岸與沙頭角之間的暢達性,令北都東部充滿生機,匯聚“人氣”和“財氣”。

來源:紫荆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手機

編輯:劉雨桐 校對:安濤 監製:張晶晶
天文台:今晚9時20分改掛八號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至少維持至明早11時
選管會呼籲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補選投票人今日踴躍投票
陳茂波訪問西貢聖家小堂與“天水流芳”大屋
選委會界別分組補選今日投票
紫荊雜誌
影響有影響力的人